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8-5-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858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11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狼湖:您是怎麽定義“古意”二字的?或者說具有什麽樣特徵的字或者作品才算得上有“古意”?( Y, e3 s- W ]7 g& |
陳振濂:凡是古意的都是距離今天的時尚和流行非常遙遠的,甚至是我們比較陌生的,至于什麽樣的特徵算是有古意,這個要把具體的字帖拿來看了以後才會能夠作出判斷。在我看來,魏晉時期的很多的碑志和摹本是有古意的,但是趙孟頫、董其昌肯定是沒有古意的。8 H/ S; ^/ R$ ^, l% p/ r2 p
# _( p( P% p4 ~5 B- x- T& `
狼湖:通常人們說的字有“書卷氣”,請問這個“書卷氣”與“古意”有什麽不同?% Q: d* q# ^# U7 X( K1 `1 t# X6 J
陳振濂:我個人的理解,書卷氣和古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審美範疇,書卷氣是文雅的,而古意應該是古拙的,所以趙孟頫和董其昌有書卷氣,但是它不是古意。& N1 {& u- g) O5 V$ C) K, X0 ]
* k# n5 ?; C, X1 Z, z- y 狼湖:趙孟頫先生有個著名的書學命題——“用筆千古不易”。請問您是否贊同這個觀點?如果您不贊成趙孟頫先生的觀點,那麽請問:唐、宋、元明清,晚清在用筆的問題上具體有那些實質性的不同?; d& L: |- v: t2 p5 d, @5 z
陳振濂:“用筆千古不易”作爲一個書法技巧的法則,我既贊成又不贊成。贊成的是我認爲用筆是有一定之規,不贊成是因爲唐宋元明清各個不同的時代用筆的方式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們在做教學訓練的時候,曾經把古代各種各樣的用筆方法做過一個歷史的排列,請每一個同學對于不同的用筆方式做特殊的針對性訓練。比如王鐸的尖筆和徐渭的羊毫滾動筆法就是古代的筆法所沒有的,它需要特殊訓練。
' n" \/ x4 m Y7 |6 A5 }. X3 i7 k: ^7 l$ R$ F) I5 p8 t" [5 J* Q% r- N
狼湖:“海嶽以書學博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人,海嶽各以其人對,曰:‘ 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轼畫字。’上復問:‘ 卿書如何?’對曰:‘ 臣書刷字。’”。/ W, S0 g, u# s/ l+ X% x
在上面的這個材料中米海嶽先生提到的蘇、黃二位先生的用筆與自己有所不同,但是這二位先生的用筆在後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假設米先生的筆法是趙孟頫先生所說的那種“千古不易”的筆法,那麽就可以這麽說:蘇、黃二位先生在筆法理解的方面上出現了問題,那我們現在怎麽還會把二人都奉爲經典?而蘇先生的《黃州寒食詩》也被尊爲天下第三行書,這種舉動是不是歷史在給我們開玩笑!那麽後世學這二人的所有的先生應該在筆法上也應該都是有錯誤的!請問您怎麽樣來看待這個問題呢?
4 k* G9 N) ^ J 陳振濂:所提的問題稍顯複雜,米海嶽與蘇黃二位先生的用筆之不同是他們之間的個性化所然,和趙孟頫的“千古不易”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所以沒有辦法在其間一定判斷誰對誰錯。
; ?& W! w- [8 s. 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