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代昆 发表于 2007-8-4 23:21

钱能训(1869--1924)
字干臣,一作干丞。浙江嘉善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进土.授编修。后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广西学政等职。1906午任巡警部左参议、左丞。1907年出任奉天右参赞。1908年后升任顺天府尹。1910牛任陕西布政使,旋任陕西巡抚。武昌起义西安光复后出走潼关。1913年10月,任北京政府内务次长,1914年3月,任约法会议议员;5月任袁世凯政事堂右丞;7月任礼制馆副总裁。1915年1月被袁世凯授为中卿;10月署理平政院院长,兼任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委员长。1917年张勋复辟时,被任命为农工部左侍郎;同年12月先后任王士珍内阁和段棋瑞内阁内务总长。1918年2月,以内务总长兼代国务总理;12月任国务总理,兼总统府善后讨论会会长、内务总长。1919年6川,因“五.四运动”辞职;11月被任命督办苏浙太湖水利工程事宜。1920年8月,被聘为外交部顾问。1921年8月,与熊希龄等发起组织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被推为主席,主张山东应无条件归还中国。1924午6月5日在北京病逝。编有《浙江公会事实记》。

邓代昆 发表于 2007-8-4 23:21

名下无虚士,尺翰亦风流---韩国钧朋僚函札(近现代名人书札)

邓代昆 发表于 2007-8-4 23:22

名下无虚士,尺翰亦风流---韩国钧朋僚函札(近现代名人书札)

邓代昆 发表于 2007-8-4 23:22

钱基厚(1887
1975年)
字孙卿,晚年自号孙庵老人,江苏无锡人。1911年肄业于南京两江法政学堂。1912年,当选无锡县议员,并任共和党无锡支部长、无锡教育会会长。1914年任无锡县公署学务科科长。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被推为县国民大会事务所干事。1921年先后当选无锡县自治促进会副会长、江苏省议会议员。1922年与无锡报人李柏森等创办《无锡新报》,任董事长。1924年被荣德生聘为公益工商中学校长,11月当选市公所总董。1927年任无锡县商民协会主席。1928年底当选无锡县商会主席。1930年任无锡第二十学校长,并任无锡市公款公产委员会主席。“一.二八事变”后被推为国难委员会主席,负责支前和收容难民。1937年抗战爆发后,当选无锡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从事抗日后援工作。后受日伪通缉.避居上海租界,其间仍不忘抗日筹款赈难活动。抗战胜利后,回无锡复任商会主席。1949年苏南解放后,历任无锡市政协副主席、苏南行署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民建副主任委员、省工商联主任委员等职。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当选民建中央委员。“******”期间受迫害,于1975午12月31日去世。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昭雪。著有《锡山学务文牍》、《孙庵年谱》等。

邓代昆 发表于 2007-8-4 23:23

名下无虚士,尺翰亦风流---韩国钧朋僚函札(近现代名人书札)

邓代昆 发表于 2007-8-4 23:24

名下无虚士,尺翰亦风流---韩国钧朋僚函札(近现代名人书札)

邓代昆 发表于 2007-8-4 23:24

翁之镛(190l—1973)
字序东,江苏常熟人。毕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利哲学组。初受聘为母校助教,旋出任常熟县教育局局长。1934年受聘为全国第二次财政会议委员。1937年任国民政府实业部农本局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仕屯粮委员会执行秘书。1941年3月,任全国粮食管理局主任技正。抗战胜利后,被陈果夫任命为农民银行农业金融设计委员会主任秘书,兼任经济研究处、土地金融处处长。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湾行政专科学校、东吴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等校教授。著有《我国田赋改革论》、《中国经济问题探源》等。

邓代昆 发表于 2007-8-4 23:25

名下无虚士,尺翰亦风流---韩国钧朋僚函札(近现代名人书札)

邓代昆 发表于 2007-8-4 23:25

名下无虚士,尺翰亦风流---韩国钧朋僚函札(近现代名人书札)

邓代昆 发表于 2007-8-4 23:26

高二适(1903--1977)
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别号麻铁道人,中年曾署瘖盦.晚年署舒凫,江苏姜堰人。18岁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员,21岁为校长。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生,并任小学校长。1935年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科员。1937年7月,任立法院秘书,同时兼朝阳文学院教授。1944年1月,任立法院经济委员会秘书;6月任立法院秘书处秘书;1945年任教于建国法商学院。1946年回南京。曾仕朝阳文学院教授。1949午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分校及华东专科交通学校教员。华东水利学院图书馆职员。1958年因病退职。1963年经章士钊推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65午7月,在光明日报发表《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文,引发了一场延续六七个月的“兰亭序”真伪大论辩。1977年3月15日在南京病逝。高二适自1915年临习《龙藏寺碑》以来,在书法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其书法精美,狂而不野,守法度,富变化。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刘梦得集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一适书法选集》等。姜堰市建有高二适先生纪念馆。
页: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查看完整版本: 名下无虚士,尺翰亦风流---韩国钧朋僚函札(近现代名人书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