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7568|回复: 19

【e勇军】之 曾如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0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e勇军】之 曾如影
888曾如影2006年6月照片.jpg
曾如影 又名阿明、文林,嶺南古雷州人,七十年代出生。孩時始好塗鴉,終落玩墨喪志,於粵西邊陲小鎮租售光碟數年,苟且度日,以自由撰稿人自嘲。為生計勞苦,偏愛擠些許分秒觸摸鍵盤,網談天下書事,直抒胸臆,不亦樂乎。閑來提毛錐揮灑性靈,癡迷不悟,已二十年。好篆書,摹漢碑,追米顛,臨顏真卿、迷敦煌,感時風。信奉根植傳統、張揚個性。創作主張不擇手段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7-30 14:4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e勇军】之 曾如影

现代探索作品:炫酷

[ 本帖最后由 e勇军 于 2007-7-30 14:09 编辑 ]
现代探索书法作品:炫酷zengruying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e勇军】之 曾如影
墨林英雄毛笔中堂作品:元邵亨贞《后庭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e勇军】之 曾如影
朱士华诗《见梅有怀》论坛.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e勇军】之 曾如影
横幅书法网.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e勇军】之 曾如影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e勇军】之 曾如影

“四性”互动
——关于书法网络传媒的认知
□曾如影

内容提要:
新生强势书法网络传媒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近期的书法网络传媒体现着互动的“四性”:新闻性、专业性、经济性、资料性的特点。
关键词:
新闻性、专业性、经济性、资料性、互动

书法网络发展只是不到十年的事情,兴起时期只是一种学习交流的场所,是艺术沙龙的即时体现形式。曾经的书法网络的留言板、聊天室牵动着无数天南地北的书法网民的神经,全世界的书法“联席会议”时时刻刻在线,成为一时的网络佳话。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对书法网络的要求有了革命性的升级,留言板、聊天室风景线只能降级为书法网络的一个小栏目了,经过大批书法网络精英的参与经营,书法网络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强势传媒。网络的多年极速递变,书法网络传媒人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对书法网络需要重新认知、定位,惟有正确的认知与定位才能更加快速促进书法网络健康发展。近期的书法网络传媒体现出互动的“四性”:新闻性、资料性、专业性、经济性的特点。
新闻性
不管是书法江湖的好事、坏事,只要是大事件,对任何书法传媒来说都是值得关注的新闻资讯。每个书法人很有必要了解书法江湖的任何大事件的方方面面,作为传媒更应该及时地提供新闻资讯为书法人提供服务。
不可否认一部分的书法网络活跃分子经历过书法网络原始发展时期,一直留恋于网络留言板与聊天室的经营模式和沟通方式,在潜意识里只认同书法网络是学习、沟通的场所,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书法网络有与时俱进的认知与定位,所以对书法网络传媒新闻操作有一定的非议。经过五、六年的高速发展,书法网络已经拥有可以与传统报刊传媒相提并论的资本,甚至在某方面,更加超前于纸介传媒。网络传媒即时体现意识观点的时效性、全民皆有话语权的自由开放性任何纸介传媒都无法比较。
作为大众传媒,炒作新闻是必要手段。既把书法网络定位为传媒,首当其冲必须炒作新闻。没有热点、焦点、视点、亮点新闻的传媒,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吗?读者(网友)的视觉大餐靠什么来体现?舍此还能调动广大读者(网友)主动参与讨论的互动吗?论坛就是以论为互动,新闻资讯就是论的重要素材。把新闻事件晒在太阳底下,既保证网友的知情权,也为网友提供平台发表言论,这是网络传媒必须做的事情和固有的功能。即时点击就可以对书法江湖的大事小事一目了然,这就是书法网络传媒炒作新闻的优势和强势,这也是提高网络点击率和人气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个人对网络认识与理解层次的深浅所产生不同的视角,所以对书法网络新闻性的认知与定位存在着不同观点。全世界哪家传媒不重视新闻性,哪家传媒不是把新闻资讯放在头版头条?网络就是传媒,网络传媒是更容易体现新闻性的传媒。中国书法家论坛、书法网,中国书法网、书法江湖、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等权威性书法网络现场直播的新闻报道,以及动即几万人数参与讨论互动的规模于中国书法江湖树立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书法网络的现场直播的新闻操作有别于电视传媒,书法网络传媒复制炒作新闻资讯同时,网民的积极参与讨论互动把整个气氛制造群情涌动的沸点。对于其他传媒来说,只能是把新闻资讯一厢情愿单向地向读者、观众、听众陈述、灌注主张意识,张扬着新闻事件认知与判断的霸权主义,缺少的是新闻资讯的读、看、听后感的反馈互动。书法网络传媒在保证网民的知情权同时,更能保障网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一天之内,一则书法新闻报道的帖子点击量可飚升到数万人数,全民皆可参与发表见解的新闻互动,每个网民的权利与义务都得到了强有力的主张与表现。
书法网络传媒新闻资讯的互动炒作方式是现代书法人最乐意享受的新闻资讯大餐。
专业性
一个群落没有精英人才的集聚,不可能体现出专业性来,一个没有精英专业人才参与的区域不可能有积极的发展。书法网络传媒的论坛是书法网络专业写手、专业创作人才集结、舒展才能的理想平台。
书法网络专业写手敏锐的触角捕捉着书法江湖的是是非非,键盘敲击间,主张意识即时通过网络体现。书法江湖上有多少事多少人,在传统公开发行的传媒上无法进行展开的评论,网络评弹无极限。网络的自由开放性成就了大批精华评论,当然也不排除存在一些垃圾的言论。专业的网络写手炒热了网络论坛,专业的书法网络论坛也培养一批专业网络写手,诸如天生书呆子、一鸟、齐玉新、宫恩武o、抱朴散人、孙向群、苍头老小子、丁剑、虫甬、柳青凯、琴岛大布衣、黔墨、望贤楼主等。业界与从业者公用的网络平台诉说着专业的故事。***洋溢的网络写手的专业评论自由登录网络后抢滩纸介传媒言论版面,近年全国各大书法传统报刊的理论版面相当数量的精彩文章就是转自网络精华发帖。如今,又有多少传统式写手放弃爬格子的经营模式,进化为以键盘点击,通过虚拟网络空间传递思想意识。网络宽宏大量的胸怀包容了各种各样声音的评论,也刺激了写手们的辛勤劳动,网络专业评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深度与广度。
《书法》杂志的2006年度十大人物评选虽然没有了往年的精彩,但专业网络写手天生书呆子和专业经营管理人才齐玉新精彩地上榜了。实业的专业经营管理从来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中国书法家论坛齐玉新专业的新闻炒作,在2006年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届全国行书草书展和第二届“兰亭奖”评选的网络报道,因为访问量过多,一时挤爆中国书法家论坛,无法登录。齐玉新有意无意高度张扬个人行为,得到了广大专业网络写手的和应共鸣,更吸引到齐玉新粉丝们群起的热捧,于短期内提高了网络相当数量的点击量,但经过多年的经营,中国书法家论坛长远规划思路还没能得到清晰的体现。书法网的专业经营管理模式很务实,是中国书法网络传媒第一家企业化管理的网络,以团体行为运转网络传媒,于网内,管理人员的专业运作经营、论坛新闻资讯炒作、专业创作人才的传播等都有着一手专业的操作;于网外,把触角延伸到画册的出版和各地精英展览的筹划等的商业、公益活动拓展。
各大书法网络传媒的专业气氛吸引到了各阶层专业的创作人才,鲍贤伦、沃兴华等引领时风者网上答网友问;曹宝麟、石开等名家走上网络评批权威;精英俊彦开辟网络工作室,复制传播书学思想和创作成果等等,专业书法人才无时无刻围绕着网络展开的各种形式的联席会议时时在线,自由开放的网络国度里散发着浓厚的专业学术氛围。
经济性
没有任何一个实体不需要经济的支撑,书法网络传媒也不例外。书法网络传媒发展源起时期,投入经营者与参与者都是以一种精神消遣参与其中,有此爱好,搭建平台与大家沟通,有人准确地把书法网络比喻为娱乐场所。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网络体现着空阔的应变性与可塑性,书法网络娱乐场所适时升级成为网络传媒。作为传媒,网络性能更加体现出快捷的时效性与全民参与的互动性,这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网络时代的国人的生活、工作习惯的基本需求。精神消遣的娱乐场所升格网络传媒后,整个网络经营的时间、精力、与财力的支配与投入已经不容经营者的利用业余时间兼职经营所能调控了。是的,大部分的书法网络经营者递进成为全职网络传媒人。网络传媒实体的形成,经济性成了最迫切解决的课题。
毛笔书法网络传媒与硬笔书法网络传媒因为各自的特点所主张的经济性有着一定的差异。
昌明时代的毛笔书法网络的经济性运转也应验了盛世多收藏这句老话。毛笔书法网络传媒的名家书法作品代理销售经营是现在最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途径。几百元、上千元一幅的精英书法家作品的网络销售互动,为毛笔书法家与书法网络传媒创收丰盛的双赢经济效益。目前,书法网络传媒经济性项目经营得比较好的只有河北的中国书法家网的书法超市,辽宁的中国书法江湖的文化商场、广东的中国书法网的商场,北京的书法网的中国书画网络商城等。书法网的网络传媒企业化经营模式已经形成产业化,是最具前瞻经济性的书法网络传媒。书法网有着一套于“网外”经营的远程攻略,从名家画册出版到全国各地书法展览的筹划,都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在相当的高度上洋溢着经营者经营策略的经济延续性。当然,各家毛笔书法网络商城、超市的实际经济效益好坏都是隐形账目,这是商业机密,旁人只能透过各种网络上体现出来的资讯加以分析研究。可喜的是,从业者都意识到经济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乃实体生存发展之根本。
硬笔书法家于书法社会上没得到“尊重”,硬笔书法家的作品也同样贬值。硬笔书法名家作品的网络销售发展了好几年了,还是没能形成规模与档次。硬笔书法网络传媒经济性的体现主要是靠纸张笔墨等文化用品的网络销售、以及网络辅导教学,部分硬笔书法网络还得依靠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士的零星捐助才能保证正常运转,离真正实体传媒要求还有着相当的距离。硬笔书法网民99%是希望得到辅导求上进的爱好者,硬笔书法网络教学有着明朗的发展前景。网络教学辅导只是一个窗口,最重要的是,网络论坛为任何一个希望写好字的人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求教平台,任何爱好者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向论坛上发帖、跟帖讨论,并附带着网络QQ语音、视频零距离沟通,邮箱资讯信息反馈等立体化请教方式。这是硬笔书法网络实现以网养网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书法网络传媒的经济性经营还有待加强拓展,现在处于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书法网络传媒由着经营者自负盈亏,其他参与管理和互动的网络人充当着网络义工的工作。不同的书法网络传媒因为经营手法与经营意识的偏差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良好书法网络传媒经济性的正常健康运转才能为网络实体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期待更多的书法网络传媒都能建立良性的经济网络渠道。当书法网络传媒管理层的斑竹、精英都可以从书法网络传媒运作中获取到经济利益,这才是网络传媒的成熟状态。
资料性
有人把书法网络比喻是俱乐部,也有人比喻是自由市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超级资料馆。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站长陈愁予对书法网络的认识保持相当的超前意识。
原始网络静态网页资料的积累,书法网络现在只有陈愁予一个人真正花精力认真地做。书法网络的静态网页原始资料相当于书法网络的纸介综合性传媒,是经过网络编辑严格筛选高质量的论坛精华帖和撷取纸介传媒精华等资讯的综合积累。无限的网络资料馆空间,只要有时间与精力都可以把任何与书法相关的资料分类地填充进去。网络资料的查询即时可以搜索完成,传统媒体无可比拟抗衡。当网络时代的人们更习惯于鼠标的点击搜索资料时,书法网络传媒的静态网页资料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相比较于其他书法网络传媒资料性积累的不作为所导致今后搜索点击量的影响,当网络资料馆“奠基”时,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已经建成超级大型的资料馆了。对大多数人而言,书法网络可能是一种娱乐消遣、工作学习、交流沟通的工具,但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站长陈愁予先生是一个不事张扬沉寂得下来做事的人、是一个想把书法网络做到自己能力极限的人。中国硬笔书法在线集体管理层意识对网络的认识,既是传媒也是资料馆。不久的将来,因为丰富的网络资料资源使多少书法网络人徜徉网游于此,此中将产生的各种互动体现出长远的积极意义。近期不少书法网络传媒重论坛轻静态网页资料资讯的过滤与填充,在资料信息积累的意识上,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走在前列,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书法网络传媒关注静态网页资料的积累。
开阔激进思维的网络传媒人以敏锐的网络意识拓展新时代新理念的书法网络传媒。现阶段书法网络传媒“四性”:新闻性、专业性、经济性、资料性的特点有机互动,相辅相成。于网络上读到转自《传媒》的《电视的前途就是要嫁给网络吗?》,该文道出了当今社会最强势媒体电视传媒的种种局限性,也为网络传媒的发展前景发表了激扬的评述。书法网络传媒,论坛是以新闻资讯评论炒作的主战平台,静态网页是综合资料馆的所在地,整体的协调运作以团队专业人才的素质优劣定夺,经济性触角的远近深浅体现效益的好坏。如果哪家网络把握好“四性”的良性循环互动,必然是书法网络传媒的主导。

(4150字)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7-30 14: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e勇军】之 曾如影

“拷问”书坛
——由《刘正成答曾如影问》引发的思考
□曾如影
国家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时下的书坛也同样为建设和谐书法社会而努力。已经远离书坛多年的刘正成老师在忙什么呢?书法创作实践、学术理论研究继续着,这段时间还刚组织策划了“地域风书法展览”,特别是6月20日于中国书法网答网友所有问题,再度引起书法人的关注。对于这号书坛风云人物,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褒贬不一,但对他的评价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很有影响力的争议性人物。
胡传海老师曾经把刘正成老师参与书法工作二十年总结为“刘正成时代”,以后学不成熟的认识,这个时代的标志性政绩应该是:组织策划历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主编《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中国书法全集》。不用征询、不用民调,只要从时下精英书法作者的简介上还可以看出历届“中青展”的正面影响还在延续,历届“中青展”入选、获奖者依然是书坛的强者;不用刘正成老师提醒,也不用在封面上加注文字说明,只要认真阅读过往年的《中国书法》杂志,会明显感受到“学术”二字洋溢于字里行间;浩大《中国书法全集》的编辑工程,其深远的意义正日渐彰显出来……经过多年的考验,刘正成老师个人的政绩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书法社会。不问个人好恶,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上理性思考问题,会透视云雾,看得更加深远透彻。历史会记住为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
刘正成老师走下书法神坛后,“中青展”被终止了,也间接地终止了“下岗”后的刘正成老师对书坛的后续影响,此中可以看到些许权术争斗的手段、谋略。虽然终止了“中青展”的继续,但无法终止“中青展”的后续影响。中国书法复兴二十多年,怎么也跳不过因为“中青展”而产生的各种正面积极的影响。当初,终止“中青展”是艺术创作行为的考虑,还是权术争夺的考衡?吾等草根的边缘化书法爱好者怎么也捉摸不透。只是,从此书坛少了那份宽宏大量的创作气氛所产生的各种良性互动。
响应号召,回归经典,统归“二王”,这是近年来书法人的学习套路。为此,不竞要问一下,之前传统经典曾何时被废弃了?如果把传统的经典锁定为“二王书风”,我们的视野是否狭窄了些?是的,更多的干部书法、伪创作(临摹)作品充斥于各类国字号展览。“中青展”所体现的创作导向很阳光、开放、积极,根植传统、张扬个性,后来的流行书风印风展览把这个宗旨作为宣言体现出来了。根植传统者,如施恩波、曹军等可以走上“中青展”的领奖台;个性张扬者,如于明诠、徐海、李强等同样也可以摘金挂银。独尊与支持在“中青展”里得到了合理的诠释与区别。
如果说“刘炳森时代”的“反丑书”思路把个性张扬、挥洒性灵者挤出来展厅的话,流行书风印风展览、艺术书法展览也同样的有异曲同工的偏激理解,只是流行书风印风展览、艺术书法展览由于名称的定义原因,质疑的人少了些,其实都是从海纳百川的创作氛围走进狭窄的人为的创作极端。作为引领时风的全国性权威展览就应该像“中青展”一样支持各种各样的探索研究,独尊一家,支持一派的展览都在相当的程度上打击了大部分不同风格流派的学习者。繁荣的创作面缩减****为极端的点,话语权者缔结的时代精神追求、评委构成和评判标准取舍成了主因,参与者现实的跟风就是某个点泛滥成灾的开始。拥有话语权者思想高度和参与者现实的学习动机让我们看到展览仅仅是体现出书法创作的某个侧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人为地改造成了“一花自放,一家自鸣”的死胡同。繁荣创作从何谈起?
“官方”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即使走向某个独尊的创作点上,也会“点上开花”,现实利益的诱惑,国字号展览的来稿从来都可以轻松地飚达万数以上。但民间的流行书风印风展览有意无意地定位于一个创作点上,还能拓展出来多少创作面来呢?虽然主办者一直想体现出这个时代的主流流行书风印风,但结果还是走进了一种极端,这是否展览定位惹的祸呢?主事者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思路呢?
“刘炳森时代”过后,我们依然唱着“王羲之”,旗帜鲜明地共同走进“二王经典”。我不敢把“二王书风”的流行与刘正成老师一样理解为“‘反丑书”大旗下一个商业谋略”,但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书法创作走进了盲目的“炫技”时代。书为心画,书者必定先入技再及艺,技巧仅为基础锤炼,炫耀技巧怎么可能成了创作主要因素呢?当书法创作以高精确度复制,机器人般重复动作为崇尚,未来创作将导向何方呢?性灵苍白,思想贫乏,书法创作还需要精气神吗?炫技成风,“王羲之”将烂市于国字号展览很正常的了。这是否也可以从中窥视到速成的侧重技法教育方式的中国学院书法教育背后的严重文化贫血,和对当代书坛某种隐性的危害?当学院生产批量的“复印机写手”日后占据书坛,书法的文化底线还能够坚持多久?难怪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老师擎起“文化书法”的大旗了。浮躁的时代下,人们对名利的需求已经暴发。
先不说多年前所谓的“刘正成嫖娼事件”促使刘正成老师离开书坛核心,多年后公安部门撤案、道歉,退休后的刘正成老师还在等待一个说法——平反!公元2006年,由于某些人名利的追求(作祟),迫使孙向群老师贡献了一场令人击节叫好又十分悲壮惨烈的“秋菊打官司”(书法版)。
如果孙向群老师是某位评委的门徒,而不是草根的高中学历作者,既不会遭遇全国书法网友皆知的评委门徒的“以劣胜优”,还至于跑遍中国上访吗?都说昌明盛世了,但有些事情还是让人看到了某些黑暗一面,延迟几个月后的公布,还是维持“原判”——不知道孙向群老师有何想法呢?也不知道千千万万的书法网友(因为只有网友才有机会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何看法呢?在艺术与权术面前,作了何种选择?谁能还书坛一个真实的说法呢?“以劣胜优”开了先河,我们从中能够解读出怎样的信息呢?是有人怂恿了这种行为,还是话语权者可以任意指鹿为马?怎样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呢?在公布坚持“原判”的同时,从网上读到了某评委单位里贴出了其学生成绩汇报的喜报,那篇“以劣胜优”的争议论文名列其中。是谁挑衅了话语权者的公信力?是谁***了话语权者的艺术良知?
国家领导人都经常关注、回应网络上的各种民众声音,已过六十的刘正成老师生活工作也离不开网络,并言之“网络成了信息时代的王者”。书坛的一些话语权者是否可以考虑更多地主动聆听、反馈一下网络、报刊上的不同声音呢?
学习书法应该经常多问几个为什么。面对书坛的种种现象、问题,是否也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呢?利用网络传媒的便利,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拷问”了刘正成老师(《刘正成答曾如影问》,见《青少年书法报》2007年7月10日总1078期),并续写“拷问书坛”。
和谐书坛从来都应该是解决问题后的体现,对否?其实,大家都向往和谐书坛!
(2220字)

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敲击于雷州明轩文化传播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e勇军】之 曾如影


外行人的效应
□曾如影
当年,“刘正成时代”终结时,书法社会有二股情绪十分强烈——
一,拥刘毁刘口水战。刘正成老师的“粉丝”们总结出“刘正成时代”种种政绩,抨击认为不怎么成立的下台理由,风流韵事,历史上哪位才子缺省。主观上、客观上受到“刘正成时代”压制、伤害的人们搜索枯肠聚集种种“材料”,不惜抵毁刘正成老师。“二军”对阵,什么样的嘴脸应有尽有……不敢想象,如果没有网络平台,双方强烈的情绪如何发泄。最后,当公安部门登门宣布撤案、道歉才平息了这场口水持久战。其实,居庙堂之高者之权力恶斗跟处江湖之远的作者之间很遥远,普通作者更多是关心“当家的”能够踏实地为书法社会做更多的务实的事业。
二,质疑外行人领导内行人。也许人们更加喜欢徜徉于长达二十年的“刘正成时代”专业人士的管治,已经习惯,已经依赖;也许人们一直钦仰于内行人的艺术品格和运作模式,也已经见到成效。当外行人走进领导核心,书法社会发生“超级地震”,书法民众毫无吝啬地“贡献”了亿万个问号。“震后”民众的心灵创伤并没有得到外行领导人强力建设性措施的安抚,一直伤心落泪到公元2005年。
当“刘炳森时代”遭遇上外行人主政书法江山,朝纲权术斗争不休,在野民众怨声载道。不少中国书法家协会挂名主办的展览伤透了万众参与者热切的心;一些国家号展览被揭露出不应该存在的内幕和问题;外行领导人频频“走穴”——经受车船之苦,未见消瘦,反而体重增加,原是腰包鼓起来了;道不同,不相谋,专业旗帜人物淡化外行人领导的团体,石开、王镛等老师公开公布“退出”声明……在外行人主政期间,有多少内行人不愿意有所作为,又有多少内行人不能够有所作为?有谁探究过其中原因吗?
某外行领导人任满黯然离开,可能由于“政审”原因,在传统传媒上捕捉不到太明显的批评、庆祝的信息,但在自由开放的网络传媒上,欢呼的声音真有点“塞车”。历史是一面镜子,会还原真实的世界。本是一个门外汉,又没责任心建设事业,还经常利用职务之便到处圈钱,你的“作为”让广大的民众不能有所作为。当官的不能为民做事,还是回家卖红薯吧。
外行人处领导岗位,思想高度决定其行为的准则,谋事于私于公是分水岭。拥戴与抵制在于谋事者意念之别。
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先生在参与省书法家协会事务之前,私下为书法社会做了多少有益的事情,旁人无法考证,但仅从去年进入人们视线的一件事,就足以感动人心——牵头筹备一千多万元建立了广东书法院。这也为他走进书法社会设下了伏笔。他上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后的第一把火烧得更加旺盛,筹资一千万元打造九届国展。这种不遗力地调动社会资源,建设书法环境,美化书法家园,与另外那位外行人的行为,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陈绍基主席是被齐声一致拥上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位置。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需要这样的外行人领导,陈绍基主席树立了外行人领导内行人的典范。
外行人可以调动社会上各种有利资源建设专业环境,这是外行领导人的优势,也是有历史责任感的外行领导人思想高度的体现,这也是内行人拥戴外行人领导的理由吧。
陈绍基主席在答记者问时,曾这样陈述:“我常讲,我充其量是一个爱好者。广东省书协把我选为主席,大家是希望我能够为推动广东书法事业出来做点工作。我有多大的造诣,自己是最清楚的。我的这个定位很准确,这不是谦虚。我当了书协主席,就有更多的机会亲近各位老师、各位书法家,向各位老师、各位书法家学习。另外,利用政协工作朋友分布广的优势,可以动员方方面面的朋友为广东书协多做一些工作。”我想,曾经的另外那位外行领导人再怎么圆滑世故、再怎么伪装也说不出这样地道的话,更做不出这样务实的事情。
期待更多像陈绍基主席这样的外行领导人走进书法社会、领导书法社会,建设书法社会。繁荣昌盛的书法社会离我们还遥远吗?!
(1270字)

2007年7月23日星期一敲击于雷州明轩文化传播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e网情深,勇不可当~~em1

[ 本帖最后由 天下行者 于 2007-7-30 14: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