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3-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968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3-1-20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绮的书法理论体系
似与不似之外--书法造型的美学原则之一
# o- \0 y' y" j$ p4 N9 P$ A: U 大自然的万千变化,东方文化的神秘性和深邃性,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观,产生5 `, z( T- L! k/ [, p1 A
了存在于“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画,也同样可以产生立意于“似与不似之间“而表% M* h, l8 x" J" r7 L# A
现于“似与不似之外“的中国书法。而由于中国书法与汉字的特殊关系,且汉字在长
- e7 l9 Q3 }$ [' F- q3 R期演变过程中其明确、具体的可感特征已为线条所代替。这样,书法表现对象的丰富, h) t/ p, C9 O% }5 ]# d; k0 R, \3 g; \
性、生动性、鲜明性、具体性,书家情感的丰富性、生动性、鲜明性、具体性,都只
5 Q: p* V/ I6 O" V: t; a, c能通过线条来表现、来传达。这就强化了线条的表现力。而正是线条的丰富表现力,
8 `: F* u0 C" t) \. \/ b" [才为创造意象提供了可能。由于书法宗高度抽象化了的汉字为本,汉字又是“囊括万' V4 X; v( ?$ g. Q
殊,裁成一相“。故古人服从于实用艺术的需要只在一相之表现上下工夫,只求通过9 J3 t8 S P9 E2 k
线条的变化以显示个人的艺术表现力。但书法作为艺术在脱去实用的约束之后,求“8 e0 {" S5 C: w& `6 f
象“就是合规律的要求,完全可能走到文字之外,求物象之意味、意境以传书法之/ X9 J5 X- A3 Y; c& @, d$ n
神。如此,虽然书法依然是线条的运动,但线条已不再如过去那样只依“法“而就,
! L4 c, c7 {- e1 T3 k/ _) L; X$ {它要在遵“法“与表现物象之“意“中展现自我表现力,“法“要合“意“,“意“9 Z; R1 i# o1 M
需循“法“。这就丰富了线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深化了书法形象的内涵。由此形
2 N0 _( ^3 t" d9 [成的书法新形象,不以表现汉字的高度抽象特征为追求而又离不开文字的的抽象规范
5 K" |( n! _& l- @% u不以表现物象的具体特征为目的而以表现物象之意为宗旨,融具象(个别)于抽象,7 e4 G6 j$ a$ K1 S4 |1 K1 I! u$ q
具象之意与抽象之法合一,抽象(似)已非原来模样,具象也不是旧日风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