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7-7-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72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朱培爾:看見石頭就有破壞慾$ c+ B+ Q! m2 c/ o3 k% t
' j6 B* D& g3 f
" g g7 t! j8 W. I1 O( d6 N 時間:8月3日5 n* B" B$ r" T2 x3 P/ G
地點:《中國書法》編輯部
6 K+ N5 N* V/ s3 J3 t 采訪人:葉輝% d! u; J+ B) w4 ?& G5 X; D
受訪人:朱培爾& M) u" |6 P4 d" [9 e7 b
" s1 {: S6 {/ N$ e: b1 U/ K
《藝境》:您的篆刻用刀大膽,簡練而粗犷,卻又渾然天成,金石味很足,能介紹點創作經驗嗎?
1 m2 e% f3 n. r4 H/ }
7 z( ^) Q3 @' q3 C" Y/ _$ m 朱培爾:談不上創作經驗,我覺得篆刻的生命就在于金石味。它與木雕、磚雕的不同之處,也就在于金石氣。這個追求我從開始搞創作時就是,現在越來越強。要表現金石味,主要是強調刀的運用。它不僅僅是切刀與沖刀的運用,主要是通過刀與石頭的碰撞過程産生可以生發的東西。1 x8 |3 ?2 Q0 D) M( g+ [3 Q, w
% p& x2 Y" q6 L" B3 j
《藝境》:擔任《中國書法》編輯部主任,對您的創作有什麽影響?
- G+ B6 ~9 g; E' p \4 b( T) y5 {& m
朱培爾:影響主要在時間上。有得必有失,上班就有各種事務性的工作要做,比如去印刷廠什麽的,創作時間上也沒别人寬裕。不過,說實話《中國書法》的工作也是個很大的平台,尤其是外地過來的人,有個事做畢竟比較好。另外,在《中國書法》上班也開闊了眼界。人都有惰性,做編輯必須方方面面都去提高,理論上、創作上都迫使自己去多學習,對書法界的動態、最新成果的了解,對創作的幫助也很大。; s) h. ?7 l: y2 ?: {! w8 f% I
現在我越來越覺得時間是個大問題。45歲到55歲之間是藝術創作的重要時期,怎麽整合創作、提高境界,沒有時間很難突破。如果不突破,到了60歲就會成爲一個很平常的書畫家,新人不斷湧現,同輩人競争也很激烈,慢慢就會被“淹沒”。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有時甚至萌生“退”的念頭,怎麽處理上班與創新的時間難題,不過仔細想想工作還是值得做的,關鍵是協調分配好時間,所以就堅持做下來了。
" Y: Z4 M, `0 U3 D/ S
5 d$ @" b. y! q% A, P8 T 《藝境》:您是全國有名治印快手,有人認爲慢工出細活,您怎麽看?
4 }) m% Y. B; T5 Y* v/ L3 @: p) X S v% t
朱培爾:我的作品強調金石氣,就決定了速度的“快”。慢出不了金石氣,尤其是沖刀的運用,慢了金石氣就不強烈。另外,快慢也只是相對的概念,慢也未必出細活,我在刻之前會醞釀很久。快有三個好處:一、快能把一瞬間對刀法的強調表現出來;二、快也是篆刻家天賦和才情的表現。比如懷素,人家多快?一氣呵成。篆刻也是一氣呵成更有味道;三、有一種樂趣在裡邊,痛快。
6 i Q5 E4 t C( X$ a, j; ^; M" _) J# J) q9 \- M* _
《藝境》:除了篆刻,您在書法和國畫上投入的精力也很大,怎麽看待綜合與專精的問題?
: n: p! X- W! z0 v; I% t3 G. \, N. `9 ^ b, [$ o, w4 v
朱培爾:我小時候就喜歡畫畫。曾祖父是無錫的一個畫家,可惜當時畫家都很窮,不像現在這麽處尊養優,他沒功成名就就去世了,只留下很多畫稿。我小時候靠那東西依樣畫葫蘆,文革期間沒什麽資料只能靠這個學。1978年到上海求學才知道有篆刻,那時我有一個同學在搞篆刻,就跟着一起刻。現在他不刻了,我倒堅持了下來。刻印需要字才練字。說實話,我的畫未必趕得上篆刻,但有特殊情結在。2 x1 S' Y T8 {( ~. C3 o5 g
繪畫需要表現的東西多,比篆刻與書法更複雜,更有挑戰性。如果有時間,我會在50歲之前花5年時間去重新審視宋元時期的東西,去重新審視山水,做點藝境上的開拓。篆刻與書法會當山水畫的輔助,讓自己的筆墨更出彩。當然,繪畫的構圖、層次處理變化等反過來對篆刻與書法也同樣有幫助。) V/ O6 I8 N- V3 k
可以這樣說,明代以後特别是清末民初,大師在書畫印俱佳的人産生的比例很高,比如齊白石和吳昌碩等都是。當代中國畫要有所突破,很可能也在書畫印俱佳的人中産生,當然,前提是他們的修養要達到一定層次。0 K/ e. J$ @* @, o7 u" V5 i p# t$ w
2 C# o7 n+ Z6 Z: J% L; f2 D
《藝境》:書、畫、印三門藝術,您最滿意的是哪一種?
, i# @- p& r0 I! \7 ]
; E; s5 y8 U3 l9 M6 C# w( \7 e 朱培爾:創作最得心應手的是篆刻,看見石頭就有破壞它的慾望。如果說發展潛力,主攻方向是山水畫藝境的開拓,是對前人的開創進行歸納與總結。
/ k2 J8 a9 y2 _- g. C" f3 f8 p& k! R0 h! E1 U
《藝境》:您“詩書畫印”并進,是想走傳統文人的路子嗎?& M `; }! S/ v# K
! A( Q' G% d# Y5 F/ ?' [! ~3 @
朱培爾:當代人不可能成爲傳統文人。現在社會分工細,詩人就是詩人,作家就是作家,畫家就是畫家,文人藝術家很難說。我總覺得自己當不了文人,不是寫幾篇文章,做做編輯,能讀懂古人章就能叫“文人”的,因爲現在沒有文人傳統了。對我來說,就是在作品中盡量多地去體現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努力地把自己的文化内涵轉變成繪畫的因子。' w1 ]& D1 C* G* N6 r. |. M3 J
* P; `; x X0 U 《藝境》:您如何理解邊款和印面的關系,在邊款上做的文章多嗎?
- J8 Z9 F9 B0 y+ n* f$ M, L
; W: @ H5 P* I) V# [& i. B 朱培爾:印有六面,印面只有一面,六面只用一面來表達思想,是不是太可惜了?對邊款和邊款刻制方法的重視,是有責任的篆刻家必須做的。其次,重視邊款也能讓藝術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情,能讓自己的藝術思想和能力全面地表達出來。三是邊款的勞動能增加印章的含金量。篆刻家不要太計較錢,邊款的付出能讓收藏者得到享受。東西都是留給後人的,書畫家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作品負責。
3 ^- r- p+ {& a- W8 P
/ D* F# _" k; | 《藝境》:您創作一件作品的成功率一般如何?精品率呢?8 i! k# S2 l0 Z, }3 g- w# y! p% m
6 H. V1 o; B* n) c) }- N
朱培爾:前邊已經談到,我刻印特别快,追求快的快感,因此成功率都很低。精品率與創作作品機時的狀态有關,也與産量有關。在最好的狀态下,刻得越多寫得越多,精品率也就越高。/ G! i7 o3 o7 | g# x
. a+ |( q4 N/ _
《藝境》:您認爲流行印風給篆刻界帶來了什麽?
$ g* _- w* I& F2 W& N6 U" T, l4 C# ]/ K
朱培爾:在雜志社上班,這幾年沒有對成流派的印風很關注。我的看法,流行印風多的是寫意的類型,創作比較率意,對傳統的繼承更側重于比較“放”。流行印風不在于是否參與,在于是否成爲領軍人物,否則很容易“一将功成萬骨枯”,永遠是墊腳的,沒有意義的。當然,流行印風是一個很好的展覽平台。參加所有展覽都一樣,篆刻家重要的在于表現出自己的思想與獨有的風格,千萬不要跟風,不要跟着領軍人物走,那樣會迷失自我,即使獲獎也沒任何意義。
+ R8 z* P0 Q2 ~: @5 R% S' s9 [3 z) a0 y1 z* h! H6 s# E$ w
《藝境》:您最敬仰和欽佩的古今篆刻家是哪幾位,誰對您影響最大?; q$ M5 f& R$ }. y
. `$ ]( f8 h! L' d& _
朱培爾:文彭、鄧石如、吳讓之、吳昌碩、齊白石,他們都是篆刻起家的。當代六十歲左右的篆刻家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比如韓天衡、李剛田、王镛和石開等。
6 L" o) B: [1 [& B: b" o& r. d! b, U" \' I
《藝境》:你覺得篆刻與書法的風格必須統一嗎?
4 o, [( Z- l) [4 F7 u) ~! X$ ]# y. r* l; x, g+ _
朱培爾:清末民初開始,書法與篆刻風格的統一似乎成了決定藝術家是否成熟的标志。不過,事情也不能片面看待,浙派丁敬就不統一,但不妨礙他成爲一代大家。篆刻與書法的風格有聯系,不過未必是唯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