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992|回复: 7

[转帖]张继光书法三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0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LBHIDDEN[0]LBHIDDEN熔汇古今  参酌造化   
0 n0 x4 m; N  a! m& s                         ──张继光书法臆说   
& U+ V% i# o$ _0 ^8 i: u, w. W' c·张  坤  山    8 o; M* e& K2 V" s9 u, |
        张继光是近年来活跃在当今书坛的青年书法家,其作品曾在由中国书协主办的一系列展览中入选获奖,书论文章也多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学书成就亦被诸多的专业刊物专题介绍,现为中国书协会员、福建省龙岩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建梅花山书社社长。他还曾参与过一些大型书画典集的编委和书赛书展活动的评审工作,在书坛有着一定的影响,特别在青年书法家队伍中相知者甚多。
- ?7 n4 ~% r. }3 T7 x       我与张继光未见过面,但交往已久,原因是他在十几年前就在福建上杭组建了梅花山书社并担任社长,经常有一些书事活动的相约,后来又多次在报刊中大展中见到其文其书,因之印象逐渐丰厚了起来。0 x/ H3 y7 Z8 l5 h! L( D* }
       张继光近年来的书法创作,将主要精力放在行草书的领域上,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代各家作品,他十分睿智地根据自己的气质、个性、爱好与对书法深刻的理解能力进行了有重点有目的选择。他重视取法乎上,寻根溯源,重点对魏晋二王书风进行了猎取,重视对二王书风雅逸潇散、简远平和的风格特征和文人气息深入地研究揣摩。在临创过程中,他不追求古人作品形似的表露,而是抓住根本,追求神韵,在意境神采上下功夫,并不断地在理性的高度上得以升华,以冀达到不似之似,似与不似之间的一种境界。他认为行草书以韵为主,势随韵生,贵在蕴藉自然,生熟相宜。注意行笔处留得住,收笔处有回顾,勿使笔势停留,这是他对前人所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用笔之法的深刻理解,这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便可窥见一斑。其书法创作的基本特点是,在简静的线条、开阔的体态、散逸的章法中,具有凝练劲健,摇曳多姿的风采,以及和直烂熳、深沿超脱的情致。善于吸取碑帖之长,朴华交融,消化诸体法乳,情韵自出。看得出,他对书法创作的见解和追求乃至创意的体现,是他在师承传统的过程中,尽力博采众长,着意融会化合的结果。个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对书法艺术的解悟。在其书法线条显现过程的节律,在其线条递出而构成形体的匠意,在其组字成篇所形成的风情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与阐释。这令人感到他在创作之际,似笔随情走,因势利导,应机权变,任其自然。不分精神于“成法”的翻制,而与心灵的波动直相感应和冥合。这不仅在线条的律动与线条的组织上令人似有如是观,而且从线条划分出的“布白”来看,并不停留在将“黑”、“白”分布妥当的处在形式的认识上。他对通过“白”的妙造,即在那些线条还抽象的“虚”“无”之处,凝注神思,创造意境,有着较为强烈的意欲和追求。他那书法的意味、气脉、韵致等,很大程度上从“白”处展现出来。他重视布白的效果,朝宁静、明净的趋向延伸,构成了自己的有意味,略显萧散的艺术形式。这种有意味的,属于自己的创作形式,使其心境与书境融为了一体。4 t: _$ G: f. j9 e+ b8 F
        书法的线条是书法创作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命脉。张继光的书法线条似清雅妍丽、矫健潇洒,线条中寓刚于柔,韧劲静清,跌宕有致,优闲不迫。其所牵引出的线条不似纯粹帖字胎生的表现结果,而是在以帖为主的基础上,合理的融汇了碑版中厚劲拙朴、入木三分,或许是带有些篆隶意味的圆浑沧茫之感,它不再是仅局限于清雅秀润,而是提升了内含蕴籍,显得更为质朴天然。结构之内,则聚散自如,飘洒荡漾,神清气和,机趣横生。引带与点画之间虚实辉映,主次醒豁。
$ f/ u4 [# {7 r% _3 \8 D        张继光的书法,能够登上艺术的殿堂,并能取得相当的成就,这与他学书的根基分不开。我以为这主要得力于他紧紧抓住了继承传统与深入传统这个主线,并不断使之得以延伸和光大。当然,张继光的作品里也流落着时代的印记,类似于当前流行书风的创作模式也在影响着他。可喜的是,他没有完全被流行所淹没,亦没有全部的接纳古人传统,他将二者作了较为恰当的调剂和互补,他没有忘记传统,也不敢忘记时代,因而他的书法情调中涵容了传统与现代,古人与时人的双重印影。至于在碑与帖的结合上,其作也会给人以感悟,他似曾主要的精力在帖学的范畴上下功夫,然亦曾对碑学有所较大精力的投入,因此他的书法不媚、不俗、不甜,有清气亦有拙朴,有丽姿亦有憨态,当属佳作。" J3 U0 C6 q4 w8 }3 U
        当前,书法倡导回归传统,期望张继光的书法尚待进一步挖掘古人,在传统这个深幽的海洋中再更为尽力地挖掘。当然,我们所理解的传统,不应是陈陈相袭,抱住古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所谓传统,而是加大传统力度,削弱时代影响,把根基再打得牢一些,博采约取, 参 酌造化,走出一条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的路子来,以彪炳书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3-1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继光书法三题

LBHIDDEN[0]LBHIDDEN[这个贴子最后由冯志刚在 2005/03/10 10:02pm 第 1 次编辑]
3 i2 s! c0 Y# ^9 N
* i) R$ ]( G4 U2 K陈 酿 的 味 道
4 E7 r: }! N6 K. `$ r           ——张继光软硬笔书法比较研究断想' m& g+ h' i- d- ?( I
·齐玉新; l6 Z. s4 }( ]" |: ]
近一两年我一直在苦苦的琢磨,硬笔书法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是以笔法线条为第一性的,还是以结体造型为第一性的?中国硬笔书法有了近二十年的现代发生、发展期,本来这些概念和审美上的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可是从整个硬笔书法的艺术发展高度上看还是难以定论的。硬笔书法毕竟是以毛笔书法作为母体艺术发展而来。硬笔书法的审美及其艺术表现观念的发展是和硬笔书法家的身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的。最初的硬笔书法家中毛笔书法家少,单纯搞硬笔的多,因此硬笔书法带有很大的写字成分,很注重使用书写的工整,强调实用性。进入九十年代末期,过多的毛笔书法家的介入以及一些有成就的硬笔书法家成为双重身份(软硬笔书法家),使得硬笔书法从创作到审美表现开始注重抒情性、表现性,书法审美的意味越来越浓。因而硬笔书法便开始进入了一个虽然表面看起来沉寂但创作深度很高的发展阶段。不夸张地说,双栖书法家在此阶段对硬笔书法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s' m5 _2 N2 |: c# o6 W! m- L
福建的张继光便是一个双栖书法家。我是从八九年和继光相识并成为好朋友的。那时他是福建上杭梅花山书社的社长,这个书社在全国有一些名气,搞了一些活动。我和继光纯粹是因硬笔书法而成为好朋友的,那时候他也写毛笔,但他的硬笔书法比较有名气,钢笔行草书带有明清小调儿的味道,好像是张瑞图加六朝碑版的那一路风格。造型倾斜、扁侧,章法错落、长短不一,在整个以清秀、工整、柔美为主调儿的硬笔书坛显得很突出也很不合拍。就因为此继光在硬笔界有一部分人很注意他而也因为此没有大红大紫过。充其量是一个有自己个性和独到审美风格的实力派硬笔书法家。因为硬笔书法作为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你走得太超前大家是不能理解和认识的,整个硬笔书坛是处在一种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谁也无法断定谁或那一种风格是成功的。
$ \1 v$ z* U3 Y0 q之后的一段时间,继光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毛笔书法当中,毕竟毛笔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有着相当深厚的参照系。他师从张海、余纲、林坚、邱能鲁,短短几年毛笔书法就入选了第二届新人新作展、第五届中青展、第一届正书展、第一、二届楹联展等,加入了中国书协。而后有六七年的时间他又从书坛销声匿迹了,只是知道他调到了县委宣传部,但没有具体消息。虽然期间偶尔来封简短的书信要我写些毛笔字送人没有谈别的。这两年我做中国书法家网站接触了福建好多书法家,从他们口中又知道了继光的一些情况,知道他创作的行草长卷入选了2001年由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专业最高学术奖——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去年冬天继光突然寄来一个厚厚的大信封,里面有他的软硬笔书法作品各5件,这时我大吃一惊:精彩!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格调超凡脱俗,写的不温不火,宁静中透出深邃,看起来这几年尽管像他说的几乎没动手,但他的思维并未停止,而是闭门于深山修炼了一身仙风道骨之气,脱尽了身上的流行世风。酒是陈酿的味道好,现在见到继光复出后的作品何尝没有这种感觉呢?细品继光的作品就是陈酿的味道:虽不浓烈但悠远,味道虽淡但韵致长!" k0 j* }: j; S; w- A2 l/ \
继光的硬笔书法是属于写气写韵的那一种,用笔极是简洁,线条干净利落,把起行收笔的动作完全隐藏起来,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倒像是弘一法师的那种静、闲、逸。这种用笔方法虽然看起来很一般,但是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和没有一种心境、没有一种审美上的追求是做不到的。艺术上越看似简单的越是最难以做到的,硬笔书法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探索和发展的时期,硬笔书法的表现技法更加注重艺术韵味了,继光的用笔是属于简、静的那种朴实,铅华洗掉了,剩下的是气韵!在结体上,他摆脱了张瑞图和黄道周的那种奇侧取势,更多的是揉入了六朝碑版恣肆烂漫以及平中融险。其实硬笔书法最抢眼的就是字的造型或字的势,我们都清楚中国人评价一个人的字好坏就是看你的字形安排得好不好看,而书法也是如此,就是看你的字形安排的有趣无趣、有讲究无讲究、自然不自然、符合不符合书法的审美要求。继光的硬笔书法结体绝对是属于那种看上去不是很好看但细品味又很有味道而且是非常有讲究的,是属于越品越有味道的那种。硬笔书法好像现在有这么几种风格:以势为主的,如明清调儿行草书;以用笔为主的,如取法二王和宋代的行书;有以韵取胜如现代变形风格的行草书和简远的小行草书,这类好像是从碑版及近代谢无量、弘一法师处吸取的。这类风格的硬笔书法注重的是意境和咀嚼感,是很文人味儿的田园式的情致。这种风格的作品似乎追求的有点像时下比较流行的“小资”一族。书家们过于注重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感受,沉浸在自己的笔墨情调中,静静的书写和抒发着自己的心境,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哗众取宠趋势媚俗的心思,这应该是最写意的一种硬笔书法风格和流派。这些年我比较偏重于对软硬笔书法的比较学研究,一是比较关注硬笔书法界新风格出现的原因和构成原因的探究;二是比较关注软硬笔书法书写现象原因的探究。尤其是对毛笔书法家的硬笔字很感兴趣,对朱以撒、王冬龄、武磊的软硬笔书法进行过研究。在硬笔书法家中我很注意陆舍无、周继中、潘峰结体与用笔的构成现象(尽管他们都写毛笔书法,但还是以硬笔为主的),像王冬龄的钢笔行草书我在网上发布后大家觉得和他的毛笔书法没区别,是啊,王先生用钢笔很好地表象了他的毛笔书法神采,但他的书写节奏、转折、气韵、线条质感是硬笔书法家表现不出来的,朱以撒钢笔书法的儒雅、淡泊、宁静是硬笔书法家写不出来的。所以问题还是在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修养上、理解上,只是书写工具不同而已。继光的毛笔书法用笔也是很简洁的,虽然毛笔书法的线条有着碑版与帖方圆并用的笔法和线条起伏的精微动作,尽管这些东西在钢笔或硬笔线条中很难于表现,但这些动作,这些对线条的理解还是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不自觉的运用出来了,因此气质便流露出来了,神采和气韵也就表现出来了。从软硬笔书法的比较学角度讲,软硬笔书法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二者还是毛笔书法是精深的本源,同时也只有对书法有了深厚的理解与把握,才会对精神、对线条、对造型、对自己要表现的东西有了一个更好的表达。毛笔书法是抒情的艺术,硬笔书法也是,关键是应该如何把握、表现、追求。 + b% ?2 J! S! Q2 u# ?. r, B# {
继光的硬笔书法走的是一种宁静的抒情之路,用笔貌似简单实则精深,他在硬笔书法上属于简远一路的,这是硬笔书法的一种风格,一种如同宁静的禅,淡泊的士的风格。我们因该从一些硬笔书法暂露头角的风格中敏锐的发现:硬笔书法真的已经进入了一个风格多样化、表现多样化、追求多样化的时期了,硬笔书法已经具有了作为抒情艺术所应有的成分了,硬笔书法会越来越具有艺术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继光书法三题

LBHIDDEN[0]LBHIDDEN飘然思不群
+ Q; g/ d3 M; m3 D' X" F7 o             ──张继光的书法   
/ A6 [  I& s( A( S·薛元明    9 [# g* T4 F9 I6 m+ G; n) Y% T
    闽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十多年前,在古田乡下一座平常小学中,一位书法新秀用心灵播种翰墨芳香,身居简出,如同闲云野鹤的居士,他就是张继光。作为书坛虔诚的探索者,继光二十年来以一成不变的心灵来直面所挚爱的书法世界。在他住所,几只随意搁置在笔筒中湿润的秃笔,几方摆在桌上朱红的印章和几桢悬挂于墙壁上用毛边纸书写的字迹,构成了他追求书法真知的氛围。近几年,张继光驾驭着翰墨方舟,已然成为闽西书法界的杰将。他的书法特色是“自然溢天趣”,自然稚拙、耐人寻味,结体稳健而不失流动,用笔干净利落,轻重变化自然得体而无柔弱之嫌,随意中机趣时见,毫无雕琢和造作的痕迹,顺势欣赏其作,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看似寻常却奇崛”。书法创作形式多样,但都错落有致,饶有生趣,一切得益于他临摹碑帖的百日之功,对所临碑帖的挖掘、提炼、取舍、吸收和升华。继光领悟古人智慧,注入自身的才情,来诠释古典的精华。: _2 H" }/ y" |+ c  P
    继光在自身的书法发展历程中,有艰辛的探索,有迟滞不前的徘徊,也有痛苦的裂变,更有闲抛闲掷的领悟。他是书道中不折不扣的文化苦旅者,始终在黑白的世界里流连,笔耕墨濡已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情节。如果不是出于内心真挚的热爱,断不会如此的狂热和执著。细说起来,他的学书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I: k8 Z+ J4 r# @5 B3 G
    第一阶段是弱冠之前。和一般的学书者一样,从唐楷入手,在颜柳方面下过很大的苦工夫,在家严认可的赞叹声中获得了极大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进而上溯二王,随即专攻米芾,从这些法帖中寻觅到书法真谛,为如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孜孜不倦,临池不辍,更可贵的是得到余钢、林坚、丘能鲁等名师指点,获益匪浅。他不囿于一碑一帖,广收博取,去芜存精,化为己有,以自身敏锐的感悟力来学书,大胆求新,力求在塑造自我个人面目,不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这些都是学书者必备的潜质。
7 u5 U5 U1 y5 m" b) c# X    第二阶段是专攻碑的阶段。汉魏碑刻是他最喜好的,如《张猛龙碑》、《张黑女》、《张迁碑》、《西狭颂》、《张玄墓志》和二  等,书风进而也从由单纯的秀美清丽变为高古俊逸。留心历史沿革的书法风格变迁,可谓是碑帖置换,最终相互交融的格局,这符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中和”文质互补儒家观念。继光学书虽从颜柳入手,但没有唐楷陋习,转学汉魏碑刻是他的明智之举,所以如今书作中多了浓肆的碑味。在他的书法特质中,徐生翁和于右任影响较深,线条气质,独具匠心而耐人寻味,内蕴极深不失空灵飘逸。这是历来书家阐释古典的难度,张继光以自身不苟同于世人的独特的视角领会到了这一点。
* y8 J9 C9 s7 g: o/ }  W: b    第三阶段是在他全国崭露头角之后却沉寂下来,远离喧嚣的书坛,品味着书法的博大精深,进入了冥思和深化的过程,选择灵动有姿、诡异多变的汉简作为取法对象。他奔放豪爽、不拘小结的品性与居延汉简草书、武威汉代医药简合拍,因而日夜揣摩,尽情地吸收其中的恣肆奔放、自然舒展的意趣。汉犊“随意挥洒、自然流畅、草率急就、不拘一格”的特点流溢笔底。为避免滋生习气,有意识地以《书谱》为范,借鉴两者的融汇和衔接,分析比较,见性适情,大胆取舍,不守成规。抛弃精熟的痼疾,以变求活,以变求雅,以变得自我。功夫不负有心人,顺利入展“兰亭奖”。- B( s( o7 j8 [! T" _/ t7 M" z
    时光如白驹过隙,流年逝波,曾经挥斥方遒的毛头小伙进入不惑之年,继光因为人生岁月的沉浮洗濯而日渐成熟,书法也正步入新境界。岁月陈酿,带走浮躁和不安,增予他宏远深邃的胸襟。在继光的笔下表现的不再是单纯岁月***,而是沉浮砥砺后如陈酿般醇厚。但不管怎样,羽化而出的依旧是荡漾着的古典情怀,是另一种景致,涵养了生命的感悟,对书法精髓超凡的领会。因为有艰辛的淬炼过程,透过人世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看尽落花无言而宠辱不惊。书法是心灵的写照,作品蕴涵创作者的天资、悟性、智慧和人生历程及兴趣审美意识。书家在具备了一定的笔墨技巧之后,最重要的是性情、修养和学问。只有具备了心灵的写照,才有个性的突出表现。继光以自身理念再现了传统文人不苟同于流俗的风神。8 r  x  M0 Q/ Z6 U# m& a6 p
    继光近年创作进入了不重外形而重内涵的追求,这是质的飞跃。形只是皮毛,精神才是内涵,是神来之笔,是独具风神的召唤。大道不繁、铅华洗却是大多数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初涉书法时,继光书法以外形取势,走六朝碑版的路子,追求险、劲、奇,味道醇厚,尤其是小手札一类的横幅行草书颇为上手。步入不惑之年后,创作不再刻意追求注重笔墨技巧和线条扭曲变形,而是变得浑厚拙朴、波澜不惊而含蓄敛致。结体正中求奇,寓静于动,虽信手写成,然机杼自出,自然流露,避免刻意的造作,作品整体气韵古朴,凸现了自身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 s* Q4 r8 X0 Y* \* k    继光立足书坛,靠的不仅仅是勤奋,我总以为,资质聪颖的天赋对书法至关重要。勤学临池虽是技巧锤炼的重要方面,但要独出机杼,非有超人的领悟力不可,否则难以达到高境界。继光的感悟力主要表现在他对先贤碑帖的独特领悟和把握,他多年来的艺术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张继光的作品自1987年在“东峰碑林”全国书法大奖赛中得奖以来,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在全国大赛中获奖60余次,作品入选入展第二届新人新作展、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展、94';国际书法大展、第一届全国正书展、首届全国楹联展、第二届全国楹联展以及日本“第二届国际文艺交流展”,《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报》、《书法赏评》、《书画艺术》、《青少年书法》、《青少年书法报》等全国30多家报刊专门介绍过他的书法和个人事迹。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龙岩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龙岩市书画院画师、梅花山书社社长。
2 Y. P" t' W% D7 c4 l  f" e# t' L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如今的张继光已步入人生黄金期,也正是艺术创作的高峰期。我以“飘然思不群”寓意其书,希望继光以鸿鹄之志实现离群之意旨,不盲从时流,能够在书坛独树一帜,闯出自己的天地,笑傲书林。9 P$ D' _! v; m1 ~6 H
(薛元明系著名青年书法理论家、篆刻家、 安徽工业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继光书法三题

LBHIDDEN[0]LBHIDDEN
1 ]# Y3 T1 t0 C, X* ]
! L% {% w. C- }: @6 n.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5 C0 P' T5 K: v! q6 I  t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0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继光书法三题

LBHIDDEN[0]LBHIDDEN
$ L- u7 N/ J+ j0 I

! Q4 p8 Q" z$ `5 B/ k' `# F  A(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继光书法三题

LBHIDDEN[0]LBHIDDEN
5 E! ?( }; y6 `! y5 F
. n8 c% x. I0 e7 f& [7 C9 \, O! g.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0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继光书法三题

章法上没什么说的。对于字我实在不敢恭维。不外乎走的还是流行书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张继光书法三题

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