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384|回复: 13

林散之手扎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2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1
3_1968.jpg
3_196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4-3-2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手扎选

2
3_1968_1.jpg
3_1968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手扎选

一派长者风范!平和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手扎选

下面引用由烟雨江南2004/03/21 07:21pm 发表的内容:( ]( r$ C. f$ u
一派长者风范!平和间远!
    不仅体现在书艺上,还体现在人格上!
/ F+ ^# s+ E; e# i0 Y2 d( m   “谦虚使人进步”一语非假!成就越大态度越平和,反观有些人呢?唉-------- :em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手扎选

我只见过林老的草书,行楷却是头一次见到,用笔老辣,篇章布局以及对笔墨的驾驭尽入化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手扎选

大家可以把陆衡编辑的林老的《笔谈书法》看看,语言平淡,却多有灼见,不象有些所谓的书法硕士博士教授博导尽用些洋词涩语糊弄人,动不动就是一个“文本”或者“架构”或者“解读”,故弄玄虚,欺负俺们乡下人,书读得少,看不懂。还有那些所谓搞现代书法的,要么字写得大得要死,要么学一些冷碑怪字,我就纳闷,中国书法难道非要这样才有出路吗?历史上搞突破,搞创新的人是有,譬如杨维桢,譬如扬州八怪,功底学养都已经很厚了,但他们的写出来的东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又怎么样呢?我想,用时髦的话说,顶多也不过是个现象而已,影响又怎么样呢?即使这样,他们的字我们还看得懂,前段时间《美术报》报道王冬龄用30张八尺宣“创作”《逍遥游》,王在谈论“创作体会”时候说感觉到那时侯自己已经“物我两忘”,真是狂妄!王自称受过林老的亲授,书法境界与林老相比差距怎样自不必说,单就怎样看待自己的成就方面就没有学到家,历史上的《兰亭序》《祭侄稿》等不朽法迹,似乎都没有写过这么多的纸张,我羡慕呀!真有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手扎选

我们家乡有个老前辈,七十年代就是“西泠”成员,和沙孟海多有交往,作品曾多次展览,那时和刘江就常在一起,30年后,他看刘江的作品,只摇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刘江的东西以前还能看懂,现在直接看不懂,写了一个“面”字,居然画了一个人脸,我听后,大醵~~~~~~~刘江何许人也?我不说大家都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手扎选

下面引用由郁台2004/03/22 10:27am 发表的内容:
' Z* k+ z5 K3 X' R7 O大家可以把陆衡编辑的林老的《笔谈书法》看看,语言平淡,却多有灼见,不象有些所谓的书法硕士博士教授博导尽用些洋词涩语糊弄人,动不动就是一个“文本”或者“架构”或者“解读”,故弄玄虚,欺负俺们乡下人, ...
2 e6 `5 _1 |2 X! @8 P3 W
转过来看看:2 z9 ?! m6 b/ x* G
《逍遥游》创作手记 2 l0 |, n! J) U: i+ `1 K4 o. Y
王冬龄 2004-1-24
5 U+ J- a. E: B0 h  我虽然喜欢写大幅的字,但这次巨幅狂草比以往的任何一幅都要大,超出我的预料。也就是说,当初不是我来决定要写这么大的,而是学院为了庆祝75周年校庆举办“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邀请展,才改变主意。我原先准备写“西湖十景”,后来大展策划人许江院长讲:“还是写一面墙吧。”这面墙是版画系大厅的一面墙,原计划在这厅内做一个有关书的装置作品,与我的草书相呼应。量了一下墙,有7.5米高,12.5米宽,是我写字以来最大的一幅,很有挑战性。这就是巨幅狂草的缘起,没有这个“缘”,我自己还不会去做这样大的作品。5 w4 o6 u+ C8 t- i2 T6 |  p3 r
    准备工作费尽周折,从定下方案到实施创作不足一个月,时间很紧。先是准备纸张,如果用4尺宣拼接,那就将近100张,后来以8尺宣计,用了整整30张。随之而来的是创作环境的问题,学校领导安排我在新的专家楼大厅创作。这个地方挺好,大厅里三边是落地窗,钢架青砖,窗外是一大片竹子。室内空间有三层楼高,地面光洁,比较安静,适宜于创作大幅作品。然后准备文字内容,经过斟酌,决定书写庄子的《逍遥游》,从开篇到“小大之辨也”,共500多字。因为这篇文章语言闳美,气象阔大,文意深刻。特别是《逍遥游》所提示的那种自由自在的境界,既是人生的境界,也是艺术的境界,这刚好与草书所要求的心手双畅天人合一的境界非常相似。最后一项准备工作是磨墨。2003年11月3日,家里的磨墨机磨了七八个小时,同时请研究生课程班周宏图、王涛、翁志飞、蒋冰、楼晓勉等同学磨了五六个小时。
+ r" y5 q4 \8 b& B" s' D# o    前几天,我熟读《逍遥游》,再用钢笔打好《逍遥游》草书小样。11月4日上午8时,我带上墨、镇纸、毛笔到学校。到了现场发现毡子不够,书法系二三年级同学把毡子都拿过来拼凑才够用。这个场景也使我感动。大约9∶15就开始动笔了,专家楼大厅高度有三层楼,但地面空间不大,不能同时摊开20张八尺宣,只好先摆12张。我请鲁大东端墨盆、王海明端水,这样可以随时调整醮墨。写了一行(大概20多个字)之后,感到字小了一点,未完全放开,于是换纸重来,重新开始之后直到结束,只花了两个小时多一点,而我原来估计需用4个小时左右。在写的过程中碰到最大的问题是毛笔开叉。我带到现场共5支大笔,想不到所有笔都开叉,在用笔技巧上,就要控制开叉。而且由于当中不断换笔,所以线条就更丰富,但这不是一开始就设计的,而是“无意佳乃佳耳”。在整个写的过程中,我也被《逍遥游》的文字、境界所感染,写得很狂放,无所顾忌。刚开始严谨一些,越写越放开,写到一半过后的“千”字时,一长竖使我完全放开,从“千”字向下用笔更加松,更加随意,围观的师生鼓掌了(想不到人来了这么多)。在写“以五百岁为春”这段时,一气呵成,大家的掌声再次响起来,我心里很温暖,似乎他们把我看成歌唱家一样,发挥到了最佳状态。后来在写“年”字时候,这个字有两米长,写最后一竖时,动作敏捷,退步向下刷笔,获得满堂彩。如果说前面还有些拘谨有所顾虑的话,到这时已充满自信。到后部分,我脱口而出:“这里需要一个胖的字。”同学们笑了,于是就把“鹏”字写得很“胖”。后来却碰到一个问题,原定书写文字写不下了。我临时决定,写不下的部分写成小一点的字,这样的结果,最后两行小字反而增加了丰富性。当时围观的同学很多,但自己写的时候是完全在书法里游弋,忘我了。自己全神贯注地纵情挥洒,我也感觉到我的挥洒给大家的感染,而大家对我的期待、欣赏、愉悦的友好情感,又深深地感染着我,沉浸在这种充实和谐的氛围中,我真正达到《书谱》所描述的“心手双畅”、“物我俱忘”的境界。  N; L. |, W8 D+ V0 h
    第二天本来不想写,人有些累,但又觉得意犹未尽,同学们鼓动我“要一鼓作气”,于是继续创作,因为“地之缘”巡回展的需要。第二次再写的时候,是24张八尺宣,文字内容是一样的,这样就改用小一点的笔写。许江、邱志杰、吴美纯、高士明都来看了,邱志杰并且作了录像,他说:“应该把摄像机的镜头放在毛笔上。”这话很有意思。这幅狂草写得很顺手,前后始终用一支笔,也不开叉,墨韵效果也发挥得特别好,字数也正好。不到两小时就完成了第二幅《逍遥游》的创作。
5 l" I! y, [; m, p; X! j1 C. ]    这样的巨幅作品装裱难度大,很费劲,上墙时必须搭四层脚手架,装裱工人很辛苦,要把30张八尺宣拆开来,再一张张裱上去。装裱上墙后,气势很大,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胡巍为两次作品拍照,一张一张地拍,然后接好,看了两张照片,自己感觉第一幅《逍遥游》有些晋代索靖《出师颂》的气息,第二幅《逍遥游》则倾向于明人草书的气度。大家认为虽然第二幅精致一些,但第一幅震撼力更强,气更旺。因此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将第一幅制作成2004年的年历。
5 X5 ~/ z% K' t    在大空间里写狂草,这么多人看着,大家给我长气了。创作过程气很旺,但创作是艰巨的,好比跳远,从这个悬崖跳到另外那个悬崖,好像不可能,惟恐失败,但终于跳过去了,心里一切释然。这颇像庄子《庖丁解牛》中疱丁解牛后踌躇满志的心情。写了这样的大字后,很过瘾,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也像大醉一次之后,酒量变大了。说到底,关键还不是作品大,关键在于大而能够“法相尊严”,这就需要真正的功夫,为此我要感谢恩师对我的教诲。我几十年如一日的临池,传统功夫的积累在这次创作中得到了回报与体现。这一次的巨幅创作既是对我传统书法功力的考验,也是一种现代书法精神的展现,在我看来,《逍遥游》不仅是现代书法,也是传统书法,说其现代是因为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富于行为艺术的特质,把中国书法的书写过程以狂草的方式在行为艺术的范畴里展开。这是一种贯通,也是一种超越。创作完成后,体会到“神足气旺”是大幅作品的根本,创作时我与观众气感相应,也就是与“审美受众”形成互动。我想古人所谓“若有神助”,也许就是如此吧!
# d& y1 v+ K) F% k: o) B+ `* f   
& c, A* s, j6 j  王冬龄; \9 F4 Y* o3 C+ b& ~
   
" p+ C. B+ [5 m, B, z5 n6 W9 j  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杭州市书协主席
% n+ S+ U) e" [6 C, X
- y/ ^" H2 E  S  ]$ V$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手扎选

醇厚平和.好字!
* A. _/ p- l, J( |2 R! U0 Z現在那些喜歡張牙舞爪, 火气十足的真要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手扎选

能看出来林老学什么的吗
; S9 T  `0 k5 v7 Y我觉得褚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