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5-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35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鸟眼看书坛——2006书法赛事评说》------------
0 X: O! }# o! O 一 鸟
) X. N4 j- B5 S+ ~6 \6 w6 {$ i% _ 过去的2006年的书坛是个热闹的书坛,书法展赛在这一年仍然是书坛的主导,书协在这一年也为书法家们做了很多的事,办了很多的展赛,书法家们也籍此得到了自己的名望和利益,这一点应该得到广大书法家的肯定。但2006年举办的展赛中并不能都让人满意,有些问题是痼疾一时难痊,有些却是新暴露出来的,回顾一下过去一年的问题,反思一下我们的痛点对书法人都是有好处的,笔者这里没有攻击书协的意思,所言的都是现实存在的,并不想将书协抹黑,只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在新的展赛事能充分考虑到多数书法人的感受,把事情做的更好,以便赢得更多的人心!4 N& N% v! ?* d" V/ j8 i
: Y' v k. S1 L: w8 r! V1 h( V
(1)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书法大展
+ p* }+ o( z4 S/ A, I 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书法大展从一开始就是定位在了商业展,虽然其本身的命名有政治的意味,中书协选择在湖南举办的消息一发布就招致了网上的大量置疑,而最终的结果确实是差强人意。近年湖南举办的展赛多数是以商业为目的,打着各种旗号办展,然后就是大量的发入展获奖通知要求交钱订作品集或者是获奖不兑现奖金等,引起了很多的非议,这次的建党展果然不出人们所料,投稿者都收到了入作品集交钱的通知,搞得投稿者莫名其妙,怨声载道,中书协破天荒的第一次发表申明表示不是书协所为,摆脱干系以免殃及池鱼。而大量反应作品集粗糙和回答咨询的粗暴更让人们感到选择举办地的错误!这也提示了书协下次选择合作伙伴时需要慎重,同时也要确实的负起挂名的责任!
! F# N/ e+ X2 ^0 b2 j
2 c Q& x, Y' b9 L. |: B! O- K 东道主现象在这次展览中照常上演,湖南名正言顺的列为第二。而据《美术报》披露苏州(包括常熟)书协集体投出83人作品,参赛费及退稿费共2160元,结果是大展办因“这里人手少,根本没时间登录”等,最终全军覆没!可见组织之混乱。! \( O$ O! E' t2 s( M
* P# ~+ w* f4 g3 e 这次展览的是以某作者用一张褚遂良的楷书书写几句不文不诗的句子获得了最高奖,而简单重复古人了无新意的褚遂良楷书的获奖正好是某书协领导提倡的“激活唐楷”后且任此次评委主任的产物,不免让人大跌眼镜,虽然最终的获奖和书写内容贴上了主题也有关系,但静下心来想想,那几句不文不诗的句子都可以作为书法的内容而获得大奖不能不让人感叹我们的书法家究竟肚子里有多少的文化!
( _( W, o9 g- J
& V0 u4 d; b& g/ ` g! k; Y (2)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
/ ]5 U7 t" [5 y7 T, o5 e+ `# v2 P 妇女展里有男人的手在执笔是个不争的事实,就像“成功的男人后面有女人”一样正常 ,老公给老婆代笔,男老师给女弟子捉刀的现象太普遍了,某些入展名单出现陌生的名字很难让人不怀疑是男人的化名或者是枪手的代笔,以至书协的评审细则就规定了要对获奖作者进行面试或对入展者进行抽查,而最终的16位获奖题名的作者只有11位获奖,有几位以没有时间面试推脱,实际的枪手所为无疑,还有抽查的几位入展作者也是不敢见人被取消了资格,从这点来看当代的妇女书法人数虽然有某种程度的提高,但书法水平仍然不容乐观,这也为了枪手的作假留下了空间!
9 y) ^; R$ \$ ]4 ?1 q4 O0 t: i {
值得一提的是在入展的42件篆刻作品中,竟然有21件出自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的学生之手,其入展人数竟占全国的一半,这个数字让人瞠目。且只能是瞠目而已,不敢妄评!
8 w$ }6 @4 o" o# M3 f O6 _
2 i) H/ I' ^, x' m1 y
0 S2 v- ]7 n. l) A1 u0 f; g6 N: x (3) 第六届刻字艺术展, |/ R' \8 B: X/ u/ F5 ]+ E" k
如果说书法已经成了中国主流文化的边缘文化,那么刻字就是大书法范畴的边缘,这个不是主流的刻字展似乎没有引来多少书法界的关注目光,原因可能和它已经演化成了工艺美术或者装饰艺术的范畴有关,作品必须经过大量的后期制作的痕迹太明显,这是刻字作者的自觉行为还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无法作出判断,但它与传统书法线条表现的一次性和不可重复性有了很大的冲突,与书法的关系越来越远,从工具材料的使用到制作方法以及审美的概念等都已经不是了书法或者说超越了书法的概念,因此我也怀疑它将来还列入书法行列的意义,这也可能是导致书法家群体的关注度的降低的原因吧!. l% T$ W% M$ Y) Y8 ~3 g! ?3 U
* j4 ~, x; Q' o+ ^9 R7 q3 t
3 s. S3 F) X9 Q' k (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书法展* U& z O* b/ k) k
长征展由于也是和地方上共同举办,所以书坛的关注度也不是太高!投稿作品也只有11000多件,但对长征展的意见并不小,其中“东道主现象”依然是所有展赛的通病,陕西作为东道主入展人数43人,排在河南山东之后位列全国第三,又光荣的成为了一次书法大省!而陕西的榆林这个小市却因为是东道主更光荣的成为国家级的书法大市,入展获奖了近20人,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入展获奖中做官带长又占了多数!而那些入展获奖的做官带长者的书法水平让落选的书法家们感到了愤怒,这不能不让人感叹东道主的书法家在评审时下的功夫!笔者既为权钱交易现状感到无奈,也为书协的评审机制感到脸红和羞愧!/ P/ T/ l, \& ^' C }% q/ F6 N
& E6 E/ Z5 d) C, h% ^8 x
] E3 g8 J5 c: o
(5)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
. H7 c6 ~# v: f3 i u 行草展的的评审可以说是目前中书协所有举办的展赛中最值得称道的展赛。也是非议最少的展赛。这也许是和书协提出“和谐书坛”“阳光评审”后要把他作为一个示范的意味有关,但没有非议的原因并不单纯是书协的评审完美无缺,主要原因就是开放了媒体的报道。这次除了邀请了传统的纸媒外还邀请了书法网络的记者,并让他们挂上了“媒体监审”的头衔,让他们直接参与了对评审过程监督,也使得这次评审具有了很高的透明度,而正是现代传媒网络的加入使这次评审变得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和相对的透明,网络的快捷以及图片的大容量是纸媒无法比拟的,单《中国书法家论坛》一个网站就发了上千张图片。相关的点击量也达到了空前的30多万,而大量的图片让网民们无比的兴奋!通过记者的镜头网民们似乎透明地了解了评审程序和入选的严苛,看到了竞争的激烈,在激动和期待中消弭了他们疑惑的念头,停下了非议的唇舌。而媒体的在现场无疑也给了评委以有形的压力,从而保证了评审规则的有效实施,使得评审的公正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至于评审时间的紧张,特别是初评时只有一天时间这些瑕疵相对他的透明度来说似乎可以忽略了!
6 J" V) y' @" ~# ~3 `9 x9 m4 C3 q& t0 @8 R; I$ L+ [
6 S/ u; P# o. s, x. l
(6)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 x, B- x, \ U* ~& ]) M
这次书学讨论会书协也是想把事情做好的,比如“糊名”评审,获奖论文公示等都是以前没有用过的新花样,但结果似乎并不能让人满意,可能到明年书学讨论会的余波还在困扰着书协的领导!
3 K! o2 U5 z$ z/ ~! M8 d3 J
/ R+ J3 Q" p1 p; S! \ 七届书学讨论会共收稿937篇,初评的时间只有一天,而复评也只有两天,我不知道评委面对每天数十篇每篇近万字的阅读量是如何昏天黑地的过来的!而靠着一两位评委几分钟的粗读就决定了作者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辛苦写出的文字的去留是否与情不合?对于作者观点的有价值否以及引用材料的正误没有时间去认定是否与理不合?貌似公正的“糊名”是否糊住了评委的私心从评审结果来看并不如人意,而遗珠之憾是否也存在不言自明!评审的公正否有位叫孙向群的作者正在如同秋菊打官司般的向书协讨说法就可知一二!, k8 W1 G: t7 i
% \6 b/ k1 G% z 从最终的公示文章来看获奖文章中史论,考据,美学技法等占绝对多数,而征稿启示提倡的“针对当前的创作,思潮倾向”,以及“书法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和生存环境”等很少获奖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入选的也只有很少的几篇,对书法人最有现实价值的最有前瞻性意义的东西不能引起重视,而大量考据式的掉书袋“向后看”文章大行其道,不能不说是对当代书法理论界的嘲讽!
" o9 ~: a' s7 M$ c* U7 A5 y& f4 w
! @# k) z* b, `. C4 Z3 z; D+ ?8 c
5 F) v8 [9 u' J* D, m/ r/ q (7)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 ( [. I0 F/ k- z( S) r
以兰亭命名的最高水平的展赛似乎一开始就遭到了人们的置疑,从第一届的兰亭奖被人们讥讽为新人展开始 ,这一届同样的因为操作的问题让人们要怀疑他的最高奖的定义。' t8 x$ z% S3 m; D% Q/ u
6 {/ z9 @; ?# b4 r 首先号称可以和戏剧的“梅花奖”电影“金鸡奖”同样档次的“中国书法最高奖的兰亭奖”是由和中国文联合办的,而中国书协作为承办单位,但书协在征稿启示里却规定了只有具备了中书协会员资格的才有投稿的权利,这相对爱好书法的多数非会员来说是极大的不公,从而也会导致“兰亭奖”作为最高奖这个奖项的贬值!以至于中书协为了安抚多数的非会员的不满又搞了个“安美杯”新人展。而最终的结果确实不出人们所料,最高奖难成最高且评审也不完美!* i& ]+ U& d+ J4 h7 S% `/ H% r
% A4 p/ ]& Z8 ?; j& s! _6 G 由于限制了非会员的投稿所以这次的大展只收到的全体8000会员的可怜的4000件左右的稿件,绝大多少会员不知是水平低劣胆怯还是没有兴趣所以没有投稿,而其中除了重复投稿的,可能的投稿人数将只有1000人左右,而凭着这区区的1000多人就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简直就是笑谈!
6 v+ |# h# y0 o7 z" p: h4 _- T. S- ]- Z3 u. W" y
这次展赛一开评书协就打出了一直标榜的公正,公开,透明,阳光等口号,也邀请了诸多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只不过这次媒体记者的身份变了,由行草展的“媒体监审”身份变成了“媒体观察”,身份的改变导致了待遇的改变,一条红线分开了现场和媒体!记者只有隔着红线遥看评审现场,每次开恩似的给记者五分钟十分钟的拍照时间,其他时间记者们只有干坐着等那开恩的五分钟,以至于网络上关于评审的图片中多次调侃似的出现了不懂书法的所谓的“公证员”MM的身影,不懂书法的公证员可以自由的出入且美其名曰监督公正,而懂书法的媒体记者只能遥看评审,不能不说是对这个标榜“公正”“阳光”的评审的极大讽刺!
Q! u6 Y4 ~7 s* l2 Z" C' U8 ^! f! [. }' l5 {8 \) U% k* m
而最后获奖者的现场测试如同画蛇添足无异,试想作品分占95分,而现场测试只占3分,已往成绩占2分,如果作品分不到90分,即便现场测试的作者能考了满分3分他也不可能获得最高奖,同时因为作品的分数保密,这也就为人们留下了极大的相象空间!再从公布的考题来看,我们的国家级的书法最高奖的获得者们考试的那几道题目堪与初学者的书法常识媲美,这样的考试只能说是证明了书法家文化的贫乏或恐为将来的书坛留下笑柄!5 q6 y& a0 I% B5 z- _# w! S
: M* E) G" z0 u6 M" a* u4 D% \" C# q2 [ m3 a9 `7 g
(8)“安美杯”新人展
2 }) M* e0 m v/ ?, ?: } “兰亭奖”由于限制了非会员参赛,导致了非会员的反对,书协某种程度上也觉得不太妥当,因此搞了这个“安美杯”新人展,同样也限制书协会员的参加,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对非会员的安慰性质的展赛!因此网友戏谑的称是“安慰杯”,确是最形象不过的了,而入展就算一次入会的资格也确实对非会员是一种安慰,只不过又变成了另一届的新人展吧了!但这个展书协可谓一箭双雕,既平息了非会员的非议,又让非会员们对书协有了更大的希望,算一次入会资格就像是投下了个香香的钓饵,任你孙悟空本领有多强,依然在我的手掌之中!
0 M. x E8 t! t6 V. T, M' a) r1 N* T, l. ~- Z) z4 ?: P/ v
(一鸟注:纸媒转载必须征得作者同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