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415|回复: 1

[原创]五岳归来不看山———记篆刻家钟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watermark]五岳归来不看山8 k: a) P$ ?. V4 D
———记篆刻家钟镝
0 ?; h* O; K7 {/ b宫烨文/文! \& v. c# c/ j7 Y, k- B7 @+ Q
日前,钟镝将其新近出版的《钟镝篆刻作品集》和《钟镝印 —— 心经》送我,这两本各以《心经》为主要内容但风格截然不同的篆刻集,是钟镝继2001年出版的《钟镝印痕》之后,推出的又两本个人专集。看到钟镝的成绩和进步,一种由衷的欣喜涌上心头。
, W: V8 E% j0 O! `! a4 o% W我和钟镝相识的时间不短,说句不谦虚的话,我是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
% z& J: Y( I1 |; M, I% ]从小钟镝就有一股异于常人的倔劲——无拘无束,率性而为。高中毕业,他没有参加高考就回家了。他不是担心考不上,而是觉得没有什么专业适合他的“个性”和将来的“发展”。他拿上高中毕业证,就义无反顾地回家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边打工,在书店搞推销,一边读书、刻印、写字,打工挣来的钱全部用于买书。( A' o, T$ Z+ B/ t) ^  Q$ F
钟镝搞艺术也有古代狂士的劲头,他能夜以继日地一口气刻十几个小时,把啤酒可以喝得酩酊大醉直至不得已而住进医院。
: t1 j4 F  F  p! d* n2 @& j/ z5 F钟镝爱读书。他能背诵很多唐宋明清诗词,对黄景仁的《两当轩集》更是烂熟于心,求书家写字时常常能随口吟咏。对书法史不但熟悉,而且不受别人的观点“左右”。# n8 p/ C% D9 i# S1 {. E) c/ V
钟镝爱写文章。除了偶尔写几句律诗,更多地是写些书法史论方面的文章 。记得有一年,中学尚未毕业,只有十七八岁的钟镝知道我在参与编辑《书法教育报》的工作,他便写了一篇不足两千字的论文《论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托我把文章转给该报。总编李正峰先生看后,认为对黄庭坚的评价很多地方有独到之处:既不因袭古人“成说”给予否定,也不盲目地无限拔高。而是客观公正,纵横对比,持论有据,说理明白。李老师问钟镝年龄,我说是个中学生,李老师就让我联系,约钟镝面谈一次。事后李老师告诉我,他约钟镝面谈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怕这篇文章不是他本人写的”,通过面谈,李老师深感古人所谓“后生可畏”这句话里包含的道理。李老师拍板,决定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出。以后钟镝陆续又写出好几篇书论,都是充满着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也从那以后,钟镝成了李老师十分器重和喜欢的年轻人之一。
/ w$ |8 R. J& c. q# q+ Q( l8 l" G高中毕业后,钟镝扩大自己的社交面,广泛结识各界名流,以他的谦虚好学、反应敏捷、质朴诚信,赢得了很多前辈艺术家的青睐。经过几年的磨砺,钟镝一天天成长起来,他从老先生们那里学得了勤勉乐观的人生态度,学得了严谨治学的重要品格。他接着把目光转向已经成名成家的中青年书画篆刻家,从这些人身上吸取开拓创新、无所畏惧的精神。& w+ t0 k. }+ s9 c7 ~- @
很快,钟镝凭着他的悟性和刻苦,从陕西著名篆刻家、终南印社社长赵熊给他推荐圈点的“百方汉印名品”入手,认真琢磨、临习,刻好后又拿去让赵熊、魏杰给他点评。他广泛浏览历代印谱,含英咀华。印作则由“形似”向“神似”过渡,再由“神似”向更高的“抒情达意”迈进。或如春山秀枝,或如万岁枯藤;或清秀隽永,或浑朴苍茫。他的印作开始为同道所首肯,开始入选省展、全国青年展等规格较高的展览,开始可以靠耕耘印田以谋生了。
- a: E/ }5 v+ U" t/ V( U2001年出版了《钟镝印痕》后,钟镝忽然在陕西篆刻界神秘地“失踪”了,每月一次的终南印社的活动上再难看到他的身影了,除了包括我在内,为数极少的人知道他的行踪和去处外,其他人和他都失去了联系。打手机,停机,他也很长时间不给别人打电话了。( N& m3 W8 S2 m) C# ]
原来,钟镝到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寻师访友,他带着一把常用的篆刻刀,一本篆字字典,几件换洗的衣服和几页篆刻新作上路了,一出去就是好几个月。回西安稍事休整,接着又向另一个目的地进发。                                                                           自去年开始,他把目标又转移到北京,他在北京一待就是近乎一年时间,甚至春节都不回西安,他带上自己的习作,虚心听取各位名家的批评意见,看名家给他一个人“现场表演”,从这些当代篆刻界“大腕”处,钟镝深深地体会到“山至成名毕竟高” (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名作的名字)。他领教了这些名家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为艺术夙兴夜寐,永不疲倦的献身精神。钟镝收获的还有别的更多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   
3 P+ k0 Y  j# D8 N8 q从北京回来后,钟镝眼中从前高大的三秦名家,很多已没有以前那么高大了。钟镝在拜访国内篆刻名家的间隙,同时构思着以《心经》为内容的篆刻新作,力求以“新的面目,新的高度”展示给艺术界。
  g5 o# O9 M  Q7 ]这两本《心经》篆刻集推出以后,钟镝仍像第一本一样“低调”,既不兴师动众,搞首发式——请一伙心不在焉的“名家”,说一通无关痛痒、不着边际的空言;也不动用新闻界的力量,在媒体上面发“出版消息”。钟镝更多地懂得了“沉潜”的重要和“天外有天”的道理。他用更多的时间去“充电”,去读书和思考。
+ P( u7 x4 R( \- L1 h0 d钟镝称自己是“三无”——无工作(实际他是职业篆刻家)、无学历(不知道高中毕业算不算)、无职称(他的水平可不是随便哪个“二级美术师”能比得上的)。) L, U  w" K; l
钟镝的抱负很大,他不和鸡鹜争食,不与燕雀比高。
) x" B5 }0 R$ |6 Z# B$ x钟镝力求走出自己坚实的道路,力求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4 u2 M$ }  ?+ M/ N/ ]* i我们期待着……
( v6 f$ `+ T$ {" o[UploadFile=B2BBB9B8B2BBBEBB_1110937162.jpg][UploadFile=BDD2DAD0_1110937181.jpg][UploadFile=D0C4CEDEB9D2B0AD_1110937213.jpg][UploadFile=D0C4CEDEB9D2B0AD_1110937229.jpg][/watermark]
发表于 2005-3-16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岳归来不看山———记篆刻家钟镝

艺海无涯
8 x! P, F1 X+ _% w7 h& m; ?我们也期待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