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A)刀客

篆刻——印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大胆舍弃一些“俗”的东西,“去俗”是一种升华,但功力不到,眼界不高,雅俗不分,可能会把好的东西也一起舍去。有些人的学习如滤豆浆,滤掉的是精华,留下的是糟粕;有些人的学习则如漏斗,好坏一起抛弃,辛苦一场,什么也没有的到。聪明的人如入山拣宝石,除了宝石,别的不屑一顾。
****不动脑筋,不停的刻,犹如旗杆,再高也高不到那里去: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化精力,犹如筹建一大片广场,广则广矣,可一定无所建树。书画篆刻
文学诗词、考古、文字学、音乐、舞蹈、戏剧、美学、哲学,全面修养,一切为了篆刻创作服务,则犹如有深厚基础的巍巍金字塔,那光辉的顶端正在向你闪烁着光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风格、一种手法在形成之初、大都是幼稚的,特有自己的生产、发展、成熟的过程。不要自惭形秽,只要方向对头、加上勤学苦练,它总有瓜熟蒂落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习惯手法的反面找找途径,或许会开拓出新的领域。一个阶段后,从相反处找蹊径,既俗云“矫往必须过正”。经年累月习惯于一家之法 ,易生积习,提高也慢。而一涉及生疏的技法,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新鲜感,兴奋感,往往吸收极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找一些成组的题材,在纸上认真设计印稿,然后听取行家的批评意见再修改,如此长期“纸上谈兵”可以使你的创作思路锻炼得异常活跃,创作能力必然会大大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见解。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真心 于 2007-12-31 21:20 发表
好见解。em1 em1 em1



学习的吴先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汉以来的玺印,为篆刻艺术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明清两代先贤继承秦汉玺印的优良传统,自出新意,流派纷呈,大家辈出。历代名作成为我们学习篆刻艺术的优秀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杰出的篆刻家往往能在方寸之间,表现出卓越的艺术技巧,高度的美学修养、独特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统一。一种丰富的艺术修养,无疑是每一个有志于艺术学习的朋友们,都应该努力来汲取,然后,通过理解来化为自己的血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学,学,再忙也要学,才能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