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之
发表于 2010-12-10 09:55
是啊,现在能写马先生这样纯正隶书的人很少很少了,越是这样,先生越让大家敬佩。
十分欣赏马先生的隶书,在此也祝先生早日康复。
龍山鳳水堂
发表于 2010-12-11 09:54
em1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0-12-12 20:37
回复 31# 高寒之
{:1_193:} {:1_193:} {:1_193:} 谢谢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0-12-12 20:49
回复 30# 纪伟
{:1_193:} {:1_193:} 谢谢!谢谢!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0-12-12 20:55
转载...东淘子民 于 2008-6-13 16:08 编辑记
一晃10年过去了,好久没马老师的消息.
今天突然到此,看到这个专题,我激动了好一会儿,先祝贺这次展览成功吧!
马老师是我在南京五中业余书法学校楷书班的老师.回想当年马老师对我学书的指点,感激难以言尽!!
马老师上课(每周四晚),非常准时,从不因天气耽误。那时他住随园(南京师范大学教工宿舍),骑一辆旧的24自行车到天妃巷。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一定是课前15分钟。这15分钟,他会习惯地取出一点纸包的茶叶,然后用那个盖子和杯身不是一套的茶杯(真惭愧,那时的学生都没凑钱给他换一个)泡上,慢饮一口,翻出备课笔记,再为讲课做一点准备。
马老师的课是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之后,马老师会让大家把自己的字课拿出来亮相;“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这时候,同学之间彼此议论,马老师总是亲自对大家的字课逐个检查,临帖示范。那时,我只是对书法很喜欢,要说真正会写字还够不上.可他从不嫌弃我基础薄弱,耐心认真地从点画、执笔教我。学期结束,马老师给我们写的成绩报告单,必是工整秀美,刚劲挺拔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的期许,当然少不了中肯的建议。
时至今日,恐怕很难再找到这样认真的好老师!
马老师教我的那两年,是一辈子难以忘怀的温暖与幸福!
请楼主代我向敬爱的马老师问好!
[ 本帖最后由 东淘子民 于 2008-6-13 16:08 编辑 ]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0-12-22 14:48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201009/15/84611_1284544232v9nq.jpg.thumb.jpg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201009/16/84611_1284599094vd0o.jpg.thumb.jpg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201009/16/84611_1284599118DVM8.jpg.thumb.jpg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201009/16/84611_1284599107taK4.jpg.thumb.jpg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201009/16/84611_1284599010zGih.jpg.thumb.jpg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201009/16/84611_1284599008Ijxd.jpg.thumb.jpg
龍山鳳水堂
发表于 2010-12-23 09:56
em1em1
我心若水
发表于 2010-12-23 10:18
em1em1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2-9 17:27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1-7-22 11:17 编辑
{:1_85:} {:1_56:} 祝马士达先生和马师母身体安康、吉祥如意!
春节给马先生拜年,见先生因身体半年多不适,苍老许多、许多、头发全白了。书桌上摆放着马先生用隶书与行草体重复创作的条幅作品,如:家和万事兴、南无阿弥陀佛。我心里十分复杂、、、、、、
十多年前马先生向我阐述过佛学的一些思想、理念,并对南怀瑾先生所述佛理有共呜,如今先生因生病其心灵皈依佛佑,学生我真祈盼佛祖显灵保佑先生逢凶化吉、平安吉祥。
去年先生住院手术,我等弟子排班夜护时我对先生说:吉人自有天象。
今天马师母陪马先生又去医院就医,虽然我不信佛教,但我对佛学是崇敬的、有所学习,再祈佛祖能保佑马士达先生吉祥、平安、、、、
http://www.shufa.org/bbs/attachments/month_1102/1102121518ad484f9675bfb86d.jpg
http://www.shufa.org/bbs/attachments/month_1102/11021215194ef779f434069a98.jpg
http://www.shufa.org/bbs/attachments/month_1102/1102121519e8dfb4f8f802d3f6.jpg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2-11 14:39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1-2-11 14:40 编辑
{:1_56:} 转载石人博客文章一一一一《著名书法篆刻家马士达先生印象记》
因沧浪区美术书法协会筹备编辑《沧浪十八景金石集览》一书,近日我与潘风先生前往南京拜会著名书法篆刻家马士达先生。马士达先生(1943年生)原籍涟水,1955年移居太仓,现为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篆刻教授、西泠印社社员。面容慈祥的马老在月光广场寓所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我第一个惊奇的是:他一开口谈的不是书法与篆刻,而是研究如何“制箫”。从他书房里拿出数把自制的“箫”来,与潘风先生研究探讨制箫技艺。说来话长,与我一起前往的潘风先生不但是一位著名篆刻家,还是一位职业制箫能手哦。他在书法篆刻方面拜马老为师,而在民族乐器方面两人则是亦师亦友,经常切磋技艺。马老在制箫方面的确很有一手,D调、降E调、E调、F调、G调的箫都能做,而且每一道工序又非常精通,无论是对竹竿的选材、烘烤、钻孔、校音、定调等都堪称专家级水平。拿出的几把自制箫,经潘风先生试吹以后,连声称赞:“真是把好箫啊!音特别准”。箫吹完了,探讨研究也结束了。可他给了我第二个惊奇的是:他居然从书房里拿出二把二胡来,又与潘风先生研究起拉二胡的艺术来,他手中的二胡可都是特级型的,而胡上垫弦线的“弦枕”则是他利用树干上的“木结”亲手制作的。早年他还曾经用蛇皮、癞蛤蟆的皮尝试自制二胡与京胡。马老还是一位拉二胡的好手呢。不一会儿他又从书房中取出一把“中胡”,神情专注地拉起小曲来,颇有大家风范。这时已是中午将近十二时了,这才转入正题,他从书房中拿出他的书法与篆刻新作请我们欣赏。但这又给了我第三个惊奇的是:他的书法,尤其是行书给人的印象是“与众不同”,不法中见“法度”,乱头粗服中显高致。他的行书用笔恣意,气势奇纵,意态险绝。整体给人脱俗超常,别出风致之感,不愧为“大家”书法。他的篆刻作品醉心于“印宗秦汉”、“印从书出”的创新之路,用刀干练而宗法自然,印风豪放而洒脱,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谈笑间,我们拿出了近日赴浙江青田县购买的青田石,盛情邀请他为苏州市沧浪区庆建国六十周年而精心策划编辑出版的《沧浪十八景金石集览》一书赐刻印章,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再三约定,待他与夫人五月初去日本旅游回来后就完成。临行前,我们还在马老的寓所月光广场前摄影留念。
http://www.szcl.gov.cn/yiyuan/UploadFile/美术书法协会//200905191916463176.jpg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