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7-12-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98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3-9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3-9 13:21 发表
0 M$ I3 r" r9 a0 D$ x0 b& h4 h! H8 d7 ?. g
0 `# b2 h+ `* }; d* ^0 W: v7 \
3 h. ?- J" A, I5 I6 k$ q8 K, g9 x6 r; T
从网友发的这幅何先生的书作中,怎么也看不出唐楷结体的痕迹。恕我直言,看来先生对书法的艺术鉴赏眼光有问题......“开始写字一般都是从唐楷开始打基础”,但那只是习字,并不是书法的艺术创作呀! f4 h) ]8 t. s8 _ r% h
( K D: S) x! r. o$ M2 j
6 b9 j9 w( L5 w- @- g先生您再仔细看看,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以这幅作品为例.* F |0 l5 U& h! f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其结体根深蒂固地源于唐楷,特别是一个"此"字,简直就是完全的欧字<<九成宫>>变体写法.9 E5 b8 L( [+ S' {! s; m& K
何先生所做的,只是把外形稍稍的变化了一下.
- ~, ]( `+ r7 w$ A1 x' K本人曾写过20多年欧字,对何先生的书法也简单地临写了一下,模仿起来,感觉特别手熟.而同样临写王镛先生,则感觉别扭得很,何故?因为方法(源头)没有找到.
+ V) u7 w% v/ b( T0 ?* P, k5 H& S 0 r, E" l T/ ^8 U! J* b/ M
唐楷严谨有余,活泼不足,所以真正对唐楷下过死功夫的人,骨子里无时无刻不透露出唐楷严谨的气度,这也是何先生写字,无论外形似乎有多放得开,而内在里中宫总是收得很紧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