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4-6 12:56

{:1_122:} {:1_85:}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4-6 12:57

{:1_100:} {:1_85:}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4-6 21:04

{:1_56:} {:1_100:}


三秋堂印话:

            马士达刻--------韩阳 印/印面做残使其钤盖后产生虚实斑驳效果富有立体感 尺寸:3X3X4CM
          阳光下的印面熠熠生辉 可以看出印面做残效果及刀口深度斩钉截铁毫无犹疑。
         边款:乙亥(1995年)八月老马刊奉韩阳小友 普通寿山石

         老马篆刻用刀口径大可15毫米,刀沉杆厚,我刻印章也算半辈子了从未见有人使用这种大刀,执刀法亦异于常人,我们用刀一般都是如手握钢笔式。老马却不然,他用握拳式,大拇指指肚紧贴于刀杆,余下四指并拢,由外向怀内刻印。这种办法我从来不敢用,因为要知道,万一失手的话,你握住石头的左手很可能就得受伤,可就不是一般的小伤口了,如你劲道很大的说哈。用这种刀法目的是刀刃进的深,一刀是一刀的效果自是很不一般。
老马为我和韩阳篆刻印章计十方,我三她七,我父女二人何其幸耶!每方都是锲的深深的刀口,很显然士达老师深谙印章应该随用随擦的道理。我见过有许多人并不爱护自己的印章,不把别人劳动成果当成一回事,不能把用过的残印泥“淤住”印石线条,再使用时会漫漶不清,很伤印的风采。但随时擦拭年久日深之后,印面会消磨掉一层,从而影响了钤印效果。印章如使用精当是可以用一辈子的。

       老马刻边款亦可圈可点,纯是自家书法入款,美观到极致,有时甚至比印章本身还要来得精彩。篆刻大家石开也有好评:厚实张扬,野气直露,略似京剧花脸。马士达精力弥满,运刀沉雄是其强项,结字变化是其弱项,切刀边款似乎比印文刻得还精彩。只可惜我的拍照有些发虚,不能尽显神韵。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4-6 21:10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1-4-12 11:11 编辑

{:1_117:} {:1_52:}



http://www.shufa.org/bbs/attachments/month_1009/10092008525a33fe8b5aad29e5.jpg
               如今刻印的人越来越多,多种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的拥入印坛,使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但马士达的印章却是值得欣赏和赞扬的。
             马士达的印章值得一读是因为他的印刻得“自然、朴实、敦厚、笃诚”。印面和款识混为一体,印文篆法深入浅出,使人一看就懂,非常好读。
             马士达的印刻得痛快淋漓,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刀法斩钉截铁、入木三分。
             马士达先生在艺术思想上是坚持真理和弘扬真理的精神领袖。

龍山鳳水堂 发表于 2011-4-10 21:02

{:1_52:}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4-11 15:04

回复 105# 龍山鳳水堂


    {:1_56:} {:1_122:}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4-14 14:36

{:1_56:}{:1_122:}

龍山鳳水堂 发表于 2011-4-15 11:50

{:1_52:}

龍山鳳水堂 发表于 2011-4-16 12:49

{:1_52:}

墨池游龙 发表于 2011-4-17 09:56

{:1_107:}{:1_107:}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马士达教授的题匾-----在烟台蓬莱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