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6-9-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615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无止境艺无穷4 ^9 `( f6 [ ]3 f$ k) P
访黄河书家、九届国展获奖者耿自礼 |
胡述范
/ s0 f" E' O, j+ | ( [: H& N |/ {4 j
见到耿自礼时,他刚从广州领奖回来,那是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来之不易,也是许多书家梦寐以求的。可耿自礼一脸淡然,相反还有几分沉重,他说,每次获奖,都面临着一个新的开始。
) w& h7 E& v6 Z. y
* d9 ~5 l* g k- u( A5 h4 \0 \8 H0 @6 ^$ |0 _
国展奖被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称作中国书法界的“奥运会”,今年全国各地共选送5.5万多件作品,其中800件入展,经过层层遴选,60件获提名奖,最终34人获奖,自礼的隶书四条屏即是其中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对自礼书法作品的评语是:: L, D% _0 t; L$ c* ^) ]0 H6 @& h% C
9 f% m. W( C9 Y" T0 H* A5 Y
* o, r6 E- X0 c X5 v% l1 t8 G% s 耿自礼书出于“礼器碑”,写得典雅、精严、秀朗,并不乏跌宕有致的运动节奏与构字的丰富变化,表现出作者在东汉晚期庙堂碑刻隶书方面的扎实功力和个人情致的内秀。就礼器碑的释读而言,如何深入其艺术精神内核,得气象之清刚质健?宜深味之。" s0 [, P' |; I! X9 V
- Z, r, [* j0 e, t h' D) s4 X3 f* D& S& Y: B( A0 V- K
自礼说他真的与黄河有缘,前不久在广东中山市举行的决赛中,综合素质考试完毕,是个人抽签现场创作,他抽到的是明代诗人许进的咏黄河诗,这不叫缘分叫什么。& t9 Q% }. X/ y1 _* ]+ q
6 A2 Y( w: ~6 k' G9 M5 r
8 b! V& E7 {! d
在不少人看来,自礼这几年书运连连,且不说河南省和全国的各种奖项几乎每参必获,就说大奖吧,九届国展奖对他来说已是梅开二度了,10年前他已是六届国展的获奖者。2006年他还获得了中国书法届的最高奖兰亭奖,去年1月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界大联欢,11月出席了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他的作品参加了中原文化西部行、广州行、福建行、上海行、香港行、天津行书法展等。出版有《耿自礼书法作品集》、《耿自礼隶书长卷》等。6 o4 u# n3 R0 s- {1 V
9 y9 ~$ L, K; F# e
, ^( F; Y7 [+ F2 g3 j( }* Q 正应了“梅花香自苦寒来”那句老话,自礼的主业是黄河设计公司物探院的工会主席,书法虽是他的最爱,写起来却是业余的。多年来,他从来不敢丝毫放松对艺术的追求,苦思苦练,追求精进,从来不因获奖而洋洋自得,他说,参赛只是为了检验作品的水平,目的是找出不足,更好地提高。
J4 S* @) U% u# [7 @+ `
1 k0 X" i, z- r; b9 ^0 A3 C7 k$ p8 S# d
他在获奖感言中道出了实况:心境好,实力生。他说他从不急于创作,其因有四:无大块时间,无适宜创作环境,手下无感觉,无畅意之美文佳章。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都是看书、临帖,多年浸淫其中,双休假日,细品漫览各种展事、碑帖善本,心神交会,感悟自生。案头有古籍百卷,华章千篇,篇篇洗心悦目,句句珠玑烂漫,读之心怡神游,意境自现,书兴剧增,然后成竹于胸,力至腕底,心境一体,一气成之。当然,无论创作还是临帖,凝神聚气,专注投入,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腰酸背疼在所难免,但他从不间断。* d# H1 h# x! g: ]$ p6 p9 {
" U2 ~; {) A; B- Y6 s* E/ I+ p
6 B8 m& F5 r9 @/ S+ l# x
近几年,自礼除了临帖,还十分注重对碑刻尤其是汉碑的原貌观赏,这使他获益匪浅。许是出于神圣之感,他称之为“拜访”。去年夏天,他和几位同道赴陕西汉中拜访了《开通褒斜道》、《石门颂》、《杨淮表》,并到略阳拜访了《郙阁颂》,到甘肃成县拜访了《西狭颂》,到西安再度拜访了《曹全碑》,一了多年心愿。这些原来都是摩崖石刻和碑刻,部分因修水库、建公路被移到了博物馆。他说,当你走近这些碑刻,汉代书法那种古朴大气之风扑面而来,让你顶礼膜拜,有一种想跪下去的感觉。古代没有升降设备,在摩崖上悬空书写难度很高,但我们的先人却写得那么好,需要多么深厚的功力!现场拜访可以真切了解这些碑刻的原始风貌,仔细揣摩对于整体布局、运气、线条的把握极其有益,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自己创作的底气,增加艺术营养,尤其是他看过的一些隶书,柔中带刚,绵里藏针,让他很受启发。$ B7 b. X4 e* N" |+ J: U: y% S0 u
5 M: i/ N+ S/ D
' z# m9 g/ U; K- S. s: B 2008年,自礼还计划利用假期到山东孔庙、泰安等地继续拜访他心仪的汉碑。他说,不仅仅如此,游走既可以向古人学习,还可与当地同道交流切磋书艺,互相碰撞会激发一些想法,达到更广泛的学习目的。
- L+ c. ^9 `- t. T h ^1 w, J, Y0 @! S( ]; a- h8 B, S
* D9 Z! N: I2 ?9 `& I
自礼是个忙人,采访中我们的谈话不时被电话和来人打断,因为他是工会主席,负责单位的不少事情;但同时,这个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显得内敛和低调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在永无尽头的艺术道路上,他从来没有停下过跋涉的脚步,而且兴致盎然。他说过去年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才真正懂得了书无止境艺无穷,尽管很苦,但他庆幸自己的选择。
+ i6 V& ~/ i$ A$ |% c6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