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6-10-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0981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K/ J& u3 n& C5 d8 K+ u9 X) D
, A) A0 g$ G* g$ `4 c: Q7 x
} K7 y& G1 z3 p
" K! r" f, W; r4 W5 P8 ` M; N8 t: M4 q y6 [
九届国展评审结束了,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声音,同三万多位落选者一样,青凯也有很多感概,然而与大家不同的是青凯没有批评任何人,而是把本届国展做为一次很好的认识书坛的机会,我没有理由不感谢九届国展的组织者们,就算有很多否定它的声音,但它仍然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展览。
" L/ B7 i! f1 R说他成功一定有人会说我是在为书协说话,其实不然。青凯理解的成功是,本届国展敢于将问题公布给大众,让大众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它的成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敢于暴露自身的问题,就一定敢于改正和改革,仅此一点,青凯就有理由拥护九届国展。 7 Y3 C$ ?" [- Z
下面是我对九届国展评审期间的几点认识罗列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请列位方家指正。 ) \: \& s$ x+ |5 ]" Z) G
$ C( I0 E& _" G/ x/ g
6 i0 p, G. u0 K( h) y" {9 y6 G6 n, ]一、"题签"问题
3 a& a$ Z0 Z1 n0 A/ c几件"题签"作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以前也有,只是这次的透明度增加了,问题也就成了问题了,我想中书协也没有料到这个问题的出现,这只能做为一个个案放到下一届去解决了,
# _& @4 S1 D1 @6 D% `第一天篆刻作品评出来的时候,其中有几件作品是书坛名人题签的,这是网友们给九届国展的第一枚重炮。以青凯分析,几位书友的作法的确不妥,也实在不妥。为什么找名家题签的人不多呢?这说明大家都还有着传统文人的自信,不屑于靠名家来为自己作品帖金。如上几位先生的心态就有问题了,第一对自己的书法不自信,第二担心不能入展,第三想引起评委注意。说实话,青凯的印屏也请了一位名家题字,但青凯没有让人家落名字,为什么呢就是怕万一入展了大家笑话青凯靠名家争面子。其实这个问题在以前的展览中也都广泛出现过,这次要不是网络的介入,透明度增加了,不然大家也不会如此的关注,必竟篆刻入展的人数只有八十人,谁的眼里能容下沙子。问题既然让大家拿到台面上了,那就也是一个事,我想中国书协也会把这个事情做为一个个案放到下一届去解决,在下次展览中注明,“所有名家题签的作品无参赛资格” 。
( ?) n" [2 x* m终于把国展印屏中的"题签"问题,当成一个不小的问题。这就是网络的力量,我想中书协既然能做出这样一个有透明度的展览,就也一定能听到大家的声音。
7 ~/ u' {2 c& u. J, O
6 `% O Q0 p' P: k3 @5 I- C. |3 ~! J( N, f. y
- S, ~% Z3 Q4 p, D
二、篆书、楷书评出来了,大家为什么不满意
' u3 Q1 [: l! {! |) O1 y7 l% K先说楷书,三个原因:
9 }* i& ^ y& n5 x( c, `) G一,当下篆书发展缓慢,原创型书家几乎没有,大都在临摹集字阶段, 9 T& [9 v: W S3 t9 [
二,评委力量不够,不能做到风格兼容, " H P. O4 H" I. f: S3 r
三,国展第一次分书体评选,经验不足
7 v% d/ J3 D; B( c- M) p* ^' N可能篆书的取法对象比较广泛,品种太多,不好调节,评委太少在书风的审美取向上不能做到平衡也是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当然评委的眼光也的确存在在这一定的问题。 ; P) b3 @$ O$ N; e
类似楷书也出现了不满意说辞,我认为除了与篆书同样的问题之外,楷书的评委中,以魏碑为体的评委比例大,所以魏碑作者入展的多,而锺繇一路小楷入展的少。 ! j0 g6 }# n! ^) m' [
分书体评选的初衷是好的,但评委少量少了,审美上达不到风格的多样性,下面我们可以引看来谈这个问题: 9 h3 h' v& `4 U; K# ~, f6 T9 X
9 X" @4 y+ c5 e: p) I
( C8 ~4 B& ^: Y! Y# F
g6 `( v6 f4 C9 n8 ?
三、骂声太多:都是分书体评审惹的祸
% \3 _& ?, }% c; f从投稿量上看,过去的评审办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个当前局面了,张海主席把人气聚过来了,却没有做好面对这么多作品如何评审的工作,这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整个书坛的原因。世界在发展书法在发展,展览也要发展,尽管中书协对这次国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是不能让大家满意。所以我认为很多人只是发牢骚,牢骚满腹而不能把目光看远一点。 ( F q1 n0 u6 X: X! q# I/ O
我觉得现在单单要求评委怎么怎么,或是期望评委怎么怎么这都是没有具体的意义,除非不进行评选.既然必须评审就一定会出现各种左左右右的问题。
e5 n' n( M, V- Y) b0 L) y今年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的成功举办,青凯有幸在展览期间参加了研讨会,可以说是参与并见证在整个展览。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了四个方面“一、展览的艺术导向回到包容多元的中青展时代。二、展览的组织导向走向团结一致的和谐时代。三、让国展的评审导向走向以人为本的人权时代四、让国展的信息导向走向方便快捷的网络时代”,可以说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应该是一个很成功的展览了。并回来后看作品集,仍然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6 s+ d3 l; p* Y3 z+ C* W4 R
如今九届国展在国人的期待中评审完毕,即引来网络书友的各种声音。从九届国展的组织和评审的机制来看,可以说是比当代篆刻艺术大展更为阳光和开明,然而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
; d0 D" v% S- I+ z7 e归根结底这个问题还是在于评审,如何组织评审,如何引导评审,如何约束评审,这是内因。而如何突破评审的局限,那就需要对国展进行改革。 % |0 [) m5 w2 C# X1 Y
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分书体评审的愿因,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和九届国展的组织机制差不多,为什么到国展这里问题就出来了?答案是:分体评审中书协还没有经验。 : J& A) f$ e6 D8 o6 k4 ?
在我看来,篆刻评的就不错,行草应该问题也不大,为什么篆书和楷书就出问题了,评委的审美观没有达到平衡,就容易出现作品风格的倾向性出现偏差。
% ?1 R$ Z* I- t1 o( Y为会么单项展的骂声少了些呢?因为单项展评委多,精力集中。一个综合性的书法篆刻展的全部收稿,其中各个书体之间的艺术水准是绝对不能按各个书体的来稿比例决定的,当代书法行草书的发展就比篆隶书要进步的多。所以对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展览就不能像“计划经济”一样评审,而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体制综合调控。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一个充满变数的艺术活动,这个艺术活动才会适应艺术的发展,所以艺术这个鲜活的东西,是不能平均分配比例的,这样做只会违背艺术发展的生命力。 4 p" g7 X; x; r" c
所以我认为全国展这样的综合展要和各单项展有机智统一起来,通过单项展选拔人才,然后集中展示,不失为一种办法 。 % D* f! O `8 f4 l2 E. y; [, w" ]
8 [8 ]; Y# i( l
5 d! K2 o0 L# C6 s" K& _$ Y四、国展的出路在哪里?
% W8 ?* z, A1 m& u每一次全国书展的结果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的,也不会让历史满意。所以它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 在网络媒体带来的发言自由的驱使下,中国书法的现行体制也必定会改革下去,这个任务是中国书协的,也非党领导下的中国书协莫属,能成功办一个展览也一定可以吸取大家的声音。
- h- J8 Z% ?9 b6 F, E5 s
2 [1 J, i' \+ M. F" v; I5 ]$ K另外我感觉书协除了做展览之外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引导和培养广大书家良好的书法创作心态.对国人的书法热情从展览向更深的书法精神转移,如果能站在这个高度,再进行全国展就会更有意义
7 v/ ^1 X) A* C. @7 P丁剑说的好:以后的任何展览都应该向着多元的方式发展。我认为国展的出路可以有N个方案。邀请展,精英展,海选展,等等各种展览的形式共同组成一个更为包容多元的全国展。
) p- w X& a3 G; F 1 V" A8 n3 ?* {5 f, \# x
2 a' M9 E: ]! u5 t
2 s3 w. R& ` ]: H9 F# K0 N
2 s2 W+ k" s0 o) G, N- A9 F四、有一个好的心态,理想会更加高远 ' k% @+ g% ]& q% C
国展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真是为了书法事业,我们不妨期待他的理想更为高远一点。
6 v$ o" s- X* c G! f3 x我想现在不管国展的结果如何,骂国展的心态总是不对的,如果将心中的不快转化为一种更为深层的思考,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V$ y& \# I( `, L中国书协的全国展走到现在,正在经历一个书法人浮躁心态的一个沸点,这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问题,也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所能左右的。当代书法因为展览而发生的流变,已经让展览成为一个名利场的结症正是当代书法的主要特征。当一个书法人要面对书法功力的锤炼,个人风格的磨合,还要把握时代书风的脉搏,以及适应展厅艺术所必要的装饰拼贴手段时,书法人的精力无法全部运用于书法的精神内核,所以这个时代必将是浮躁的,并且还会继续浮躁下去。 D; U! N; V9 ? a* l
所以我我们希望,中国书法的全国展一定要进步成一个真正的体现当代书坛的最高水平的展览,尽可能地表达中国书人的愿望。只有这样书法才能正直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做为国人寄托情感的人文精神。
& h' a: K4 }) B现在书法繁荣了,一次全国展可以征稿六万件,这怎么说也不是一件坏事,所以我们就更应该把书法的事业做好,让全国的书法人因此而感受艺术的至福。书法艺术在发展,下一届全国展征稿到十万件怎么办?二十万件又怎么办呢?所以当书法越来越繁荣了,中书协的任务就会更加坚巨,可谓任重而道远.
8 ^# X5 X1 s( B( J我在这次投稿落选后有一个感叹:就算你这次是一等奖,那又如何?你到底刻的怎么样了?写的怎么样了?
5 Q- b& N+ g9 i* e9 L! E) `为什么我们的时代不出大师,因为名利把大师的萌芽拔掉了。 3 c! ?/ f4 C. k: Z5 W0 K' w* q( B
你真的能把一种风格的书法技法搞通了吗?
% C& \; v% ^- e) o# m你又能在你追求的书风里面注入多少人文的东西?
4 U7 H# A8 p6 t, X( d" b& ^$ m就算你有文化了,懂技法了,你又能让自己的作品承载多少艺术信息?
. p- L/ v2 Q/ J7 R所以我可以参与投稿,但我更多的是要从一次展览之外看到更多的关于书法本体的东西,我们说王镛,石开有高度,我们为何不让自己也上升到这个高度,或者更高。我这一次落选了,不要紧.我参与国展只是为了证明一下自己,别的就没有什么了。接下来我要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书法与理想中的近一些,再近一些……
: u2 G8 q, h7 t1 n注:柳青凯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与出处。; G8 V7 P8 {( L" b) O. r1 ?' `' W
- q3 G% F8 ~* y7 j# S6 k
/ Y% F: E' C1 l. L. H0 E! M
) n8 ?6 T- D' D1 Y' m! d1 b' l[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7-10-23 18:2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