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5-2-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211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二王书风五人谈>中陈海良的发言整理陈海良创作自述:
5 j/ y+ t+ K5 ]我只是模拟创作,稍有主观意志。在创作过程中,首先我尽量减少唐以后的东西,尤其是米芾的因素要回避。其次是对纸的要求,尽可能不要太吸水,以求笔画的干净利落。第三,笔画的笔形要精准表达。第四,在意境的构思上要疏淡、宽绰,在无所求的状态下寻求字法、章法的变化。笔法在章法的自然变幻中,在巧妙合理、灵动的高难度挥运中,充分显示自己对晋韵的理解。 (节选自《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年4月下半月刊)* }, a4 Y( i0 H4 W# @* g
$ t( p. A% N1 b: l0 P4 [7 @ 7 W& c2 o; G; g) |8 V. ^
二王书风五人谈中陈海良的发言整理2 x$ [' `* K' y) x
# \& V# M, O% T" u1 a" v- f
0 X: D4 n: F0 |; S. x/ F- v* K4 u
1、
( F3 K" ^9 q' i" d+ H* {$ u. m鉴于二王时代久远及当代相关概念的混沌,作为当代写二王的青年代表作者,是否可以对于二王与二王书风就您的理解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Y7 O6 U2 Y1 T4 I; n
陈海良:二王为帖学的正宗,可从三各方面理解。一是楷、行、今草的完全成熟;行草笔法完备,中侧并用,特别是在侧锋的妙用上。二是综合了笔法、结字、及独特的章法,是完全成熟的晋书风的代表,有完全的风格体系。三是技法为支撑的书法体系,也以次有别于民间书法。
& `$ M% O' h; r* n. H" p2 G2、7 N+ O }' G! v# ~6 _7 W
能谈谈您当前的书法创作情况吗?今后的打算?
/ ]4 s/ {4 y; w; w6 t$ I. r9 P1 c陈海良:目前我仅是学习二王的技法及领略它的境界,它不是我要表现的东西,我只是用二王的技法来为自己的书法王国服务而已。以前发表过的作品(二王系列)仅为模拟创作,不是我的风格。
; |$ M* o& \% b0 W, U- ~# `% I3、7 N: E2 M. k/ O7 H: J4 h9 ]: n
就二王书风在当代的发展空间和多元可能,您有什么样的看法?1 ?6 |/ ~0 X+ |6 }6 C
陈海良:二王书风的发展空间几乎没有,现在能写一手“二王”的几乎可以成为大家,更何况我们还没写成一手二王的字,只是时代的悲哀。取法多元,往往是法的缺失,对书风的形成,缺少技法支撑,将会丑陋不堪。
" x, U, Z0 \5 ^8 l3 L/ L1 m4 H4、
L3 Q* Y% ^, l' k二王几乎是所有书家的必修课,您对习书者有何建议?8 z2 _( U. m5 `: h
陈海良:应该是书家的必修课,要学就学其成熟的技法及对笔法的全面理解,以免瞎写字!
; G% Y0 a3 N4 \" n$ B" D5、
+ g! i& E3 v( M. g; V您怎样评价王献之“自称胜父”?4 v9 h% H" O0 n: L8 _7 _
陈海良:献之士在父亲的基础上突破,尤其是在这么完备的字法、笔法、章法的笼罩下,突破难上加难。献之做到了,并且能做到不粗糙,让后人几乎难以逾越,可以说是“胜父”。" T2 o) w6 ?1 t" F+ v2 C
6、, U) ]8 G( K+ E6 l9 ~8 Q
您能就王羲之《丧乱帖》和王献之《鸭头丸帖》的笔势、笔法及这两帖的艺术特色比较一下吗?6 x& C- W3 e# S8 `: |1 r) S8 Z2 G
陈海良:《丧乱帖》是王羲之书法最成熟的代表。中侧锋并用,且结字变化无常,线条的律动显得悠然自得,如君子一般。《鸭头丸帖》整体则显得局促,在结字上有做作的成分,更强调势态,行气变化太大,第二行像排字。$ ~2 E. `* T+ A, i; t& K1 I
7、
: }; @$ H3 C9 c) W0 ~二王流传下来的法帖多是小字,但在追求展厅效果的今天,您认为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此路书风可以写大吗?
% U" y# ^% l0 |/ u0 |/ K) _( M+ d8 B( J陈海良:二王的字只能写信札、小品或手卷,放大便不行!谁试谁失败!大字有大字的系统,可以从张旭、黄山谷及明清书风中去比较探求。
1 r) b0 ^7 U: f4 }- S8、2 Y* y: l2 w9 X! }$ O7 E
在传统经典的认识上,二王公认影响最大。而几年前网上投票显示,当代人把最大部分的钟爱给了米芾,这个学王的老米,究竟与王有何异同?
& _& a. }3 `0 l* \ 陈海良:米字易学,而二王难把握。学王的难度在于笔法、意境上的不可得。而米芾对二王的俗化,后人易把握。米在二王面前像个跳梁小丑,恶札!粗俗不堪!二王像君子。
: }7 o# ]7 y, I7 K! z. k9 v* ^" e x9、; w/ c0 q4 P) D* A- Z
请您谈谈二王的脉络承传和对“各得一面”的理解。7 {! W$ ^; N& t+ P2 e
陈海良:学二王技法要危机所用。我们不能沉迷于二王,进去了出不来。而更多人也想不出来,这有悖创作的原则与书法的发展规律。
0 R6 z! k+ E+ J" h/ o10、随着网络的发展,书法传媒发生深刻变化,您对传统杂志有何看法和建议?
4 k5 {* m1 u" a/ N7 E, e陈海良:传统杂志的作用在当今还是适用的。但很快,它的作用会弱化。因为现在还有不少人是中老年人,等年轻一代书法人出来,杂志便会在功能上明显弱化。可以开网络文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