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润墨

临怀仁集圣教序--求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一看就是熟读于心。学习!
个人感觉是不是稍微拙一点会更好。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6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斗星6号 于 2008-4-5 20:45 发表
写的好,一看就是熟读于心。学习!
个人感觉是不是稍微拙一点会更好。
em1 em1 em1



兄说得有道理,受益了,谢谢多交流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宁静日 的帖子

谢谢关注,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小自,因为“小自”这个用户名我登不上去了,就换了“自成蹊”
现在的比以前的要厚实些了,我教喜欢这样的。比较起来前面的就浮了,不知你是否有同感。但你仔细看帖,里面的字真的很干净,没有牵丝挂屡的。
你收笔和行笔时再慢一些,临一张试试,看看你喜欢哪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7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临《圣教序》的书写速度

请问在临写《圣教序》时的速度是怎样的?王羲之当时所用的书写速度是怎样的?哪位大侠有心得,请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7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才临第一通,只有一点心得......

心得是用笔不苟,用笔慢比用笔快要耐看的多,但心中总有个疑虑“王羲之当时也是用的这个速度书写的吗?”希望得道深的朋友指点一下哈。不过从书论第一篇《非草书》中,所论草书的用笔与行笔速度是比隶书和楷书要慢,是不是这样呢?请方家指点一二,盛唐感激万分!顿首!顿首!再顿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自成蹊 于 2008-4-6 23:33 发表
我就是小自,因为“小自”这个用户名我登不上去了,就换了“自成蹊”
现在的比以前的要厚实些了,我教喜欢这样的。比较起来前面的就浮了,不知你是否有同感。但你仔细看帖,里面的字真的很干净,没有牵丝挂屡的 ...



  真的很感谢小自先生,先生好眼光,后面的我有意临得厚重些,在起笔收笔稍有留意,但做得还不够,我尚在实临阶段,单字以形似为主。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盛唐之心. 于 2008-4-7 00:27 发表
心得是用笔不苟,用笔慢比用笔快要耐看的多,但心中总有个疑虑“王羲之当时也是用的这个速度书写的吗?”希望得道深的朋友指点一下哈。不过从书论第一篇《非草书》中,所论草书的用笔与行笔速度是比隶书和楷书要 ...



首先谢谢盛唐兄的关注,关于用笔速度问题不好说,我个人临摹圣教自认为还是比较慢的(比楷书快一点),如果快了很多细节方面可能难以到位,写了等于白写。如果让我猜想王羲之当时写字的速度一定不慢而且会很快,跟我们今人写草书差不多,因为古人多是自然书写,随兴所致,文书之气了然于胸,是今人不可企及的。供盛唐兄参考,多交流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7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韵律与节奏

想来妄自猜想王羲之的书写速度有些徒劳,走入了一个状态误区。“自然天成,书由心发,完全由心性所至,正所谓书者,散也。欲书,必先散其心,皆情趣使然。”韵律与节奏是不是就是强调快与慢、张与驰、控制与放纵的对比关系?想来听听音乐就能解决的问题,何苦总在书写方法与技巧中转圈子。一点心得,与润墨互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