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8-6-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548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007年以来为书法爱好者谈书法的片言断语摘录; `7 d2 c! G% E1 i- ~
5 h/ O% |) R/ U6 L$ h# i
: K6 @2 e9 @/ Y; i: J1 K- A
学书要开阔视野 不要划地为牢% [/ ]* E& k( d$ g" m" A: b
我一向有个不成熟的观点,临帖,学习书法,不妨把各种风格的字都尝试一下,理由是,书法的笔意是表情达意的音符,它类似于音乐的曲谱,曲谱应该与所写的内容相吻合,或喜悦,或悲壮,或庄重,或深沉,或旷达,比如说我给人写幅婚联,心里高兴,字也喜气洋洋;我要给人家写幅挽联,某某人千古,我的心情立即沉重起来,下笔就露出一种悲哀。写长征诗与写“西风古道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不能是一个味。为人书牌匾“天下为公”,用颜体楷书方显庄重大气;为友写横幅“难得糊涂”,以行草为体才能趣味横生。我感觉书家是个演员,他随时要进入角色。我曾经拿几幅字给同道们看,他们认为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我说都是我写的,他们不信。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7 C6 K9 G2 M, u5 N/ z* T 所以我以为,写字要运用形象思维,调动感情积累,而各种风格的书法作品,就给书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有位大家告诉我,不要独临一家帖,历史上的高手大都兼擅,学会百家,自成大家。但这个目标何其难也!, j$ l/ W5 c+ O; R
+ G |. I: |% e5 W% Y* ^$ T& q1 I临帖是通往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
* N/ h, z% Y3 L 大量临写古今名家法书,是通往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它要经历不参己意的对临、加深记忆的背临、融汇贯通的意临三个阶段,是个从入帖到出帖的过程。临的越多,体验越多,顿悟和灵感就接踵而至,从而发现并掌握书法本来就存在的客观规律性。这个规律性是古今书家不能不遵循的,是千古不能更易 的。临帖如存款,创作似花钱,存的少,囊中无所取,何以消费;临的少,笔下无根,必然竭泽而鱼,江郎才尽,何谈创作!当你对笔法驾轻就熟,将笔势烂熟于心,把笔意理解深透,想写那家就基本像那家的时候,搞起创作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4 }5 r* N; B! v! n0 O
# A) E2 A2 Z( \- K9 j临帖也要树立精品意识 0 s( T5 x% x# K6 o
临帖临得象样,也是作品,所以临帖也要树立精品意识。写完后能悬挂,供自己和别人欣赏,不至于弃之如敝屣。我临写的作品虽然不很象样,但很少废品,大部分流入社会,进入寻常百姓家。总之,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6 f0 ?4 U! [1 c/ p `, o
" U, V8 f) ^- y 学书法要从其它艺术门类吸取营养 从书法中学书法,总是有限。艺术是相通的,要从文学、绘画、音乐、舞蹈,诗歌等其它艺术门类吸取营养,以开阔眼界,增强理解。要当书法家,首先要当政治家,学问家,学者,——虽然我什么家也不是。7 L9 L- j3 c& b) w# V8 D
" u: m, R+ F3 ` 学习书法不能拿现代人书当样板,因为他们也是在学古人,经验有局限性;但在学习古人方面,像沈尹默、启功、沈鹏等现当代名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在大量临习古代法帖的同时,参照这些名家的用笔,可以探求到通向古代名家的途径。比如,我临启功书,体验到他的用笔出于二王和智永,并受怀素影响,线条中锋而匀称,骨肉停匀,劲健清丽,用写启功的感觉去写怀素,有立杆见影之效;再比如,我写沈尹默,他是现代学二王的大家,不仅有临池经验,在理论上也有真知灼见,后人评价他已经追到宋代。我从沈老的论书丛稿里读出了学习二王的窍门。总之,学现代人并不是拿他们当榜样,当样板,更不是最终的追求,最终的目标是要把古代名家的法帖啃透彻并加以应用,现代书家不过起个引导作用罢了,但现代书家的参考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另外,我临写现代人的一些书法作品,也是把它当为作品看待的,很少废品,大部分流入社会。窃以为,学书法,不能光闷着头学,也不能等学成手了再用,临习一些近当代书家的作品并对其扬弃改造,注入自己的东西,以新的风貌呈献给社会,给欣赏者带来愉悦,何乐而不为呢。6 N& _8 R( n: B; O( K1 r
在学习古代经典法帖的同时,参照学现代人书,二者不仅没有矛盾,而是对学习古代经典法帖是有极大帮助的。
! B& P0 d3 ^) h. L. j* Z! @) K _/ ?% j4 V* G
谈临帖的高级阶段 . \1 G& v' }; H
临帖到了一定阶段,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依样画葫芦。他凭借的是自己对原帖的理解,及其平时的理性积累,功力积累,感情积累,经验积累,学识积累。他临的是感觉和气息,是风神,是胆略,是境界。他只是把原帖当成了一个信号,他已经在吸收保留原贴符合审美定势的东西的同时,对个别败笔缺陷给于了改造,并注入了个人的审美追求和感情意识。临帖,即使临一个从未见过的生帖,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件困难的事。他就如一个识谱的歌手,随便拿过一个歌谱,张嘴就能发出比较正确的声音来。因为他已基本掌握了放之诸体、诸帖而皆准的书法的普遍法则!% n+ p7 v+ P. S+ U3 V# A
就书法而言,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书法的代表人物,像沈尹默、于右任、白焦、启功、欧阳中石等大家,他们师古不泥古,变古适今,已经树立了自己的书法面貌。从他们这些人身上学习些经验是完全必要的。我把这些大家当成我的朋友,每每临贴,脑海里就泛起他们的风采,好象就站在我身边,指导我学习。你的大家朋友越多,你吸取的养料越多,学起古代法帖来就更加游刃有余。
% V* d+ K8 b) z% K$ n
5 H% V" S; P7 _: S' @$ V学习书法要占有大量学习资料 / |, n w& H# D% B* S! a" d, A* J
学书法,如学生上学,要有课本,包括两方面,一是古代书论,二是原法书墨迹影印件,在理论上,你要啃透以至背诵十几篇经典书论,能说能演示;在诸多原帖上你能读出他的师承及用笔结字特点,试笔便与其吻合。持之以恒,就会月有所进,日有所进,甚至时有所进。: p: s3 s/ I0 p# L5 U+ S
不怕写不好,就怕不进步。
' H5 [6 H2 F$ ~& X* p. j, q6 o' \" I3 V9 R" q
让凝固音乐发声 , r7 x4 Q6 }4 X) ~& j6 j
书法与音乐相比,有惊人的相似,是凝固了的音乐,特别是草书,更具备这种特质。细读古代名家经典草书作品,你会发现,她里面有个主旋律,有高音符,中音符,低音符,有节奏,有休止符,有延长符,还有颤音符,还有抑扬顿挫及反复。不是这样吗?你看那些细如法丝的线条以及粗细对比强烈的线条不正是各种音节、音阶、音符交织而成的吗,嘎然而止的驻笔是休止符,笔断意连或连绵不断的是延长符,一笔行笔之间有微妙变化是颤音,一种笔致时有出现是反复。她就是一首歌,书法临习的责任,就是让她发出声音来!
4 ]- f3 E- R! H7 a P
5 n) O8 Z9 y: |* S$ `学书断想9 ?: {" v4 Y' F
学书先从楷入手
/ \0 Y. u" Z" F3 g, ~颜柳欧赵放眼前! A) y& n& B& Q: h- H
相互映照作对比0 v8 D* Y/ u$ ]( ?0 c+ i1 v* k
共性个性仔细鉴: V; c; }6 O% ?. G$ }
颜字宽博呈大气" @8 y: g6 v( @" @7 L2 C `: F
提笔中含肩头圆
& F* H2 |+ ]0 ^2 f! t) S M7 i欧书方正出魏碑) u& T& d) ?1 i ?6 S# H; V: w
方笔外拓棱角显
}; N$ }1 i5 G: k! W柳体用笔融颜欧
" i4 }9 v. |( G$ \2 q) ?6 t方圆并用透刚健) P* @" l% r$ j/ L- u( V
赵体楷书带行意
$ k( P8 o9 l4 b* n+ g2 w插花舞女展笑颜
4 G+ `& p. p4 L8 s# H切莫独临一家帖
4 j: I& B5 w3 W) Q取来百家细把玩
1 o& R( c& F4 A% R结字何如用笔难
7 _- j) i- s: `8 m( r8 l9 n1 n5 f执笔运腕最为先2 W, e4 M8 J4 ]4 n0 {; ]' G( L: j
五指齐力捏笔管
' x/ q5 t2 d/ g3 k似有小物手中嵌
) A$ _% x, Z. P3 u b& p指节外突成弓状5 X! |1 G. ~, _; f; H9 I3 z# A
掌心空虚容蛋卵+ w+ l! Q' b! ]& O5 }$ P3 @
五指齐力不动摇9 T# H: L" B3 h3 i
且莫勾动和捻转0 J$ x2 w) x8 m
竖掌方能笔把正 G; T% E1 g' k6 x0 z1 {9 v& C8 I' L
平腕才能毫不弯
. V5 D+ X& Y, x* n. {9 C抬肘便觉力下沉6 ^7 z4 @% w( }) I
纵横牵制靠松肩
/ J- { `3 L! ^% W* R. x肩头松动不紧结" k4 i6 \. S4 m* R9 y
晃动恰如荡秋千
$ x2 }6 l* \# z! f运笔全靠腕出力: s W: w$ v2 Y. s5 p$ ]4 `
全臂力气注笔尖* ?4 v3 p; V9 _& f/ e$ m* o5 Y
万毫齐力平铺纸
; G8 T4 Z! E2 F P: |& O* a. D莫把笔毫揉一团
9 G% I- ]& L" | ]( p, Y笔毫圆周分八面
( r1 e* L+ C+ d/ x形同米字垫下边4 E1 V) b6 b! T6 _) |# F
假想笔毫用刀剪
' q# w a. c% s& s断面触纸是圆圈
; d% ?" h) o% \2 P! N锋尖深藏不外露# C4 A! }$ z) P! h
仿佛秃笔手中掂' [, V7 b8 g9 q8 W6 S! r
笔落好似拍皮球. L4 G% y3 ^+ F; e: s" O7 h
触纸即刻向上弹
; l* e1 k* i, O8 V$ K$ F按中提 提中按
4 w$ \0 w$ D& j笔杆起倒往又返& g: }0 t! W, M: ^: g, k( \2 _
转折即同笔另起
' u" W4 j3 }7 `3 J换法莫把意切断
3 k1 [+ H2 w+ }2 J, ~触纸笔面频变换6 w+ t: r$ M) D& Z0 h1 U8 m% @9 |
八面出锋不停闲 : X, N1 ^- h( w. f3 E6 F
楷书点画各独立.
3 F$ U+ G/ k+ g7 H3 d内中自有笔势连
" c; J8 @1 ~! f. p3 @永字八法要勤练( ?: b: a2 I* `; @& S' { g
备于万字开眉眼
! o* S; S0 Z" H% R( Q% O' M一点为侧笔忌平
# m/ z7 J* I: M+ ^# _横画曰勒如撑船* {7 `* A+ @0 b. y0 h7 T
竖笔为努似勒马$ l3 c" Z% R% o& A- ]6 c
挑笔为勾踢脚尖3 c- S# p) A6 d
左上为策鞭扬起
% \: I* i' g+ W. _左下为掠舞翩翩
; h$ |$ y, `' s7 o9 B右上为啄鸟沾食
8 d2 Z9 Z- |2 g7 S$ K& Q% Y右下为碟折过三+ }" o# k; g& b2 ~) w3 S+ {
八种点画组合字
/ O) {# D. h1 d" c从头至尾一筋穿6 m4 o( _1 J* `3 O
提起笔迹映日看
8 `7 U2 z" S3 J- u+ _一道浓墨居中间
# U- [- b; _1 L# B0 i 谈笔画与笔势的关系 $ ~- @7 a5 L9 S
各种书体都有其基本笔画的写法要求,但当这些基本笔画孤立起来还没有组成字的时候,还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将这些笔画在笔势的牵引下领进字的家族,成为字的一个组成部件,它原来的样子发生了变易,让它们之间遥相呼应,顾盼生情,生命的律动才在它们身上表现出来。所以,学习基本笔画不能孤立的练习,要把它放在特定的笔势中考察它的神态。否则,笔画就成了僵硬的、互不相干的墨迹。7 ?/ d* e% H- _/ b3 V
笔势是产生笔意的先决条件。2 E! b3 Q( c: h) e3 @% l( @
* Q# R: U* k7 n2 n3 o( u, B- R' [谈意临作品中的个人烙印 / V3 ~# l. H7 q" F2 [& J7 d& g7 s. N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树叶,正如一百个读者会有一百个“哈姆莱特”。面对同一法帖,由于临写者的审美定势、艺术修养,感情积累,涉世阅历等方面千差万别,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在临写过程中打上自己的烙印。有同道以为意临就要惟妙惟肖,不参己意,我则认为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意临是以我为主的一种临习,其主要特点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它已通过临写者的改造形成了新的艺术整体风貌,与原范本拉开了距离。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可以说是临习者的创作了。翻开古今名家大量的临作细细对照,证明了这是一条客观真理。& }, n* ~$ a3 X; R" M
3 F' v9 q9 V1 o4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