-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4-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80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6-2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山老叟
6 M% V; n) O* M6 V* j0 T7 P
+ o/ `/ u; X9 B% _& m- ]: v2 y: V% H2 Z9 t& \! M
一段
: `0 u! C- i+ }5 R' f7 w3 O; u* c/ ~; L$ k. G8 k3 [1 J
$ T. `" o5 f7 b0 v; Z9 h7 D; w' H, G
F* F6 y, x/ V1 X2 q. t7 l) G+ ^* u q8 O) E2 E& a6 w4 ?
UID 57525& l. o" V8 V/ R2 E8 X0 c' m( |' w
精华 0
3 Z4 E+ t& J! k5 \积分 6208, O, s, w' B9 }4 q( Z2 p
帖子 75% w; V1 O' C! I5 m+ @% x$ J
金钱 5684 元7 K- _( t4 }: A; Y0 J
阅读权限 20
m" n* y" I6 U, C, D! M+ Q注册 2004-7-202 W; S' x$ x+ S' D+ M6 C0 Y! Q
状态 离线 & E/ i% X3 n7 |, H2 f9 ~6 q% x
1 z- B- t. ^7 v7 o刘老师好
- Y" v6 G i( ?" y+ V
$ y X( n W; ]) [4 `3 {4 t% u* N x R) U* x* R$ ]
+ i1 [2 T3 m5 h" \0 @2 p; p( J+ d刘老师你好,很多年前就非常喜欢你的草书的那种大气。
* K! z# ^, Y7 M4 W3 w& B, p我想请教一个有关隶书的问题。) y4 @) Q3 f1 `
发现最近几年很多写隶书的人,不太重视汉隶中一些名碑的学习,甚至放弃,却追求一些草率的刻石或铭文,书写时随意涂抹,有的还将各种书体相互拼杂。我想问的是,在当今时代,如果隶书为追求个性而将各种书体相互拼杂,全然不讲一点点传统要求,是否是一种正确的路子?都说在传统的基础上书写个人的风格,我们还有没有必要高举传统的大旗? a3 O: i% `5 A
请刘老师指教。非常感谢。4 ?, H/ `4 Z# m' Q
3 _3 G: N$ o: T; H刘正成答48楼:谢谢你的过奖。现在隶书的一大潮流,就是取法秦汉简牍,秦汉简牍也是“传统”。这里关键在于如何把“破体”写得恰到好处。东汉末年的汉碑以岱庙五碑为代表。如:礼器、史晨等,当然是当时的高雅文化艺术结晶。但由于两千年来,大家都取法这一百多块汉碑,越写越死板、僵持、甜俗。现代考古出土的大量简牍,自然增加了新的生气,于是大家竞想效法新体,这中间变化得好的就在少数了。这并非反“传统”,而是整合传统的水平问题。
& s! H6 c$ h( v/ @ e0 J& D: |9 a2 N
[ 本帖最后由 刘正成 于 2007-6-20 17:1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