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AK47

【中国书法面临的环境及前景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9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群贤毕至 的帖子

看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都市化生活的泛滥,人们对传统性书法的欣赏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现代化的推进,会使人们挑战传统,这并不奇怪;现代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又会使人们挑战现代主义,这更不奇怪。在西方,曾挑战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已经走到尽头。有两位代表人物,“以塞尚为代表的形式化的‘为艺术的艺术’和以杜尚为代表的观念化的‘反艺术的艺术’这两条现代主义之路已殊途同归,一同走到尽头。”随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却走上了一条“反对极端、追求折衷、不尚单一、力倡融合的多样化道路”⑾
1 Y' l5 f: F) O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现代化的发展和竞争可能使人们并不感激现代化:生活愈来愈都市化,喧嚣、污染使人们产生窒息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心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用品愈来愈加工化,化学化,精细化,雕饰化,天然的东西离人们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一方面会表示讽刺、不满、喧泄情绪、玩世不恭;另一方面,“重新将目光投向五彩缤纷的人间生活,投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⑾
[/color]----------雪甫
1 F  Y$ p: t: m& Q4 h0 ~' Z
( F. o+ c# F# P0 j. k& \5 O1 D- `[ 本帖最后由 群贤毕至 于 2006-12-19 21: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群贤毕至 于 2006-12-19 21:57 发表  z3 E; I0 |( |) B1 y
要看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都市化生活的泛滥,人们对传统性书法的欣赏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现代化的推进,会使人们挑战传统,这并不奇怪;现代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又会使人们挑战现代主义,这更不奇怪。在西方,曾 ...

- P" r1 k, T" v3 }, `% E) T% _8 F% J6 B为什么不到云南旅游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2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灌水圣 的帖子

③    作者释言:当中国确立走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对外开放溶入全球化浪潮的格局后,由这种时代背景催生的城乡各项改革,能量惊人,其奥密在于解放了人的个性,使人得到发展。人们摆脱了各种羁绊,有了发挥才能的自由,创造着新的文明,百年中国终于走向良性发展轨道。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创造和接受了一种泛化的大众文化。在体制的默许和市场力量的推动下,逐步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由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撑而占有了最大的市场份额,直接影响着最广大的城镇市民、打工族,学生、工薪层和各类人群,迅速兴起。   . Q, A8 `5 _  @( B' W
尽管这种文化形态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信息性、科技性、商业性和产业性,具有强烈的实用功利价值和娱乐消遣功能,具有批量复制和拷贝的制作生产方式,具有都市化、市民化、泛社会化的审美追求,具有快速、直观、应时、随意的创作特点,具有主体参与、感官刺激、精神快餐和文化消费的功能,特别是“具有与西方后现代文化及广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契合性和呼应性”。④ 所有这些特点,不仅在卡通片、警匪片、通俗小说、摇滚乐、流行歌曲、霹雳舞、行为绘画、实证电视等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而且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和市场背景下出现的常规性的电影、录音、录像、电视、书籍、广播、报刊等中,同样可以看出来。
+ k2 v. O' d% V2 N$ r各国学者对大众文化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阐述,但有目共睹的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飞跃发展,人类文明成果日新月异,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的高度发展,促使人类文化走向泛化,人类的文化重心也由思想精英型走向消费大众型。这是一场审美日常化的变革,“使神圣美学世俗化、高雅艺术大众化,其变革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市场资本和技术文明的控制,并非历代启蒙主义所期待的文化自觉。”④在今天,消费成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神话,它不仅可以用性和暴力满足人们的欲望,同时也可以用世俗化的方式溶解经典艺术,使其纳入市场的范畴,变成消费对象;市场是传统意识形态最有力的解构力量,它以世俗化的方式拆散了历史曾赋予艺术品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它单一的意识形态指向逐渐脱去,已不止向人们述说那曾经存在的高于天的革命理想。
1 y( w1 k3 k1 [+ g" Y, w2 ?+ c这种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的和电子的)如微电子技术、卫星传送技术、光纤通讯技术、光储存技术、激光照排技术、数码成像技术,电视、传真、可视电话,因特网等为手段,以商品的市场化方式来运行。使大众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那些几乎一夜之间遍及城乡的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茶座、酒吧、夜总会、书画廊、会所、洗浴城、发廊等等,都借助现代化的媒介传播复制等手段,散发着“感性愉悦”的气味。它以自身的功利性特征和世俗化倾向,冲破文化特权和文化偶像的限制,使文化的发展从此转入多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并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存状况,有效地实现了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与统一。它是一种消费文化,它消解崇高、消解精神,消解意义、摧毁传统文化的一些审美规范,使文化从一种教化工具和审美形式,逐渐过渡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和消遣方式;它往往使神圣化为乌有,使理想变得平庸,使空虚得到填塞,形成一种很大的社会氛围,引导着社会审美的走向;它使文化产品日益蜕变为“消费品”,从而将一切文化行为和文化经验统统推入商品的洪流。……--------雪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群贤毕至 于 2006-12-22 18:15 发表9 y0 j; D' y2 L% |) U) H! L
③    作者释言:当中国确立走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对外开放溶入全球化浪潮的格局后,由这种时代背景催生的城乡各项改革,能量惊人,其奥密在于解放了人的个性,使人得到发展。人们摆脱了各种羁绊 ...
2 X8 \; Q& N7 B. s- m! g. |- T
讲的不错,编辑得也很好,学术味道挺浓的
% ?) _# O% Y8 N4 q( a+ }* b只不过,注释的时候,编号有点混乱6 k: t8 z6 X1 ?9 J$ K( G3 I
等我先仔细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和你什么关系?还是重新起个贴吧,我有点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灌水圣 的帖子

书法是手工艺术品,用的宣纸是手工做的,墨也是手工做的,毛笔也是手工做的,砚、印章都是手工制的,装裱更是手工的,而且样样都是艺术精品。这种手工制作性,处处留下古老传统的色彩,时时散发着自然天成的味道,再加上各种艺术气味,如山林气、庙堂气、书卷气、天籁气、田园气、金石气等等,使得书法作品在各种艺术品中独具的特色。书法作品的传统文化特质、手工工艺特质,正好可以治疗和弥补人们的现代化病症,满足人们崇尚传统、回归自然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巨大的。
, C3 y/ @+ I; z8 Z8 q书法需要老老实实地继承传统。世界上不是样样事情都可以创新,比如说对文物的保护就是一项“守旧”的事业。文物的旧貌保护得愈好,愈是有价值,(文物)愈是有生命力,人们愈是喜欢;艺术品的传统民族特质保持得愈好,愈能走向世界。云南有个古老的村寨香巴拉,房子都是古老的木屋,一经发现,顷刻间,每年旅游者达到几百万,由于它偏僻因而没有被人破坏。另有报载,某地一古镇,本来可以作为旅游点来开发,然而当地领导为了形象工程,大肆扩建,挖掉青石板,铺上水泥路,彻底破坏了古镇的风貌,没有守住旧的东西,使当地失去一文化胜景、大财源,现在悔之晚矣。种种事例,枚不胜举。
--------雪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j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是一篇叫人读后受益匪浅的文章。笔者对现在书法所处的大的社会环境和艺术环境的分析是很透彻的。可谓是一枪见血。我也很同意笔者的观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样重要。同时,我们要守住我们文化自己的特点,越是自己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用在文化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书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变化,是符合其自身规律的变化,不是喊着创新的口号从外界强加的变化。创新不等于让书法按照我们设定的轨道去改变,那样的创新无异于破坏。文化的改变和发展是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准备的,切不可操之过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3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yuzhi (质之)
% G( U8 I3 E8 \6 h- o4 `# z) `* {6 q八品墨客
6 x* T, o8 @( c& Y6 f$ S

( m* w) M$ _) e-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N( `& W: W8 v5 i;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  I/ N+ [5 M: H* N8 T. |
% _# a) i8 D: N

, l  T3 ?  U6 w/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d' d5 E8 r1 o9 h( I3 }9 L

9 ]' c4 x) R3 O6 N4 ^6 EUID 13820" t/ Z7 @: v5 e" Q
精华 1
9 `8 L1 G. X0 F2 Z# d+ C/ x积分 858
  ]. q. j6 j) \. c+ M帖子 384
: d/ p* x. N$ v- {3 F4 D阅读权限 40
9 ~1 u# r9 c. x  h: d+ o注册 2006-3-2
$ {' X5 v7 ^! k' s- p. I状态 离线 0 |$ v5 b- c0 m
#28  v1 v9 U( C7 ]3 x
发表于 2007-2-1 18: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 k- a% E( r, y( @3 W& a9 P2 s7 C# d
3 \/ l5 w# S8 @/ ~
我觉得这是一篇叫人读后受益匪浅的文章。笔者对现在书法所处的大的社会环境和艺术环境的分析是很透彻的。可谓是一枪见血。我也很同意笔者的观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样重要。同时,我们要守住我们文化自己的特点,越是自己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用在文化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书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变化,是符合其自身规律的变化,不是喊着创新的口号从外界强加的变化。创新不等于让书法按照我们设定的轨道去改变,那样的创新无异于破坏。文化的改变和发展是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准备的,切不可操之过急。
2 M' Q. ?3 U7 r" N
/ ^! @% y! a" q4 V) F

. ?- X/ m( G2 h( r$ @# H" t
  ?  K& u: x, L8 E9 D7 E5 ^. L5 M1 c

8 |4 o3 x8 D+ z8 B" {2 c2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h" A5 i* S  J2 F) [愿与书法同道切磋,共同进步!电话:0632-6060709,电邮:pleasewrite@sohu.com% v2 x2 h  q! e# p

7 H1 z! v# i! V2 d. g
7 |8 n6 k' c: k( u. h[ 本帖最后由 群贤毕至 于 2007-2-3 19: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3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群贤毕至 的帖子

qiaodezhong ! H0 k  W+ \# E5 J2 I% {9 O, y

) ?. u& K) c! U+ f9 n, Q6 A+ K六段
; H8 D( G4 I! \' e& X0 U3 g$ Q4 E% q1 v5 ]/ W; N. u
) S4 ^' Z( j. h+ R; B4 Z5 S

" D! n* c# `3 K& a7 `
$ W/ o% N& F. w# f# nUID 44389
( A# P( K1 M& e) U! V精华 0
! p% p0 {6 p# x  Y积分 2570# Y4 t( u! l* W# W
帖子 253
; W/ ]8 c( ~0 S阅读权限 120
. H" p8 w! c1 N) f9 ~  r; o注册 2006-11-169 W7 K2 n5 j& E9 C3 ^% I) K
状态 离线  #26发表于 2007-2-3 11: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 l( V# j) ~* c! e) E! i好文笔 实在精彩 可传后人
( g2 A& P7 f6 \- ~& z2 _) @
$ C( P, e% x5 E9 M. d$ D& `

: N7 p* O# m, f. O0 h1 u& r6 ?
( G5 h9 l2 @- M- I& Y5 z; a) E& r% l+ r  L! S) g

2 v0 H/ r: I- I0 m$ {: Q乔德忠(泉鑫)& Y- d; z8 D9 H. d
山东烟台开发区3-3艺术馆3楼(264006) 0535-6377500
8 t# o+ d' W/ B6 p- t: I, {周日手机:13884935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