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4803|回复: 11

从新概念篆刻扯开去 □蔡树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从新概念篆刻扯开去 # b5 g! G; g* l9 |& D
□蔡树农  
! a8 A; z$ B* o/ U  和轰轰烈烈的书法运动不一样,篆刻艺术的当代发展并不借重篆刻理论的先行或先导,奇怪的是,当代篆刻艺术的代表作家的艺术理论素质却普遍高于同类书法代表作家,甚至他们整个文艺修养也都盖压书法伙伴。篆刻家的“厚重”一方面令书法家的“轻薄”相形见拙;另一方面,篆刻的创新似乎不像书法创新那样显得郑重其事。篆刻创新的维度无论是转向传统或现代,它都能和谐发展,篆刻界的“现代派”言行几乎不与古典传统冲突,也许,篆刻艺术代码的神秘性、遥远性、生疏性帮助篆刻走上了一条纯粹的“篆”与“刻”的探险之路,它一定指向成功,但取得成功的方式方法却各有各的招数。% R1 c8 z! ~- U4 K5 X
  在当代篆刻艺术发展里程中,’96全国新概念篆刻展是一个里程碑标志。10年之后的今天再去审视“新概念篆刻展”发现,“流行印风”的主力干将,差不多10年前已经聚集在新概念旗帜之下,“流行印风”理论上零散琐碎,缺乏系统性、不完备的作派,原版克隆新概念;新概念时期的许多预言,首先是写意印风的主打开拓成为现实,篆刻的形式革命史无前例地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0 K3 _% V5 Y6 r* {( X. J& ?7 H, O
' m3 p* X1 d% T3 U
  除了众所周知的韩天衡、王镛、石开、刘一闻、祝遂之篆刻五虎将,历历可数的篆刻界精英作家异彩纷呈:李刚田的生涩平实,朱培尔的烂漫天真,来一石的浑穆圆融,马士达的野纵放旷,叶一苇的诗情画意,王丹的朴素灵巧,黄惇的苍润温丽,陈国斌的神出鬼没,葛冰华的机智奇怪,徐正濂的清脱方正,鞠稚儒的雍容富贵,张索的冲和练达,林剑丹的古色古秀,曾翔的诡谲明敏,吴子健的沉郁蕴藉,魏杰的豁朗疏快,程风子的跌宕开阖,林健的舒徐典雅,余正的和淡婉转,傅其伦的盘叠娴熟,刘江的严谨雄茂,戴家妙的涩腴互参,张公者的幽默傻冒,徐庆华的爽洁从容,戴文的松秀端庄,许雄志的健挺酣畅,徐海的恣肆张扬,戴武的如意自在……一个时期,流派荟萃,东西南北,众声喧和,篆刻的繁荣以风驰电掣的超速度突飞猛进。5 s" C8 d: N" }+ X
5 G1 q8 H4 K; [0 B% M% I) Z; N
  如果说秦汉,乃至秦汉之前的篆刻(印章)是出于生活的实用而存在,那么宋元之后的篆刻,相当长时间内是出于艺术的实用而存在,尽管这期间参与篆刻创作的主体已经得到改变,但“文人篆刻”的实践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篆刻的实用性,只不过它是从“执信”“凭信”的用途转移到为书画服务。我们可以不必讳言篆刻诞生之日起即有自身的独立欣赏价值,篆刻在明清朝的复兴大大提升了篆刻作为“艺术”的地位,诗书画印的提法便是佐证。明清大量印谱的出现,应该是篆刻欣赏独立性的一个信号,同样,信号的另一面信号是集古印谱与篆刻家个人创作印谱共生共荣,它带来了一串问题:有了独立的欣赏价值,是否意味着篆刻的创作就一定是独立的?印谱的出现是划分篆刻独立的标杆?文人篆刻与工匠篆刻的“创作”是决定篆刻性质的抓手?为什么明清朝对篆刻(印章)的欣赏方式是印谱而不是唾手可得的印屏?明清朝文人普遍眷顾篆刻的动因是欣赏它的艺术美还是实用美,或者是欣赏篆刻印材及篆刻印材的史料价值?明清时期对篆刻的审美认知有限,连赵之谦竟不辨封泥为何物,遑论其他。6 [! F6 V- Y" }8 T; z: _% Q" [3 C
, ~" I3 m# o4 O
  继续追究明清篆刻的发展,自觉意义的写意印风的出现仍与书画创作密切相关,写意印风一定方面说是写意书画的产物,是写意书画的需要催生了写意印章,而且,多半只有写意书画家自己兼擅写意篆刻才出现这种情况,像扬州八怪的高凤翰允称典型。所以,考察明清大量传世大写意书画作品,书画风格与钤印(篆刻)风格非常协调的依然少见,写意篆刻与写意书画在同一画心上要完全对称一致不很现实,原因除了上述,关键是写意篆刻、写意书画的写意“内容”的巧妙不同,如果写意风格相冲,即使是写意篆刻也未必适合所“服务”的写意书画,只有那些书画印俱全的“作家”以相统一的风格贯穿写意的画心,书画印和美可能性方始增大。& l# Y: ?2 u( J; ?
. V) m9 A2 z0 H$ X8 _- W. a% c) E
  据此,我们认为,写意印风,尤其是大写意印风的当代狂飙运动,一方面是基于对写意书画的反叛,另一方面是基于对当代展览(厅)文化的臣服。写意印风几乎是在没有倡导的前提下,率先在民间壮大起来,写意篆刻的一夜走红,与其说是吻合“笔墨当随时代”的怪圈,不如说切合它压抑太久、迟早爆发的“本性”。任何艺术发展的高级阶段,往往难以避免遭遇写意。中国艺术一贯以写意著称,写意甚至就是中国艺术的代名词。写意印风的风起云涌,是中国艺术对世界艺术当代发展的最大贡献。不管时下中国书法的评价如何天花乱坠,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肯定不在当代,中国书法的杰出成就肯定也不在当代,汉碑秦刻、魏晋墓志、敦煌遗书、唐宋气象以及元明清大师早将书法园地的角角落落遍植了千花万卉,“后代”不容插足。篆刻艺术当代的幸运,多半是长期实用附从命运的因祸得福,它能在极其短的时间内登临写意创作高峰,说明篆刻艺术的艺术语汇的积蓄相当丰沛,没有篆刻艺术语汇自身的深厚宝藏,仅仅依靠外部力量是无济于事的。最感欣慰的,写意篆刻大厦的营造的建材构件,基本都是原生态的中国货,而且至今尚有许多“备件”尚待开发利用。大量边缘性的准篆刻艺术语汇的吸纳,更为篆刻创作平添了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与以往写意篆刻恪守篆体单一性的区别在于,一是尺幅的成倍扩张,二是篆体语汇的混用,三是篆刻形制的夸张变形,四是缀饰符号的出现,五是现代性的跳跃闪光。篆刻语汇的借镜对象到了无所不揽的地步,篆刻的写意倾向还从印面延伸到边款,边款的入款文字字体无体不备,边款的裁式样貌无奇不有,呈现以实践为旨归的创作特征。姜夔《续书谱》:“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写意,作为篆刻的一种精神,从本质上影响了篆刻发展(包括工稳一路)的进程,虽然突破的重点是技法,但技法的突破,正是人的观念的突破。篆刻人终于知道,篆刻的写意性是与生俱来的,它没有理由不能独立观赏。如果梳理古代篆刻,篆刻的写意在篆刻的初始便萌发了。写意是实用的需要,放弃写意也是实用的需要,而今天“回归”写意则是“艺术”的需要,是篆刻艺术的天然使命,是实用写意篆刻与艺术写意篆刻的分野岭。3 V) v+ k4 h3 Y* u6 Y4 c
! Z6 y- x8 l# V  }; d& {  }) l8 L* }, S1 j
  当代篆刻家钟情写意的结果是,篆刻风貌众多,名家如云。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0 F+ ~# M0 q5 ~  R5 U* ?8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W: b; i  e+ N0 C0 A! M6 y. T: V6 m
 祝遂之 篆刻
) [8 s; s5 c+ a. S. j* j  释文:江山如此多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2 `2 @3 _2 Z# w5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f8 d% n  q5 w" y# v. A# s$ b+ k( u
 朱培尔 篆刻
: a, i9 N7 D; y0 Y' b/ U4 _  释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连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u# _8 l6 H2 G; x( L+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_0 [9 _4 N( o" k戴武 篆刻
7 S6 z4 c; _/ X" n. I9 l  释文:出奇制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1 B" o/ P2 I5 R% z;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L1 j& ?8 ?+ O6 V" D' ^
李逸之 篆刻3 ~  R* M) J1 ^5 y3 a. ?
  释文:雪团打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更多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7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写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更多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