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6-10-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0981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z# v9 Z& ]7 y8 X
+ q }1 ^, f* x! b/ C
时至当前,8月8日,名动时的西冷海选各大赛区比赛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了,网上正在搞华南区的现场报道,最后一站华东区也将于本月十五日于山东济宁展开。 趁着中国印奥运会的热度,中国篆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年初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的举办让篆刻人感到了新的希望与明天。巧的是西泠印社突然之间又旋起了“海选”的风暴。5 c- i U! z) V: k
古典的篆刻艺术应该不会想到,到了十一世纪竟会和一个刚刚诞生的新词“海选”联系在一起。关于篆刻海选一事,网络报纸的讨论已经很多了,这里我们不谈别人谈过的话题,我们就对当前“海选”面临的问题讨论一下吧!1 u& M; t2 r$ s
一、谁来参加?% P' p9 g9 A1 X
加入西泠印社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篆刻都梦想着的事情,有很多成了名,而且刻的很好的印人还没有会员资格,他们当是入会的最大可能,可是从已经进行完的和正在进行这的人员中,这些人的名字跟本看不到。是对海选的方法不做认可?还是怕参与了选不上丢面子?高手缺席,那都谁参加了呢,这样选出来的结果符合大众心里的西冷社员形象吗?% {, W: v* |8 b! ?. n: \
U! |/ S1 \6 U' V2 Q
二、参加海选的费用
( q0 T' m1 X, _从几个赛区的比赛情况来看,各大赛区好像都有赞助,场地也都不错。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篆刻爱好者参加一次这样的海选要花多少差旅费?路程远的要穿过好几个省,来回路费,饮食,住宿等等,要挡住多少人想要参于的念头。海选可以搞,但要看方法,现场考试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检验是否“枪手”的问题,把各大赛区的几十名评委集中到杭州从全国的自由来稿中选出十五名选手来再通过现场刻印的方法验名正身,和这样一盘散沙,旱涝不均的撒网不知要节省多少人力和财力。! z3 M& c- B- Q# X
. F3 p/ e" \# Z6 G1 s) [) V- I% f
二、篆刻适于考试吗?
* _0 l, `2 h: U9 E% g! I篆刻艺术本来就是书斋里的私人艺术,不是随时随地就可以刻出精品的,如果水平可以任意发挥的话,为什么当代一些一等一的大腕几年也不见进步。我想我们让王镛,石开,李刚田,刘一闻几位大家坐在一起当面刻也不一定就能让他们正常发挥。
/ u Z3 Q3 k. X
* l& z; B; d+ D7 s- I: c 四、各赛区人员比例的平均分配合理吗?2 M) m! C( x" W, q
比赛进行到现在,可以知道的结果是,东北地区一百人,华西赛区报名七八十人,东北赛区百人左右,华北与华东地区一百三十人左右,名额最多的南华地区只报名一百三十多人。众所周知,华西地处西部,篆刻队伍本就很小,东北三省人口也不大,篆刻队伍比较集中的华北与华东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力量,华南虽地域较大,但整体的篆刻势力似乎还比较薄弱(单从评委力量就可以看出)。从这样一个明显的现状来看,东北,华西,华东,华北原本就不平衡,从各地选出的十五人水平能在一个线上吗?再说华南,整体水平差,报名的人又少,名额却大大地有,着叫人怎能不摇头呢?虽然各寒区可以兼报,那既然各赛区可以兼报,又做名额限制干什么?篆刻兴趣的培养必竟不如流行歌曲容易,按着超级女生的法子选篆刻家,行吗?1 s" e9 J: n2 n- F1 `8 Q: H& \4 x9 t
/ T. D3 w. ~) ~* H) B
做为一名普通的篆刻爱好者,笔者尚且在为我们的百年大社做思考,那我们的活动策划者有没有在思考?这个活动正在进行,就算我们遇到了问题,但必竟活动还没有结束,看能不能再做一些调整和改良,让这个活动少走一点弯路,从篆刻艺术的发展境愿来讲,谁都想让这次海选推动篆刻艺术的进步。# ^5 X3 g* I8 }
G6 V# w8 p& O& F" I+ Y) G c "西泠海选",其实我们真得愿你能走好!
, F. P( [9 ~! a0 F1 c6 N. A* h2 p
, O7 U% k% f2 q3 p+ V, \) o! ~3 O6 L7 E! b% W: E5 ~3 C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7-8-9 21:2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