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107|回复: 3

软弱的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0-7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长期以来,书画类报刊上既有深度又有文采的批评文章,实在是少之又少,而吹捧讨好、溢美谀媚的廉价时文常常连篇累牍。高帽满天飞,大师遍地走,读后每每叹气,苦涩莫名。“畏大人”、“为尊者讳”这一套,批评家及书画家被“圣人”调教得算是可以。
+ s6 D' a- N2 D2 l0 q    我常感到,同样是批评,书画批评界同文学批评界不可同日而语。文学界有权威而无文霸,没有不可以指名道姓批评的人,从鲁迅、郭沫若到王蒙、余秋雨。批评语言可以缙绅袍笏,也可以俚俗市井,只要能搔到痒处或真诚地寻找痒处,而不是胡搅蛮缠,庄谐都无不可。因为权威不是圣人和完人,难免缺点错误,当然应该也可以批评;因为人的才德又确有高下,当然权威客观存在也批评不倒。
" z( v7 m2 l/ j$ H. r    相形之下,书画批评界就愈显浅俗和小家子气,专业水平和胆识让人不敢恭维。个别鹤立鸡群的优秀者、敢言者,甚至有当被告、吃官司之虞。这种生态环境下,怎能奢望艺术创作上出精品!
4 T' i% l8 n1 e    前段时间读《美术报》,见梁培先《谁在撒娇》一文,尖锐泼辣,亦庄亦谐,文彩斐然,是书画类报刊上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可是立刻有人出来指其为“人身攻击”和“骂人”,真让人无可奈何。7 Q, d3 b/ k; c0 e0 O$ R
    曾在一篇文章中读过这样一件事:街头上甲乙都大骂对方为“儿”,双双恼羞成怒,正要撕打,有人冲到两人中间说不要打,你们俩都是爹,我是儿,行吧?结果甲乙双方赧然而止,干戈化为玉帛。市井匹夫尚有如此识见、如此胸怀,文化人不是更应该识其大体吗?咬文嚼字、断章取义、鸡肠鼠肚,批评能够繁荣兴旺吗?批评像个老太监,有气无力,四面陪笑取容,创作还有什么希望?不觉又想起几句老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N6 A% P9 |) B6 w& t; n" e% e( ^7 w
    5 o& a4 r$ Q& t' b
    ) J; _4 Q- a: _0 y: n. c
发表于 2002-10-7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软弱的批评

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1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软弱的批评

书画界的批评现状与它的教学体制大有关系。
! J8 y* e! E5 o6 Y$ Z传统的教学法都是师付带徒弟的方式,学生都说师付好,师付不会说徒( H) y7 f# C( g4 D: a7 y, G* |
弟不好。就是有一点瑕疵也会带过去。长此以往,老师会说学生真“懂
" }6 O2 A% r& [. Z' a. r! g事”,学生也会感激老师的提拔。再以这样的处世方式对待同道,相互' S4 Q) t6 n# N5 w. K7 }
影响,再达到“普及”。然而,艺术和别的学科有不同处,虽然也有基本标准,但流派太多,不好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1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软弱的批评

羽一先生,我觉得是文化界总体的不健康,: z9 T. [) \' @9 h
文学批评圈子是很能养活一些人的,所谓不避尊贤,是读者兴趣趋向所致。而书法的评论,还没有依托读者市场,所以评来评去都是客气客气,大家爱看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