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7-6-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557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乍热还寒,仍待培育 , `5 ~# } e! |" o8 L
■牟建平1 O( e: b) J3 X. `3 m n
) l+ a8 D# W# j1 S. Q, l4 `' Q
近两年来,国内拍场书法行情逐渐走高,活跃度开始明显转强,越来越多的藏家投资人开始关注书法收藏与投资,拍卖天价不继涌现。2007年12月西泠秋拍一件王铎《草书诗卷》以1691.2万元高价成交,掀起了书法市场走强升温的序曲,在刚结束的2008匡时国际春拍上明唐寅《行书自作诗》手卷以1120万元不菲价格成交,其“历代书法专场”总成交4587.8万元,成交率达80%,再次表明了书法正有望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新兴热点。
y9 [/ c, a B2 o: S, h. O$ p8 c 一、价值低估被边缘化
" {+ z5 N7 V$ j& ^ T- K5 ]1 b 长期以来,书法在国内拍卖市场一直处于边缘化的角色,价值被严重低估,行情十分低迷。一件明清名家的书法同当代艺术明星张晓刚等动辄上千万元的天价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文征明、郑板桥的书法甚至还不如范曾的画价高。民国名家于右任、谢无量的书法也不过屈屈几万元,这就是当前残酷的现实。$ G s2 d# m0 Y. N( v) J7 F
书法价值被市场低估原因很多。一方面,拍卖公司一直没有将其作为主流品种来推广,名为“中国书画专场”,但书法所占比例甚低,书法从来都是“跑龙套”的角色,专门开设书法专场仅仅是近一年的事情;其二,门槛较高,需较高的传统文化积淀,买家群体有限,远不如介入当代油画、中国画的人数多;其三,变现流通相对较难,影响了更多纯以投资为目的的买家进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书法的拍卖价格体系始终就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看一看某网站2007、2008年度拍品成交价百名排行榜就不难发现,近两年仅有的两件上千万元的书法王铎《草书诗卷》和唐寅《行书自作诗》手卷,分别位列第96位和91位,书法的尴尬境地可想而知。( ~% U* ~4 z0 x) `/ {# b& j
二、精品难现 鱼龙混杂
- C, N, r' ^4 ~9 S9 R3 z; S3 t' s 书法市场难以短时间内真正走强,关键的问题恐怕还是精品和真品的匮乏。尽管眼下行情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不可否认,鱼龙混杂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客观讲,书法之所以长期以来行情低迷,同赝品过多脱不了干系。. }: m' N! K9 I* a3 S, B
大家可能不会忘记,早在2004年,翰海的元鲜于枢《草书石股歌》就曾拍出4620万元的书法天价,随后宋米芾《研山铭》也以3298万元的高价拍出,但书法市场并没有因此被带动起来,依旧徘徊不前。一方面,当时书法还不具备整体走强的条件,另一方面造假泛滥使买家拒而远之。近几年,拍场上书法伪作遍地充斥,古代、近当代书法可谓应有尽有,特别是文征明、王铎、张瑞图、郑板桥、何绍基、康有为、郑孝胥、于右任等人成为造假的“重灾区”。笔者在某国内知名拍卖公司四季拍卖会上亲眼目睹,一个40多件的“于右任书法专场”,真迹尚不足10幅,甚至有的从专集上克隆的伪作也堂而皇之地上拍了!/ t7 |- y# b5 w' v. t. y3 T2 @6 r
近两年随着古代书法行情小幅看涨,一批打着“海外回流”旗号的赝品也陆续流入市场。除了少数是清代、民国的老仿外,相当多比例都是当代的新伪,投资者应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从日本回流的古书法,一定要格外当心。
% `7 e& e& c( I' V 三、买家群体尚待培养5 p! Q; z( \# Z! A
书法市场发展缓慢,买家队伍群体狭小也是一大原因。当今书法收藏大致可分四类,一为有名气的书法家,天生嗜好又有经济能力,比如当代书家石开收藏康有为书法等;二为爱好者、研究者或信札收藏者,如演艺圈明星张铁林收藏清代名家手札;三为纯粹的艺术投资者,他们介入的时间相对较短;四为国家或地方博物馆,如2002年上海博物馆就曾有在嘉徳秋拍上斥资990万元竞得收购《钱境塘藏明代名人尺牍》之举。3 E" i% W5 X4 ^6 v6 z; o, n# b1 H: F
应该认识到,一个收藏品种的买家培育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诞生一两个天价就能一蹴而就的。特别是代表着中国传统国粹的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书法,它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市场价值在许多国人头脑中还存在着模糊不清的认识。在当前以投机占主体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书法遭受冷落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6 q( F ]% I$ l( _ 当然,作为市场的参与主体之一,拍卖公司对书法买家的培育肩负着更大的责任。相信在更多的像匡时这样拍卖公司的努力下,书法行情会一步步好转,它的艺术价值会得到真正的体现,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将会有所改观。1 q. n- ~; L# P8 m' m1 g9 O8 g- n
四、书法收藏几点建议
" @' w6 M3 C4 ~# o" `* B 一、初入者一定要有专家指引或行家带路,才能少走弯路。正因为书法收藏的门槛较高,加之市场中赝品泛滥,所以寻找行家指导上路才能避免落入陷阱,上当受骗。初入者可由民国上溯明清,这样有个眼力上涨的过程,万不可一上来就买“文征明”、“八大山人”!
% ^6 U0 `$ {* x& J' E, }/ m6 N6 S 二、藏家应尽可能多观摩国家馆藏历代书法真迹,因为只有“见真”才能“识伪”。如到新首博的明清书法展厅里,可以看到当今在拍场露面的所有名家如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八大山人、王铎、傅山、郑板桥、金农、何绍基以及康熙、乾隆帝的书法真迹,了解这些“标准件”,对提高自己的眼力大有裨益。- L6 r3 s4 m0 {, X, B/ Z$ U
三、不要再盲目炒作“帝后书法”,要树立“艺术价值”第一的收藏投资标准。这些年国内拍场狂炒帝后书法,乾隆的书法动辄上百万元,慈禧的书法也往往能卖出离谱的高价。“帝后书法”被当成一个概念有被过度炒作的危险,投资者应引以为戒。9 V, T7 L; h; s. F
四、对现当代书法要谨慎对待,“名人书法”不可一概而藏。少数书法名家如林散之、沙孟海、启功等人只有精品才可收藏。当代书法则基本不用考虑,只能当送礼之用,因为当代书法名家很难进入书法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