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
- 注册时间
- 2005-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0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5-3-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画学研究的里程碑:张强的中国画学(七卷本)丛书出版
[UploadFile=C9BDCBAE_1109687227.jpg]
~" N% B2 ]5 a# A4 u) K
4 o2 j, F* \& [中国山水画学
9 r0 f$ H6 v2 E3 B6 M) j 目 录 - l$ |. m3 d% z! e* z, M# i
第一章山水概念与情境涵义- S4 K# A" k: w/ H
第一节山水概念涵义A——从崇拜到道德比附
7 |& \ a- U! }, s$ [" \. o1、“山”的基本涵义0 ?* f7 C r- m
2、水的基本涵义
& a P3 G b0 D3、“山水”涵义) ^& K2 \+ C0 D, C: U
第二节山水概念涵义层次B——汉字与语义指摄
' k9 r9 R8 w# m4 i9 W第三节山水概念涵义C――魏晋思潮与山水的赏会 $ ]* q% X% b- I
第四节山水概念涵义层次D――从绘画视角建立的相关文化系统: D2 \* w2 `. G/ |8 a9 S
第二章风水意识与山水画的自然取向) o4 r; E( u5 @+ k$ X( }, _
第一节风水的基本涵义
& G; i: p8 Y `6 {1、风水的基本概念: c, N% Y2 V7 P# ~; j$ K" }# z$ d8 K" ^
2、风水中的“气”) d k+ ?8 T6 Z* Z0 q, a
3、山水画视界中的“气”
3 i1 Z9 P2 i1 H第二节山水与风水中的阴阳涵义辨析/ i# X( i4 o a$ Y
1、风水中的阴阳- M! m3 s2 C0 V& f
2、绘画中的阴阳( q x% N4 }% T; V6 o
第三章山水画与风水意志
. s) i- u$ q/ Z' Z/ U" b5 s第一节形势与龙脉, R/ Q$ B% G0 B! x
1、龙脉:概念与涵义8 p; S1 i. r6 j
2、画中龙脉
6 ~& A4 @6 A3 R4 W" G: W. m7 A! [3、形势
) V2 ]4 M+ F" M0 M1 a第二节山水与风水中对于区域、节气认识" R2 R: ?! Y% ^; r' y( a$ W4 b
1、方位与区域
4 X1 [! k ]6 ~. V+ z1 ~2 B1 ?2、节气/ t$ [2 c2 B& a! a% E
第四章山水画目的功用与观念起源
* \' a) Q4 ?# h7 d7 Z) O# G, p) x第一节山水画的目的功用
) v1 |! x: t9 `$ _* V第二节山水画的观念起源与早期形态) \9 F$ J' a8 _+ a5 _- `
1、山水诗中的山水意志: k# f% @: \8 f( W
2、文论中的山水意识与美学倾向
8 x/ {+ y$ \& a0 ]) J% ]3、山水画的早期形态 `; X0 D1 e; X/ y0 }9 ]
第五章画体之别与山水画之南北宗
- z# h4 r2 }6 U7 r) c4 E. ?6 H9 k d% r第一节关于南宗的基本涵义6 j# J" H: w0 H3 q8 V+ y" L
1、南宗的建立- s* r) A$ z6 m1 U
2、南宗的基本涵义, L2 G7 D' J" h8 i ^5 [
3、南宗的简略演变与流传
" n7 @- n# B W, ?, b- e4、禅宗的文化智慧与意义8 F5 N: ]' n5 {; S9 @0 w
第二节绘画中的南北宗及其含义
9 J' e2 A' i5 q" l1、绘画南北宗基本含义分辨3 S& K3 m( ]% z; Q3 N2 }1 p2 `
2、绘画南北宗的源发与追认 D! K6 L3 z( X8 _
第六章山水画的谱系逻辑
. }0 Z2 X( ]# L9 z第一节南北分别与中国山水画品评的变迁$ a1 l% P$ V* u4 W
第二节南宗山水画传承与皴法的美学发生
8 ?* |! h- `+ |3 a& M1、皴法的前提
/ U, _/ P0 q5 Y& Q2、皴法的出现
8 Q, H' x4 u( n, L' i/ k3、典范的分辨
5 ~1 U5 h6 F I0 q% v1 r4、皴法的渐次谱系 n& m' V$ T# W3 C& a, x
第七章表现与观察的美学化方式
6 g1 [4 z) E; ~' m第一节山石的美学方式
. ] m/ E" U5 J3 v( l5 V1、作为独立表现力量的皴法 s! R* ~- b& \( A) J+ w
2、皴法名目与来源
; r' w, h2 Y+ {& k第二节林木的美学化方式; t% U& D) i( L
第三节山水画的观察与透视方法
+ I7 v' }7 E2 w# B8 `, S1、“三远”分辨1 _0 |6 n: K8 A8 t9 ?
2、比例与空间的营造2 D) ^! u8 ]4 g6 ^& B; G, F* I
第八章山水画学系统的认知与构建: Y5 r1 a O% M3 _. c
第一节古典山水画学系统的建立
. [7 E' X% I0 a1、一般山水画学系统的构建
% n4 A1 u" B/ `* S. t第二节当代山水画系统的认知与构建
+ k5 ^, X {. @! q4 @" J M1、词语中的山水* E( m; P# {$ @0 H! P& E l- \8 i) S! A
2、文本化的山水
' G) F' Z* B* H+ r. A4 z3、原始文化情境中的山水' x, @7 M6 [# j$ L+ r# H4 `
4、南北人文差异与佛教智慧的观念导入1 i/ L' K3 p e; N4 ^7 A. K9 P8 {
5、美学化的技法* v# G% f, b6 @2 l
6、山水画的观念起源
" ^! ~. k/ H F7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