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5-1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2016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20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眼阁主 于 2007-11-20 12:06 发表 $ `: [6 E4 f$ X, N
宫先生em2 你所述主论点:去审美化的书法时代立之不准,更何谈今后书法走势呢?不客气点,你不该把德高望众的王镛先生之作品当作你文章的论据。任何艺术都是给人以美的享受为目的。唱歌有美声、通俗、民族等方法 ... , w' W$ H+ [- i
" v! p$ O' O; C
先感谢先生对我的指教,非常感谢,鞠躬0 f" n6 `+ Z' B1 d# u( [
6 r, [# L0 z9 _都说时代在变,事物在变,可我们对书法的执着没有变,因为我们是书法人,所
. f. P$ u$ ?* F* i. O以老宫已经明白先生的初衷了5 H6 a; X g* o* m' u. m
: g8 a) r+ R/ C- i& ]当我们在谈论美的时候都是有一个参照物的,不一定是丑,更不一定是去美,书1 z5 |# a$ I# W
法美丑的参照物就是传统书法,或者说是古代某些大师的代表作,而传统书法的
) o: i. m Z6 [* k& _变革又尊循着一个“笔墨当随时代的”宗旨,书法走到了今天,也走到了变革的9 G/ J2 W) Z: z. {9 D! ~
当代,所有的这一切传达给我们的一个明显信息就是“极美则丑”,因为当传统
1 E1 X7 B8 u- p意义上的“好看的书法”逐渐被观者厌烦的时候,任何的变革都会给我们以展新' |( K. w, _, ]. N& X# E* F" U
的面貌,这就是老宫的“去审美化书法时代”的初衷。
( u. E. @5 ~0 N: c- S p/ Y, V2 s) I4 f# g r( n
关于王镛先生,我想说的是,王镛先生是一个画家的角度诠释书法,或是从一个6 J \$ n$ W+ \: g: A4 h
篆刻家的角度解读书法都有其独到的一面,很多人在谈到“流行书风"的时候都带
% r9 }& r1 ~8 j着一种咬牙切齿厌恶,我不想去解读这种心态,可能也没有这个能力,至于说把
% _; J u# T3 {; V2 \" u王镛先生作品做为我文章的论据是有我自己的想法的(好叫先生得知,老宫没有
- B, t6 c3 U& l. H Y8 m私心),因为王先生的作品触动了所有书法家心地那块邪恶的地带,这块地带就; X6 H. R4 j' p# }% y# o6 D
是书法家们一直在回避的“极丑”,而老宫恰恰觉得这就是书法未来变革的方向
$ Q3 q" [$ H7 y) {4 U,虽然相去传统意义上的好字格格不入,美到极致即是丑,而丑到极致呢,答案; [/ t0 y7 f0 W: D* u
很明显了。0 u0 t# a, [1 _! k
; I' ]3 g5 ]& `* t大巧是什么,若拙又是什么,我的理解,大巧可以说就是笔性、技法、功力都达+ y. E6 V# `% C* a
到了娴熟程度的一种境界,但这种境界绝对没有脱离技法的成分,就像潘天寿老- [4 s o+ I$ m1 U: d2 ^
先生的那方“一味霸悍”的压角章里所表现出来的意念,而若拙在老宫的理解是
; C; f: x/ w7 G# Y5 S5 z- F2 n- |$ Q美到极致而丑,熟到极致而拙,同时作品表现出来苍茫、浑厚以及凝重,还有一6 U* ~) r2 ]- f) m) N$ \) ]3 G2 G
幅作品的构图是否合理等等,奈何老宫才疏学浅理解仅至于此。
& D J: B& _9 d" T, |; o说道流行书风、领军..都没有先生所说的状况发生,而这几届国展的跟风也是由来已久,评委只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关键是写字的人群逐渐从高年龄段向低年龄段推进了,不安分的心态很正常,这对书法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一个风格的确定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W. U: p( P' l; a* H; u) S$ E
既然先生所言“当今书法叫什么时期,需要做大量文章..”老宫到觉得这正是一个时代的特色,中国书法的变革时代,你也可以说是流行,你也可以说是去审美化,当然更可以说传统的延续,都有道理,关键要看认知度
$ W, [: l2 f: a! x- o: H; U8 v再次对先生表示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