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5-10-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634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咔嚓"一声,照相机最后定格了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的最高奖---特* P c) d: w* m; N, t. G% w
等奖(作者:黄建水).也最终为这次全国大展画上一个特大的"?".我无意于
g( B; C0 E q1 k! p" ?针对获奖者黄建水本人,但为了更深入地剖析不完善的机制带来的弊端,为: X4 C$ H; l" p$ f
今后书坛百花齐放抛砖引玉.不得不对获奖作品切入,用作品说话.1 ~! E, C4 Z( Q( {# B+ B7 Z. |
特等奖不特
! H$ m7 n. L7 g, B& O这幅作品无论就其文字内容还是书法创作,都显雉嫩,文章不谈,姑且谈谈书
8 S2 {9 A B. a( F1 ]- H7 U法创作吧.此作的传统取法,源自于唐代书家褚遂良的楷书,记得评委张旭光
- ^* _/ v1 d) M9 f. y; H! C' h ^在"杏花村"电视书法大奖赛行草书那场比赛时说过:"评定作品的好与不0 t6 A% T( ?" v0 Z3 N
好,我们基本上有两块条件,一个板块,首先是看你的每个字到位不到位,
% C: S% p/ S2 t3 ~4 y$ q0 c" [线条有没有毛病,然后是看你有没有自己的性情发挥,有没有渲染力".这是& g, j: z. R4 t
代表当前品评书法标准的尺子.那么拿此标准反观此次特奖作品,对于褚字
' E# m* ^' N% R2 {9 H技法到底继承了多少,到底到位了没有呢?笔力的孱弱和苍白,用笔的单一和
3 J% S6 c0 ~0 T$ q. o" S2 ^: d雉嫩,作品中所继承的东西不正是我们学习褚书所要摒弃和剔除的东西3 H5 v, t% K6 g- C- ^" a
吗?-----<倪宽赞>中落笔多尖锋.那么,在此幅特奖中我们是不是能欣赏到& ^# r7 @2 H4 Q$ z0 Y: { b
作者性情的发挥和独特的渲染力呢?我的认为是否定的,作者还仅仅只是
+ p+ z- S; c4 M5 x3 |( W在"初学分布,但求平正"的初级阶段,仅仅只是在褚遂良<阴符经>贴中找到
0 p6 P$ `4 K( u8 \$ k3 {一点点感觉而已.而将其褚氏书体的糟粕过份夸大而就.点画单调,"国",
* l# U7 Y5 ~( Z0 f7 r! |"朝","船"横竖钩排列组合的惊人相似,是不可能具有渲染力而感动观众
" H! V B; b4 c8 o, L的,但的确感动了评委,唯一能解释得通的,我想是超越作品线条之外的东西
9 B) n5 i/ {+ r) Y9 i$ {+ g了,比如"纸张","染色"之类是也.(本文未完,待续.以下还有:评委三秒钟,
' b; u/ B4 ~6 U继承与创新.....等等小标题.) |
-
附特等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