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naifan

【枯藤书法"创始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陈天然书法网络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守望故园

——艺术家陈天然

□王鲁湘

[下篇]



(陈天然书写的《陟彼华嵩》)
    当十年浩劫的急风暴雨过去之后,陈天然携着他挥酒十年的书风登上中州书坛,那奔放狂恣如水泻龙门,一发即有千里之势的铁画银钩,以其血气方刚的蓬勃活力,振奋浩荡的江河气势,恢宏雄浑的黄土气度,霎时间倾倒中原父老。中州大地,河洛郑汴,几乎成了陈天然书法的走廊。人们执著地认为,中原书风,古有钟繇,近有王铎,而当今饱养中原气质,体现黄河魂魄,立定传统而又戛戛独造的,则非陈天然莫属。

(采访陈天然,插入他书写的《巩义赞》)
    陈天然:“我家在嵩山、邙山、太行、黄河、洛河、虎牢关的环抱中。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气象万千。只是我生性拘板,绘画能力又差,惯常于小景之作,面对大气磅礴的故乡山河,往往惮其雄奇而怯于抒毫。我很喜欢李白笔下奔腾的黄河、高峻的蜀道、冲天的大鹏,那样直捷爽快的热情,铿锵有声的形象;也很喜欢张旭、怀素草书中,情动形言的风骚之意,波澜壮阔的激越之致。我不懈地学习草书,挥写那些千古流芳的诗篇,目的之一,就是想从那些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艺术中,陶冶性情,提高眼力,把家乡山川气概最美的精神实质揭示出来。”
    陈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内外充满矛盾的人。他的外表木讷沉毅,土得就像他故乡沟壑旁的一座土峰。但他的内心却翻腾着李白、张旭那样波澜壮阔、风骚激越的浪漫情致,渴望着用楚骚文化的狂篇醉句来揭示河洛大地的磅礴气概。在他的水墨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气质中接近陶渊明的恬淡的一面,看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悠然心会;在他的版画作品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他接近杜甫的沉郁顿挫的气质,看到了他对土地和父老乡亲的民康物阜的仁厚之心;而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把颜真卿朴茂刚毅的风骨同张旭、怀素狂怒飞扬的意气奇妙地统一起来,那行行眩目,字字惊心的行草,犹如狂风骤雨中的柿林,苍劲挺拔,朴拙茂密,雄强中见奇逸奔放,稳健中又凌厉无前,在常厚豪壮的气象中升腾变化、扩张膨胀,在量感、动势和神采上,塑造出非凡的意象,完成了他艺术人格的升华。

(采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学仲)
    王学仲:“天然在其半生的绘画生涯中积蓄下一股潜能,这一潜能我感觉到他在绘画领域中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直到他墨海再度弄潮,铁柯弄影,在书法中才算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了。试看他笔下的行草,天马傲岸,不拘一格,擒纵手法运用得宜,可以说真有枯藤老柯之妙。他的书法长处在于苍、劲、辣三字。所谓苍,在于他的笔锋从不软滑以媚俗眼;劲,是力到笔到,正如唐僧怀素《自叙帖》中所说的:‘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至于辣字,恐怕也是某些评论家视天然为粗野的一点。其实他的辣,不悖于书理,也许恰是对正统书风的一种破格。”

(陈天然谈书法)
    陈天然没有料到的事发生了。当他书名大盛,以至于人们只知书法家陈天然而不知画家陈天然时,他陷入了索书重围。厚道本分的陈天然刚开始几乎是有求必应,可是应酬稍有不周,流言蜚语就满天横飞,绘画正业,也荒废殆尽。看到大街小巷满街陈书匾额,其中难免有许多急就章和应酬篇,陈天然忧心如焚。可他又是一个很难张口说“不”的人。这时候,他终于悟到了古训所说“善门难开”的道理。后来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挂起价格挡箭牌”,这一招果然很灵,竟能挡驾十分之九,门前果然冷落了许多。于是“清静自得入画境”。可是,事隔不久,一条小道消息在在原大地不胫而走:陈天然以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省美协名誉主席之尊,要在亚细亚商场的大门口挂牌卖字了!
    事出有因。陈天然碰到了天大的难题。

(一组柏沟岭村民过去挑水、用水的黑白照片)
    柏沟岭村,山高沟深,十年九旱,缺水是有史以来的老大难问题。七百五十多口人,过去吃水有两种办法:一是有条件的人家挖水囤积存雨水,水贵如油,水囤门都是锁起来的。二是五里深沟有眼井,是石头缝里渗出的水,要下到井底一碗一碗往桶子里刮。每逢旱季全村人日夜睡在井边排队等水,为争吃这点黄泥汁,积怨积恨,吵嘴打架,打得头破血流之事层出不穷。东岭李旺老人半夜渴死在滴水岩,李家兄弟二人十几岁年纪下五里深沟抬水,坡陡路滑跌到沟底,一死一残。因为缺水,柏沟岭村很多人一辈子没有洗过澡;因为缺水,养不住人,30岁到50岁的光棍汉二十多人,三十多个男青年倒插门到外村安家落户,十多户全家移居他乡。因为缺水,牲畜逐年减少,80亩新栽果木全部旱死,庄稼经常绝收,柏沟岭村750口人的生存已经到了危急关头。

(采访陈天然)
    陈天然:“那是1995年5月,我家乡的村支书、村长来到郑州,要我帮助解决家乡吃水难问题。这个工程下来,至少需要50万元。我辗转反侧,常常失眠,家乡人民吃水困难,贫穷落后的现实令我忧心如焚,日夜不安。最后,我下决心义卖、拍卖我的书法作品,为企事业单位写匾牌,为布置厅堂及其它特殊场所创作书法作品,将所得资金献给家乡打井。”
“这期间,最难的是钱这个东西,钱让我做了大难。我先后两次拍卖书法作品,从春到夏,天天都在写字,最热的季节,白天、黑夜我都在写,穿着裤头,光着膀子,大汗淋漓地写,往往写到深夜十二点。那一段时间,我是天天盼人找上门来要我写字。我把卖画册的钱也拿出来了,有一位日本朋友买走了我的一幅版画,钱也派上了用场。我从8岁开始练字,搞了几十年的书法绘画,没想到还能解决一点家乡的民生问题。”

(打井和庆功会彩色照片,以下话外音)
    “井没有打成之前,我不愿向外界透露。打井那阵子,我总是睡不着,需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井打成后开庆功会的那天夜里,我早早就睡下,一直睡了十多个小时,这是二十多年来少有的事。”
    姚治华:“这些年来,与天然相比,颇有惭愧之感。他一直蹲在家乡的土地上‘打井’,所以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硕果累累。当我在欧洲考察走进米勒故居、站在他绘作《晚钟》的土地上,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陈天然。”
河洛郎,有人这样称呼陈天然。这位黄土地的儿子,一生没有改变农民的本色。他对艺术的思考,总是与这片土地上人类生存的状态息息相关。他的作品所拥有的那份非同寻常的澄澈与纯真,厚实与天然,永远都充满了一种超功利的诗意的浪漫。他踏寻在由中岳、伏牛、太行群山环抱,由黄河、洛河蜿蜓缠绕的黄土脊背上,淳厚的乡土情感燃起他艺术的生命之火。他以赤子的情怀,热情创建了一个可亲、可信、可爱的精神故园,他以一生的承诺,忠贞不渝地守望着她,守望着这片曾是我们民族摇篮的故园。
(主题歌起)

天然的情怀
(魏  鑫词  徐沛东曲)
这一条小山路走过了多少辈
弯弯曲曲曲曲弯弯高高低低。
深一脚浅一脚踏着黄土地,
走出去转回来东边日头一大堆。

条条沟道道岭一棵棵老柿树,
就像长在我身上的块块胎记。
都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家乡的山水美在我心里。


副歌:
绘就千种画,刻出万般奇,
还给故乡,还给人民。

书就千行字,吟就万句诗,
还给祖国还给黄土地!

天然的情怀,
天然的志趣,
天然的风流,
天然的壮丽。

(此文系陈天然电视专题片之稿本,全文完)

王鲁湘,江苏省沭阳人,1956年生。1982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河殇》编导之一,著有《冰上鸿飞——黄宾虹艺术论》等。

魏鑫,词作家、书法家、电视艺术家。近年来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徐沛东合作创作数十首歌曲,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书法师从王遐举先生习隶书,并潜心研临宋代米芾行草,喜作巨幅作品。所拍摄的大型人文电视艺术片《寻梦到黄山》、《华山》,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应邀播出,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枯藤书法”创始人名副其实。大书法家,在武汉黄鹤楼,进大门的匾额是陈天然题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葛承东 于 2010-7-20 22:40 编辑

名字很好:天然,可写的字看不出天然。
他的书法润格为:7000元/每平方尺.
真的有人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立地成佛 于 2010-7-21 09:24 编辑

陈天然的书法润格7000元/每平方尺有点高,但河南认书法。张海12000元/每平方尺有。谢瑞阶老先生的书法市场上达到15000/每平方尺。陈天然的书法在全国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拖关系5000元/每平方尺能买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刚田 周俊杰 王澄 王宝贵的书法润格都在每平方尺5000元/每平方尺。拖关系也不低于3000元/每平方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枯藤书法”创始人名副其实。陈天然在全国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大书法家。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和河南省书协成立及对外[日本]书法交流时陈天然就是名人。我曾在少林寺内见陈老先生书碑一块,浑然、大气象,书艺卓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2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八十年代“陈天然现象”的出现,和之前的“石鲁现象”有惊人的相似。形式感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大家对陈天然先生的关注。并欢迎大家评论。从80年代到现在陈天然先生的书法一直有争议。这是好事,让历史去检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字,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