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丰原 于 2012-7-11 12:43 编辑 ( }/ I" i% O+ E5 C( n/ ~/ y- [
" c1 S8 P7 H& `, j按:本文乃美术批评家郑志刚为《粮油市场报》“志刚说粮”专栏而作。
张海 郑志刚
+ k: S4 V# H$ `$ }$ v' w
张海反了,在北宋庆历三年(1043)。连年饥荒、民不聊生,再也忍受不了官府和地主的压迫剥削,只有揭竿而起,干他娘的。对不起啊陛下,大伙儿真不是故意的,实在是没法活了。 3 y% V) k+ s* O7 G
- u+ ]1 y, d r+ X( r 咱明白了,张海是个农民起义领袖。他和一个叫郭邈山的,手下各有一支人马,大小斗争的磨练,均已具相当实力。1043年,两人汇师商山(今陕西商洛),高擎义旗,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关于此次起义,欧阳修作了简评:“天下之忧,恐自此始。”(《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00《论京西贼事札子》)六一居士果然眼毒,张海他们果真闹大了。
2 |' O4 [7 p/ ~4 C
# [+ b7 N, E( @8 I 都说当官的草包多,张海算是见识了。起义军攻入金州(今陕西安康),知州王茂先吓得两股战战,自动打开城门,任由军资兵器库被夺。还有更可爱的,到顺阳县(今湖北老河口)时,县令李正己同志,竟然用令人热血沸腾的欢庆鼓乐,把张海他们迎入县城。好酒好菜招待不说,还将县署厅堂拾掇停当,供义军安歇。写到这里,我的耳边禁不住响起了那熟悉的“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来吧哟;热腾腾油糕哎咳哎咳哟,摆上桌哎咳哎咳哟,滚滚的米酒快给亲人喝,咿儿呀儿来吧哟。”7 V9 t3 U2 u$ ]+ i8 H& d- o
6 E. P/ e: ?8 o$ S 张海们的势头老猛了。纵横驰骋在京西路地区(今陕西、河南、湖北交界一带),开府库,以钱帛赈济贫民。如此大规模的起义,几欲摇撼东京。只听铁面无私的黑老包描述道:“张海一岁之内……京西十余郡,幅员数千里,官吏逃窜……以至江淮州县,无不震惊。”(《包拯集》卷2《论李用和捉获张海乞依赏格酬奖》)这样一来,中国宋朝的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再也坐不住了。重赏募勇,剑指义军。终于,寡不敌众,庆历三年年底,豪气干云的张海,倒在血泊之中。% P( X' {/ ~5 h
/ I! P; Z6 P( {: M, X6 Y5 E5 t+ v 分析起来,张海之所以起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吃不饱肚子。粮食吃不到嘴里,那就只有玩命了,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事实上,赵宋王朝在推动农业生产方面,下过不少功夫。比如966年,赵匡胤下诏:“有能广植桑枣、垦辟荒田者,止输旧租;县令、佐能招徕劝课,致户口增羡、野无旷土者,议赏。”(《宋史》卷173《食货志》)太宗赵炅时,曾令各地方推举一名有熟练技术的农民为农师,参与指导农事,为农师者可免赋役。始于1069年的王安石变法,诸如农田水利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及免役法等,都有促农增产的作用。此外,为解决南北作物品种之不同,以便“参植以防水旱”,有司“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宋史》卷173《食货志》)麦豆南移可以套种,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5 Q# J& s3 o% b: [
) ?2 @+ L8 F& |+ Y0 h( O% [ i4 n6 u 政策有心而执行不力,老百姓的嘴巴还是没能糊住。为了重点解决吃的问题,粮食的问题,张海和他的弟兄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张海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张海爬起来,无休无止,不消不歇,只要“进口”的事情得不到圆满答案。张海事件,足堪当政者鉴。
7 q* h" H3 ?' q0 P, Y: g# ]; ?* h+ z+ O$ G' A
张海啊,您战死了,却也“沾史”了,昂首挺胸地写进了中国通史。看吧,您的血没有白流,千秋万代,历史献上的祭品您吃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