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斌
发表于 2011-9-3 19:54
书是有灵性的,写什么样的书,可以洞悉作者的世界观;买什么样的书,可以判断爱好者的价值观;读什么样的书,可以决定读者的人生观。由此也可以透视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素养和理论造诣。
书的灵性,就是人的灵魂。书因为凝聚了人的心血, 都有灵性,人写书时注入的心血, 就是赋予的灵性。
书的灵性在读。古人读书那才叫“读”,有幅对联写得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关键在有“声”,“声声入耳”是因为有“读书声”。读书,读书,书就是要读,读则必有声。而如今我们所说的“读书”,其实是看书。读书要朗读,要带着感情读,要用心读。
书的灵性在于“三到”:口到、眼到、心到。朱熹《朱子家训》有云:“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李婷
发表于 2011-9-4 07:24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生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生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李婷
发表于 2011-9-4 08:06
教师要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是传授知识。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一切遵循着“书上这样说的”,每天兢兢业业,把前人总结好的东西传给学生。在他眼里,讲得清楚的就是好教师,听得明白的就是好学生。
第二种是启迪智慧。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聪明、方法更好、策略更多。他不断追求的是教学的技巧和熟练度。在他眼里,教师的教学要“有招”,学生的学习要“得法”。
第三种是点化生命。这样的教师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在他的眼里,知识、能力、方法等都成为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他能够不断地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他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他能够温柔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成长,他知道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在这种积极的期盼下,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愿望得以激发;他能够在学生遇到成长障碍或失去动力时,用爱心和智慧唤起学生对希望的追求!他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他懂得并尊重每一个学生;他珍惜和孩子的每一次和每一刻;他会精心营造快乐的校园生活,使孩子们生活得更快乐、率真。
李婷
发表于 2011-9-4 08:09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做一个卓越的教师,就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李婷
发表于 2011-9-4 08:17
教师看不见教育工作的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的创造者,那么,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教师就会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因循守旧,消极应付,就会仅凭良心满足于做一个传经布道的“经师”,那么,教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欣喜、满足、幸福之感也会随着教学技巧的熟练而逐渐淡化。
李婷
发表于 2011-9-4 08:18
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成长的第一境界,即教师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成长的第二境界,即为了目标的实现,要执著、要坚定、要能抗拒许多诱惑、要耐得住寂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成长的第三境界,就是成功后的超脱与自如。
一位教师只有经常地学习、积极地实践、自觉地反思与调整,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工作,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才能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寻找不平凡的感受,寻找教育的真谛。这不仅是教师工作兴趣和灵感的源泉,也是我们尽享教育创造之美的源泉所在,更是走向第三境界的必由之路。
李婷
发表于 2011-9-4 08:35
对目前的你而言,召唤邂逅的能力并不是很强。
不过,即使你本身没有那个意思,该与你相遇的人,还是会自动出现在你的身边。因为你拥有与生俱来的特殊魅力,这种魅力,会自然而然的吸引住别人。
然而,虽然你比任何人都要来的可爱,你却在自己周围建立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如果能解除这道警戒,你会变成一个更为闪亮的人,所以,何不试着把肩膀放松一点?如此一来,将新的邂逅召唤到你身边的力量,便会大幅增强。
李婷
发表于 2011-9-4 08:39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李婷
发表于 2011-9-4 08:42
我是一只
修行千年的狐
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
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
李婷
发表于 2011-9-4 08:43
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