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8619|回复: 9

[分享] 浮躁,正在戕害著文學 ■陳建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8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浮躁,正在戕害著文學
7 e0 w8 X# g% Y8 @■陳建功
5 c4 k; ?! i, d3 j, B) f
* G; ~9 I$ y5 Q; W8 N% Y- q
6 O/ N3 s) W) \- J% t  在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針對「兩會」上有人提出「要創造條件讓文化大師脫穎而出」的建言,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表示,能夠理解呼籲者的苦心,但「整個文學隊伍浮躁,著急掙錢,看問題不深刻,沒有獨立的思考,怎麼能產生莎士比亞呢?」(三月三十日新華網) ( R/ P* L! \$ m/ L: x7 _
  因為陳建功的中國作協副主席的身份,我想,他對中國文學現狀的判斷,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事實上,作為一名普通讀者,筆者也感到這幾年「真正」的文學書是越來越少了,幾乎到了無書可讀的地步。考量這些年的文學界,的確非常熱鬧,出了很多事件,媒體炒作也十分之多,但鬧來鬧去,觸及到文學本質的卻並不多。通過對近年來文學事件的觀察,我們倒可以看出文學界浮躁的一些症候。 % I% ~0 X1 F& C0 u( c2 `. w" [
  症候一:活動多,創作少。對於文學界,我有個總的感覺,就是開會多、活動多。每年都要開大量的作品研討會、創作討論會。翻開新聞,幾乎每天都有「某作家創作研討會」、「新時期某作家群體創作研討會」等會議消息,給人一片文學繁榮的大好景象。可這些會議的作用有多大?這中間不乏一些認真嚴肅的會議,比如2007年舉行「新時期文學批評的建構」研討會、「2007年上半年中國文學國情論壇」,就集中了一些優秀的批評家,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觀點。但多數情況下,這些會議只是作家、學者們玩樂聚會的一個理由,大家吃吃喝喝聊聊玩玩也就完了。特別是一些作品研討會,評論家們常常毫不猶豫地送上自己的溢美之辭,在一片和和美美的頌揚聲中,會議總是「圓滿成功」。我不認為這樣的會議能給文學創作帶來什麼生機。而這些會議中那些肉麻的讚美,卻恰恰可以作為這個時代文學浮躁的一個表症。
, P; f2 D9 C* M# p  症候二:口水多,建議少。由於網絡的無限開放性,文學交流的速度加快,各種各樣的意見同時湧現。這裡面難免魚龍混雜。有些意見純粹是譁眾取寵。比如,德國漢學家顧彬那句「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極大地吸引了眼球,造成了轟動效應—若是真正的討論也還罷了,有時,討論甚至溢出了學術的邊境。謾罵、恐嚇、攻擊成了一種文學時尚。前年韓寒罵白燁,就動用了「下半身敘述」,搞人身攻擊,讓文學批評斯文掃地。這幾天,網絡又在圍毆評點青歌賽時出錯的余秋雨,群攻誇大自己作品效應的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其語言的暴烈程度,遠非傳統批評所比。這就造成了一種奇怪的氛圍。即觀點一出,圍攻的口水便四濺出來,這些口水裡基本沒什麼建設性意見,一味謾罵而已。—這樣的浮游於空中的文壇,又如何能在堅實的大地上成長呢? % t# o- Q2 P! v# F5 T
  症候三:庸作多,精品少。中國作家的創作速度還是很快的。從1998年以來,我國每年長篇產量均突破1000部。這還不包括網絡上的作品。這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但「量」並不代表「質」。這裡面許多作品,都是速成的。武漢大學于可訓教授評價說,現在的作家寫得太快,一年出一部長篇很普遍。而不少作家缺少思想底蘊,缺乏高雅修養,創作太隨意,連最基本的語感都不具備。(2月26日《北京日報》)正是由於這種情況,面對數量巨大的文學作品,卻往往有「不知讀什麼」的無奈感。
2 N! R: j1 Z1 F3 [3 T4 I  探究產生這些症候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陳建功用了四個字來概括:「著急掙錢。」仔細想想,確實如此。開會,是為了擴大影響;口水戰,是為了吸引眼球;創作快,是為了多賣錢。歸根結底,是物質利益在作祟。但文學是精神的事業,如果一味強調物質效應,它又怎麼會有前途呢?
发表于 2008-4-8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书坛何尝不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9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批评浮躁本身就是浮躁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9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曾惊花落 于 2008-4-9 20:15 发表 7 P3 T# g7 y& A& q
批评浮躁本身就是浮躁的体现。
5 p$ j" U1 @; n6 c# t
先生的話語令人費解!
( N& [, Q" d; }; @$ q6 `" F請問:對於浮躁不理不睬就是不浮躁的體現嗎?) x8 C- B! i/ ^* J+ s3 a  ?
   怎麽纔能不浮躁?3 H9 B1 a1 r( ?9 ]7 x4 N
   批評浮躁也不對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9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时代都有浮躁,
( Q  e6 D+ }- J: @这对于成长中的艺术家是不利的,因为他还没有自立,
  ?6 w9 J1 M1 `8 C/ b而对于己自立的艺术家则可能也是一种资源。因为他可以主动吸收。' Q: f/ h3 }+ R& o8 E9 D
当代能在艺术上真正自立的艺术家不多。
' t9 i  V  J) U% V& c但,浮躁的下面是生命冲动,所以也可辩证看,- Z# a& U' Q/ u! M6 D
旧上海有合法的妓院,
* w  w4 D. m3 |可是,妓院的不远处是国画大家蔳华,; U  H( Q, \/ i" i- {
从他的画中可以感到他对那个时代的理解,
( T+ E1 i/ L. `9 R; z" T. R6 `这也是生活。也是艺术家感受、取法的部分。. K2 i7 r0 ^! ~1 u
以上观点与周兄共同探讨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0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em5 em5 em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貺齋 于 2008-4-9 21:22 发表
) Z* e3 M' O! v" U' A% J/ ~, r) I  m; F( J$ N% ?: }2 R7 _7 z2 D, O
先生的話語令人費解!
7 p# C( x- B. ]! o, [請問:對於浮躁不理不睬就是不浮躁的體現嗎?
( B: `  g  `- [2 A   怎麽纔能不浮躁?; U# Q4 A" W& \) r/ U% |0 |
   批評浮躁也不對嗎?
! s5 R. S  I/ `1 p, q# u8 J* B
% k! J: c4 c$ k( v9 y& j  g5 Y
  批评浮躁的人跟鲁迅所说的打着“仁义道德”的幌子“吃人”没有什么分别。
' O( Y% _% h6 f  批评者在批评之前必然有个主观的名叫“浮躁”的圈子。问题是,他只看到这个圈子中的他人,忽略了圈子中的自己。5 f/ _- L9 V, @! g+ g$ l/ e( t
  如一个人看到圈子中的自己,就会忙着改正了;而经历了改正过程后,他对浮躁的态度就是宽恕而不是批评了。
7 i6 P0 m' b) a3 C8 @9 U  相信贶斋兄是懂得什么叫榜样教育的,联系起来思考一下就明白到是怎么一回事了。

/ U. w) Y' X& a, c
' t. U% e1 p% Q[ 本帖最后由 曾惊花落 于 2008-4-16 18: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