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191|回复: 7

于右任书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0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以社会需要之迫切,与民族文化所寄托,家有至宝,若不返而求之,非特不能保守,亦且无形退化;非特不能应天下之变,恐将发生极端之摇动,有与所载俱坠之虞。然其广大以永其传,因所利而利之,正有待也。8 i  |7 R  @# h  c+ s3 @7 x8 L

% ^' U( p) m6 i3 i0 v- K! A  V5 S4 m
    书法是一种高尚美术,要从篆、隶、楷书入手,然后进入行草用笔,才有神韵。
$ W6 h6 b( |/ R3 g- q4 Q8 g; ~4 D' H( m! A
    学书法不可不取法古人,亦不可拘泥于古人,就其爱好者习之,只要心摹手追,习之有恒,得其妙谛,即可任意变化,就不难自成一家。
6 K, D) D: R% ?' R7 w  p+ l; ?

" i$ w4 M( [1 Y5 ^/ B    一切须顺乎自然。平时我虽也时时留意别人的字,如何写就会好看,但是,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是迁就美观而违反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你看,窗外的花、鸟、虫、草,无一不是顺乎自然而生,而无一不美。一个人的字,只要自然与熟练,不去故求美观,也就会自然美观的。% S$ }3 i4 P0 u( Z

* _4 _) W6 X! `4 W- l1 R4 L    我之作书,初无意于求工。始则鬻书自给,继则以为业余运动,后则有感于中国文字之急需谋求其书写之便利以应时代要求,而提倡标准草书。, B, v3 h; r% O
1 X+ u. s: z7 K+ A& M* @
    关于方法的问题,前代书家,他们都只讲理论,而不讲方法,所以我答复书法朋友们的询问,只讲“无死笔”三字。就是说,写字无死笔,不管你怎样的组织,它都是好字,一有死笔,就不可医治了。现在我再补充四点:) q" k% G/ W) ?6 B1 ?3 k" k$ @" Q
    一、多读:
3 q7 u/ t# Q8 ^* x* R    写字本来是读书人的事,书读的好,而字写不好的人有之,但决没有不读书而能把字写好的。
0 e) Q. O- _4 O# t    二、多临:+ J: r  t* F7 v. t3 A2 d; G
    作画的朋友告诉我写字比作画难,我不能画,不知确否如此,但写好者确真不容易。童而习之,白首未工者,大有人在。所以前代书家毕生的精力所获成果是我们最好的参考。它不独可以充实我们的内涵,美化字的外形,同时更可以加速我们学习的行程。+ f6 l4 A; @0 w- H- O
    三、多写:
5 E* b! a: _: i( D) `) u    临是临他人的,写是写自己的;临是收集材料,写是吸收消化。不然,即使苦写一生,也不过是徒为他人作奴役而已。
. x  N% V, k5 m! i5 |    四、多看:9 l8 N! d4 W2 m; n- w, k1 K
    看是研究,学而不思则日久弊生。只临只写而不研究,则不是盲从古人就是盲从自己。所谓看,不但多看古人的,更要多看自己,而且这两种看法对古人是重在发掘他们的优点,对自己是重在多发现自己的缺点。+ \& w+ _! u) [7 U' U/ A
8 `2 _9 d5 M) [7 j3 m
    我喜欢写字,我觉得写字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我感到每个字都有它的神妙处,但是这种神妙,只有在写草书时才有;若是写其他字体,便失去了那种豪迈、奔放的逸趣。
1 u1 J0 V! R) i' F* v3 q+ O: Y: W) [4 Q" T  K2 g! _
    二王之书,未必皆巧,而各有奇趣,甚者愈拙而愈妍,以其笔笔皆活,随意可生姿态也。试以纸覆古人名帖仿书之,点画部位无差也,而妍媸悬殊者,笔活与笔死也。7 r' I2 ]; P- V3 I, f

9 v2 e' ?7 m% q/ q2 X- h    故字中有死笔,则为偏废。世有以偏废为美者乎?字而笔笔皆活,则有不蕲美之美;亦如活泼健康之人,自有其美,不必“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也!故无死笔实为书法中之无上要义。
1 D# z" x0 L3 a0 b
; a+ g! b5 l2 ~; N( s8 Y/ o    抄书可增人文思,而尤多习于实用之字。书法无他巧,多写便工。
% P4 h( l2 v6 m5 [
6 Y" q! |+ r! f" @. Z& z    执笔无定法,而以中正不失自然为上。
/ ]0 \3 @* G2 z. Q* O; J0 L# e
* v4 d% ~) M8 f    学我只求形似而不求神似,则为照猫画虎。
2 \. C: h# a# {, k/ C- U9 ]$ i( E. ^( x
    学我勿先摹我,须临我学之各种碑帖,方可学好。
4 I: u/ z" f( O5 k* p3 m* s. T
% f# s5 T: Y* h* r! _, ^    文字乃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然则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族传统之利器,岂非当今急务欤?& n0 i8 X1 `2 z/ {* ~% I

( T3 ?" T' ~7 u! h) ~    吾国草书之兴,以草篆草隶为权舆。秦汉以来,其用日增,其法日进,其称日繁,约而言之,可成三系:  o* E$ y+ d- g0 f; l" S
. N+ F$ U- \$ e4 t4 ]
    一曰章草,解散隶体粗书之者也。其为法:利用符号,一长也;字字独立,二长也;一字万同,三长也。……汉张芝、吴皇象、晋索靖皆一时领袖。张书遗迹渺然,但可于两汉遗简,想见神采。皇象《急就章》,索靖《月仪》、《出师颂》、可谓章草范本。然全体繁难之字,简单化者不过十之三四,其于赴急应速之旨,固未达也。3 a5 o. H* ?7 l' i  R
    二曰今草,继章草而改进者也。其为法:重形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多,使转之运益敏,大令所谓穷伪咯之理,极草纵之致者,最为得之。……以王氏(羲之)之多才,为风气之领导,景从既广,研讨弥笃,一字组织有多至数十式如阁帖所示者,创作精神之惊人,可以想见。或谓当时作家,自矜博赡,故生变化,以竞新赏;实则流传笔札,皆为试验之作,未及检定耳!陈僧智永,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盖有志于统一体制,以利初学者。而唐以功令取士,干禄字书,应运以作。草书遂离实用而入于美艺矣!……
: Q/ L( N/ s( b    三曰狂草,草书中之美术品也。其为法:重词联,师自然,以诡异鸣高,以博变为能,张颠素狂,振奇千载。《肚痛》、《自叙》,可为代表。一笔草、连绵草,古虽有之,而成系统,开脉流,实自此始。散氛埃于大地,而日:“挥毫落纸如云烟”,亦可异矣。然其组织之巧,用笔之活,于法理变化,多所启发,且如素师晚年合作,矩矆(左旁为矢)慎严,其贡献之大,唐以后作家,远不逮也!
' E" M( }+ \& M  g: T1 m
9 h0 H/ r2 [% K- t9 ~5 S; E7 \  X    隋唐以来,学书者率从千文习起,因之草书名家多有千文传世,故草书社选标准之字,不能不求之于历来草圣,更不能不先之于草圣千文。一因名作聚会,人献其长,选者利益,增多比较;一因习用之字,大半已俱,章法既立,触类易通。斯旨定后,乃立原则:日易识,日易写,日准确,日美丽,依此四则,以为取舍。字无论其为章为今为狂,人无论其为隐为显,物无论其为纸帛、为砖石、为竹木简,惟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
# ]. u% R; S* ~& h0 K( Z3 }/ N. r% {
    吾国习称,文之善者日文豪,草之善者日草圣,谓之重视草书也可,谓之高视草书也亦可。故善之者,或许其通神,或赞其入道,或形容其风雨驰骤之状,或咨嗟其喜怒性情之寄,而于字理之组织,则多所忽略。非之者,又谓草书之人,技艺之细,四科不以此求备,博士不以此讲试,而于易简之妙用,则不复致思,此草书之所以晦,亦即草书之所以难也。今者代表符号之建立,经历来圣哲之演进,偶加排比,遂成大观,所谓草书妙理,世人求之毕生而不能者,至今乃于平易中得之,真快事也。9 S7 g+ n* x1 r" m; w% v+ d% U; k  O

6 ]# k0 x& a2 U. g4 I    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此非妄言,实含至理;有志竟成,功在不舍。草书是中国最进步的文字,它是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不是潦草的。  W! O0 q0 f  ^+ h

- b9 m; _, R! z7 R0 c8 |) }  `& \5 f    文字只是人类思想的符号,以便利实用为主,不可再存草书通问为不敬的心理。
# o; p9 s; }7 L& V
# q3 p5 `4 X; u; K: ^' b; p3 }    草书重整,是中华文化复兴先务,古昔无穷之作者,多少精神贯注。汉简流沙,唐经石窟,实用臻高度。元明而后,沉埋久矣,谁顾?试问世界人民,超音争速,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且莫迟迟相误。符号神奇,髯翁发见,标准思传付,敬招同志,来为学术开路。
; N) }; |8 n; i) f: w  z/ I: K! t# r9 f
    方法果如何?每课识一字。中学倘毕业,不教可自致。古籍既易通,民众亦易使。一字可医国,医国有利器。往古数英贤,孰不爱草书。百工便实用,亦得补业余。东方有美人,娟娟相倚于。鸾翔而凤翥,评论实不虚。# H; q* l# Y7 o3 ]) a8 N
' m$ M0 x: M8 ~0 q5 {& I, l
    ——见奇石《于右老的书法及其他》,载(台湾)《艺海杂志》三卷

& v/ b8 W# S) }! ^, A, r2 V! n' `- }) `3 i8 d
    标准草书行,文字自改造。子与我合作,举世称美好。文化之精神,草书顺其道。我且大声呼,望子舒怀抱。
3 y7 Z% A( l8 e5 l! r' ?
  I& K7 h- t" _. k& l
    ——《赠刘延涛诗》
' N) f8 f; p1 J- k' v' ^( D" G
4 N9 J3 e$ U. d  p  I3 t" P
    朝写石门铭,暮临二十品。竟夜集诗联,不知泪湿枕。" I) x8 S4 x) H- u# h: @7 ~

/ f7 B* F, [- y  M! q1 ~
    ——《十九年一月十日夜不寐读诗集联》

7 z. p1 ]& R& u- I1 U' S7 o. }  j% h2 \, V1 z5 K
    载酒三阳寺,寻碑兴倍增。民穷先废学,庙破竟无僧。造像搜频得,浮图倦未登。归途书所见,哀雁过高陵。5 L+ u& s1 X% S. A$ K
* n+ E* f, q, J2 ~8 t
    ——《三月二日与俊夫、祥生、子中、协度、仁天、江澄、孟滨、春堂、子逸诸君游高陵城东三阳寺》
  t  A- S' g& K1 C) I, C8 A5 `
- I( w; S; R+ q; y    肃穆瞻文墨,艰危见性情。公曾全大节,我亦抚饥兵。声知同知悔,茅檐尚不惊。丈夫自勤事,何必计前程。
' A; R$ P) R" C
; \( _" o& H& j
    ——《为程星五题文文山诗轴》
9 N3 e- }5 M! m1 W: P! u
+ o# H. f0 L: T8 T( H4 w
    广武碑何处,彭衙认藓痕。地当仓圣庙,石在史官村。部大官难考,夫蒙城尚存。军中偏有暇,稽古送黄昏。
; R+ v5 l) \1 N' Z/ Y) o
! G7 a. c( f0 S( v# K
    ——《纪广武将军》

" r4 c5 J4 [, C8 t0 l4 f* A' ?2 |, R$ {$ Y+ I& w7 v, p% m. j
    曳杖寻碑去,城南日往还。水沉千福寺,云掩五台山。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愁来且乘兴,得失两开颜。3 l  w9 c) j. L+ R2 O5 y( w

. z/ h& [- l2 i9 O
    ——《寻碑》

% ]2 Q0 I+ V! M/ C8 l: {$ ~/ G$ l' b( O5 h
    东风吹大野,驻马柳家湾。造像搜年代,摩崖剔藓斑。云封神兔岭,雪压石门关。拾得离宫瓦,曾携几片还。$ G5 _. j' ~) _

/ K/ `9 f6 i- B; E% ]
    ——《柳家湾访碑得阿史那元方造像并拾得旧瓦上有隶书口宫二字》
. T4 e# z3 X0 \0 g2 `' U" e
( u1 i- k6 F) J$ A" Z( x0 @  _
    劳劳惜此髯,余事几曾兼?治学勤思补,为书放亦严。风云祈卫霍,鼓吹唤酸甜。大战期将近,知应捷报添。
* {! t3 J6 f- ]  J/ z7 p1 T$ m3 O( ]
6 y4 f: R8 j0 @1 K/ a% u3 d. Q
    ——《余事》
' o+ O& j, c% s

) E) `, t9 g7 N! L    孟津河畔草迷茫,下马荒坟吊夕阳。吕史当年俱殉国,待公泉下见高皇。
/ v% \; {* T  s) C+ x
8 e" m/ G% f% {# {7 U
    ——《过王觉斯墓》
: H3 R  M) ^6 W* p# O7 L+ v' v

1 g1 \! U) p; B+ c    雨洗风吹奈尔何?复流万里复来过。白头阅尽人间劫,再写乾坤正气歌。
/ v+ y6 |8 R% L8 b) f* `/ |9 g# w; F/ O1 A3 m  M1 q
    ——《题王觉斯诗卷》
0 c' L; G; {; f! r. h8 x# h5 C' b

' @- X- _/ @( [$ x9 o2 p. [    荒凉古月照陈仓,片石犹传十一娘。我读题诗应搁笔,风流欲访浩然堂。
7 g1 e. j9 O' Q$ Z    ——《张木生君得<孟十一娘墓志>后有李敬恒先生书<浩然堂诗>并序,皆明丽可诵,诗以纪之》4 B/ r9 p) ?1 p3 D

! I. V, U0 Q' ^$ q1 J4 B2 ~! Q, U
5 l$ v# \  ~  f; i9 }  c    金石遗闻自足珍,彭衙名物重苻秦。回思旧事增惆怅,错咏披荆访古人。
5 Z# h. E- A' n! U$ S0 `* [! {    李春堂死冤难论,广武碑移感更多。夜半摩挲忽下泪,关门风雨近如何。
/ s0 C8 v4 _: h8 a+ Q$ A( E
0 E  Y. F6 p0 m# J% o1 M
    ——《初访<广武将军碑>者为雷君台卿,余作歌赠李君春堂,因其最先持以赠余也。十一年李春堂殉国,十三年春台卿由澄县来函海上述始末,因为诗赠之》
5 `. @& |8 Y9 M: A; Z5 z

1 w+ r6 x; y6 G5 n( W: X
) s, H( S. E7 n1 r2 \+ n    剩稿装成意态真,名家无处不传神。回思廿载阿招寓,枉费词宗作介人。
3 h) l4 B8 U. L  z. _
, {& F1 u4 {& ~- n1 S5 W% s+ N; i
    ——《题金铁芝集大鹤山人遗墨》

& {2 ?* y, a. m4 X2 `$ m0 u5 R2 O# D$ ]- k
    天际真人张树侯,东西南北也应休。苍茫射虎屠龙手,种菜论书老寿州。2 C0 Q6 l+ Y6 c" S' `) y
" [$ D' S" P& i5 [
    ——《题张树侯<书法真诠>后》
6 n  Z9 V9 e2 p8 f$ M+ D5 i

. R7 ^7 N$ R) d6 u! y    回思于井诸君子,正气支撑靖国军。一册兰亭映残画,抚摩如哭故人坟。' v& Y9 j$ G/ P6 R
" m" R- o# ]! g$ v% _) h. f: F
    ——《题华孝康藏赵临兰亭》1 i+ G0 W; N' N, A) |

6 F# a, O+ F3 \) s    虞公臂痛兴犹酣,白首埋名亦自甘。稿诀歌成前数定,汉南不死死江南。/ z& S, H3 C2 a
    三百年来笔一枝,不为索靖即张芝。流沙万简难全见,遗恨茫茫绝命词。" F0 F0 P. A" g' s/ F5 Z# h1 P3 g- W
    多君大度迈群伦,得毁翻新赏鉴真。一段离奇章草案,都因爱古薄今人。% C% P  `7 [9 f& e
    牛首晴云掩上京,玉梅庵外万花迎。青山又伴王章武,一代书家两主盟。1 k) K, \8 A0 T8 B

) b; U+ L. t" L) s9 p/ D
    ——《挽积铁子王鲁生先生》

/ H' n: m# c% k( @8 c& A, U& L7 c9 p0 r1 E( [  W
    占尽风流五百年,词人灵感更堪传。笔神墨彩吾能说,字似清真画玉田。0 ^" P6 k% l6 `3 J; h
7 G+ U9 J( z* ?; W$ X% V
    ——《题旭初为百年画词意尹默书词合册》
9 g/ _& Q) @6 z8 u. R' w  B9 @- b

9 Q3 w" l* P. p3 R+ G    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国史无传。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草隶砖。
& }* e. K( l; Z8 m8 N4 w+ [    ——《甘州西黑水河岸古坟占地十余里,土人称为“黑水国”,掘者发现中原灶具甚多,遗骸胫骨皆长。余检得大吉砖并发现草隶数字》
  h1 X7 C$ e/ ?+ L: |7 |  }$ ]5 r/ s9 _, I! ~  `8 X
    石作剥残神已到,字求平正法仍严。缶翁门下提刀者,四顾何人似赵髯?
( K7 G- q3 X( V, \* j. a    尚父湖波荡夕阳;扁舟载酒意难忘。回思十七年来事,惆怅江南又陨霜。4 G' s) Z6 @: _2 w' p

9 H3 g2 |+ H& i2 Q- }2 I. _
    ——《题赵古泥先生印存》
( E9 U1 {' T+ S' r7 S2 c3 M; K
" D" A- b0 |( P  a* V  R
    雨过高峰雾忽开,月明照影一徘徊。醉余挥洒天山上,似向瑶池洗砚来。
& C% D; K+ I1 m2 S6 F$ `
  h; }5 |9 g6 {( j- K. \    ——《天池旁有道士庙,余为题日“灵山寺”,住寺中三日,作书甚多》. N$ v6 e2 b$ W3 a" S! }$ o+ L$ G- X
" H/ M6 B& k  t7 [: _8 H4 K' T, K
    修禊心情异大王,兰亭觞咏亦寻常。题诗昭告全人类,为汝今朝祓不祥。
( w" K* w  |" t, V) Z( w, [
1 F, l$ h5 d! y; A
    ——《三月三日默君、槐村约台北宾馆禊集拈得王字》

# W1 P% i# w/ r7 a! l+ D: e/ Y( `$ q$ X
    天与清香似有私,如何四宝尽归之。九成台下佳山水,辉映名碑待我时。" Y2 v2 ]3 ?4 O% W9 f, h, N
2 ^$ H1 V  A, z2 H3 I; _8 {
    ——《题陈雪屏家藏旧拓<九成宫醴泉铭>》
2 G- D& T& O0 }4 i& ?

" H8 A) _/ }9 E2 Z8 V% X) k9 u( U    此生得见居延简,相待于今二十年。为谢殷勤护持者,乱离兵火得安全。- v" x6 [. i) t( i7 g+ M- B5 `
    故友书家王世镗,心魂日日在敦煌。及闻得宝居延海,垂死犹呼木简香。5 e- |& q0 {# h* z/ k3 x
    远征考古真不易,守缺抱残亦至艰。从此居延多少简,公开散布到人间。0 P/ M% r5 c) {6 \
    ——《喜见居延汉简出版》
2 ^1 [! C8 I8 `& E
' I+ z0 d8 G* ^6 l    逸少书名百世新,兰亭君似得其神。褚欧能事今难论,莫费功夫作艺人。+ l* O0 Q6 j& }2 Y. q

6 G- R& n2 U8 ~# s6 O
    ——《题张清滩临定武本<兰亭序>》
8 U0 w9 ?* v& z& |+ c
: ~0 ]8 ~/ P+ Z* ~" N! l/ }" f* P
    彭衙广武湮仍显,正始石经整复残。一物偶然成聚散,达人何事杂悲欢。
. a: w6 }5 |4 j    身如启泰怀桑海,书到平原见肺肝。为约滇南老名士,神州再造共渔竿。% V) w/ Z: V- [7 X& v5 N7 e

% i, C" p) R8 M3 A
    ——《为孙少元题颜书<争座位帖>后》
% K7 H3 Q6 O% t% O% r% o
7 Y% h0 A  o9 _0 Q% ~
    龙门造像名天下,岁岁伤残感不胜。妙相雕镌随代异,摩崖椎拓及春兴。
, n: S  s. g  f& G/ C4 m; w0 V1 r3 i    时来顽石皆成佛,运去灵山竟少僧。满目疮痍同一概,回车痛苦我何能!
/ w" @5 @' E& @9 _$ M: v: a- h! I" I9 z" }% C
    ——《游龙门观造像》
/ v3 i$ O9 D: I6 w) S; S, |* A

0 C8 d9 a% P9 |. P    草圣联辉事已奇,多君十载共艰危。春风海上雠书日,夜雨渝中避乱时。/ g* l" R5 T+ S- F6 A0 L! _$ V
    理有相通期必至,史无前例费深思。定知再造河山后,珍重光阴或赖之。
! o: q1 p9 \. K& m/ F* F( @; ~
) {7 S% b) F3 _$ n( m
    ——《题刘延涛<草书通论>》

1 {, Y% z  l* l; q- d
: [3 f% c: m6 Z: O# a! F) h    醉摹爨宝子,漫游白马湖。半醒还半醉,狂写岁寒图。' U: k8 h. O6 r$ n# D+ a

1 ~8 @/ ]/ D3 N. q% Q
    ——《樗园夜坐有怀经颐渊》

; G9 \1 ]4 N) o, y; f/ w) w3 q0 P# O1 \' H* U
    风流久寂寞,珍拾待庵回。华下王郎问,亭林来未来。" |8 `% _2 j$ l$ W4 N1 V1 G5 _5 E( L
5 q% R$ a( {& ^2 G) a
    ——《溥泉先生游秦得山史手跋<争座位帖>属题》

. _0 U8 b- F; R2 a8 V# C6 l' R) Y- ^) |$ \5 r1 r
    宇内苻秦碑,邓艾与广武。邓碑在蒲城,完如新出土。广武将军不复见,著录谓在宜君县。碑版规模启六期,寰宇声价迈二爨。僧毁化度鬼犹哭,雷轰荐福神应眷。七年跃马出山城,披荆斩棘搜求遍。老吏为言久无踪,前朝敝邑有悬案。意斋学使驻征轺,雷霆万钧征邦宪。小民足茧山谷中,顽石无言留后患。又云上郡石理粗,日销月烁或漫漶。不然父老畏差徭,或埋或弃或断。自从改革兴兵戎,如毛群盗满关中。天荒地灭文物烬,存者难保搜何功?我闻吏语增悲哽,仗剑归来结习屏。李君忽出碑一通,部大酋大字完整。惊询名物何处来?为道新出白水境。出土复湮百余年,金石学者眼为穿。昔人误记后人觅,掘遍宜君郭外田。我与贤者别离之,持赠真如获琼玖。中夜绕屋起彷徨,疑似之际频搔首。世事新潮复旧潮,知君身世恨难消。何堪回首添新泪,不尽伤心唱大招。凄其朋友余僧子,寂寞家山念鲁桥。吾闻至人在天下,入水不濡大不化。亦犹至宝藏山阿,千年出土光腾射。偶作无益遣有涯,莫抛心力矜插架。松谈阁主学郭髯,敦物山人比赵大。君不见士礼力居中宋一廛,拜经楼上元十驾。訇斋笛斋并散遗,天一结一近论价。云烟过眼有何常?出入半身我乃罢。老见异物眼复明,现身说法君休讶。歌成为君更放歌,关中金石近如何?石马失群超海去,宝鼎出现为贼讹。慕容父重庾开府,道家像贵姚伯多。增以广武尤奇绝,夫蒙族人文化堪研磨。戎幕风凄日色黄,西北秋老剑生霜。年荒时难人憔悴,岂徒掩卷悲流亡。珍****树斋中物,一一担挑换米粮。
! U" p6 @* V2 k. G* ?! G& l4 \4 V/ O: M/ g' X2 p- Q4 B
    ——《<广武将军碑>复出土歌赠李君春堂》
发表于 2007-12-10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格平实之论,读之曾益!字字入思!前辈就是前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1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