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狂草王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某公书有晋魏风度”一语是常有见到,但它究竟指哪方面呢?  M8 O# T. B2 n5 B3 @" B
    我看说简单也是很简单,不必往深处想了。无非就是指笔法,造形,神韵等等。离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V8 ?7 P6 F2 s2 q
    正因为晋魏书神态安祥、风韵古秀,是后来书作中较难表现出来的,故历来学书人都要奉之为圭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其实,看很多残纸,竹简以及碑,都有古朴的趣味;只是不如二王流派的熟。& o  A& ~  [1 [1 N# U, R
道法自然才是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马宗霍在论述两晋书法为什么会达到一个高潮时,提出了三点意见,我认为很有见地。他说:
6 P8 ^9 b1 s: h0 L! P9 n- Z“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只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夷考其故,盖有三焉:一则时接汉魏,诸体悉备,无烦极虑,便可兼通。择要而从,尤易专擅,不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巩悦,济成厥美,亦固其所。一则隶奇草圣,笔迹多传,服凝有资,师承匪远,酌其余烈,自得新裁,挹彼遗规,成吾楷则,信埏填之罔穷,斯挥远之入化,虽曰前修已妙,转觉后出弥妍。一则俗好清谈,风流相扇,志轻轩晃,情鹜皋壤,机务不以经心,翰墨于是假手,或品极于峰秒,或赏析于豪芒,至乃父子争胜,兄弟竞爽,殚精以赴,疲神靡辞,以此为书,宜其冠绝后古,莫与抗行矣。”(《书林藻鉴》)# k5 R  g  \" C. x& {8 ?
在马宗霍提出的三点意见中,书法的形式传承与出新问题占了第一和第二条,他首先从晋书得天独厚的内部条件来谈论这个问题。这两个重要的条件就是,第一,晋书在时间上有接近汉魏的“天时”。由于汉魏时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都已经趋于成熟,这就给晋书的创作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便利,使得晋代的书法家们有丰富而直接的传统资源可以利用。第二,汉魏时期创造出了迄今仍令人称奇的隶书和章草书法的高峰,而两晋距此不远,汉魏“隶奇草圣”的流风犹在,大量墨迹碑版犹在,这使晋代的书法家得以继承这些宝贵的遗产。马宗霍提到的第三个因素才是人们热衷于谈论的所谓魏晋时风,时风对晋书风格的形成当然有影响,但无疑是相当次要的。马宗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在,我们姑且撇开前两个因素,来讨论与本文主旨有关的第三个因素,即时风(魏晋风度)对书法的影响问题。
3 Z) b# ~9 T. T% U" R人们通常所说的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一般认为,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士大夫仕途坎坷,动辄有身家性命之虞。本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就很灵活,当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时,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就是一种最好的激励;而当政治黑暗、仕途蹇塞时,道家清净无为、与世俯仰的学说又成为一种时尚。大致说来,晋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是非常接近于后者的,虽然晋人也并非一味以清净虚无为务。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曾竭力在清谈与务实两者之间保持某种平衡,但他晚年的选择终于倒向了逍遥山林、幽处颐养的生活。最后的这种选择可能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但这只是猜测,没有确切的证据。王羲之比较可信的话被记录在案,可能要数下列这一则。我们从中倒是可以看出王羲之晚年的抱负,也多多少少可以说明,王羲之的风格是如何逐步形成的。王羲之说:
; r$ ?% P; U5 z- w1 Q  R( i“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若吾耽之若此,未必后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须得意,书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法书要录》)
7 J1 U9 P0 i+ P. b, n% J+ t2 J对王羲之来说,书法艺术中最要紧的东西不是“精熟”,而是“意”。毫无疑问,任何艺术都有个基本技术问题,在技术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是不能奢谈其余的。但是王羲之强调的显然已经超出了书法的基本技术层次,而达到了书法艺术的更高层面,我们通常把这个层面称之“精神”、“气韵”、“神韵”等等,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正是由于王羲之对书法创作中“意”的高度重视,他才进一步强调,要“意在笔前”:
/ ^: ?3 M4 b' U- _8 l4 R5 c) Y* Z, \3 s“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犹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 u- {# w% H  w2 ~" u# A这种重神韵过重精熟,重意在笔先胜过安排布置的主张,不但影响了有晋一代的书法实践,而且还左右了中国历代文人的书法创作。这样一种重大美学思想,我们谓之“文人书法的审美理念”也未尝不可。而晋人胸次洒然,不滞于物的人生艺术态度,正是中国文人书法的审美理念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全文见下)
; Z" ?  o4 v/ [7 lhttp://ty168.net/mxz/syb01.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2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泛泛而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13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晋人笔法”又是一个夹缠不清的概念
  ~( {$ h3 I5 w' x- a2 }( t晋人指的是谁?
4 a+ Q6 [2 T& u0 O; P大王和小王都是晋人: h! a9 {7 ]" j1 Q2 J+ i
父子二人笔法可谓大异其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5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下面引用由狂草王2004/03/13 05:49pm 发表的内容:
8 Z. V2 m3 d% }0 T6 ~4 k“晋人笔法”又是一个夹缠不清的概念
% v, H' w% v3 z/ f3 }! O晋人指的是谁?0 v. l) b5 P1 ^: u3 Z4 V
大王和小王都是晋人
8 J2 N% C: M; S( z父子二人笔法可谓大异其趣!
應該理解為一種籠統的精神面貌或風骨. 不能以具体筆法解釋.& f8 ^7 t' P3 Q( \, ~2 r
有時會說某人的字有晉人味. 大概是這個意思.1 @8 `' ]+ N; |. u2 ?-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谈笔法,应就事论事。; w  m- E; r, I5 |6 g
所谓笔法,是指行笔的方式及点画的形式。5 _1 i  G; a9 g& ?1 ]( }0 }
晋人笔法亦指此。
# y: A& A  [, G9 y' e9 p( R( I* T6 S晋人笔法,受时代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受书家个性、审美理想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 {+ [  a/ W; K! b1 Y晋人笔法,既有书家的个性在,也有时代的共性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我觉得还是应区分“笔法”、“笔意”这两概念为宜。我似乎觉得前述某些议论混淆了这两个概念。笔法是否多指用笔的方法,属书法技法范畴?笔意应该属审美范畴,是否可以理解为书法作品中蕴涵的“意韵”?- G$ O* V/ G: i- w, F
    见教于方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如論筆法, 晉人有不同筆法, 外拓, 內擫等./ X1 }- w) U8 J- [6 l
如論晉人意韻, 倒是一個共性, 就是蕭散疏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晋人笔法”具体指的是啥?

用笔千古不易,意境因人而殊。虽不同,但有时代烙印。与政治、经济等等都有关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