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nishishui

[分享]认真对待传统书法艺术 坚决抵制流行书风狂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3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只是一名称而已,起大多数作品非常不错,楼主看不懂就只能说观念有差别,或者是眼界有问题,你是"传统"的伪"卫道士",天天念传统,你以为流行书风作者没有传统吗?你是井底蛙吧.传统就必须每个字都是范本上一模一样吗?其实你要反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 @& e" ?2 T( x" S8 |% t
9 C2 \; w& r) M$ x  }2 e! E流行书风乃末法时代,妖魔横行,在书法界地一种表现而已。  V$ K  o' y6 ~3 |8 X( q

4 c; z- w3 Q0 ?善哉 善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3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不分什么流行不流行,写得好就是好,写得差就是差。当然了,现在人学传统也学不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流行书风学的不像(传统功底浅的人)会入魔道.
# h" \- g2 [0 m1 X* ^6 w" f: B4 f" J! U0 x
而现在入魔道的多了,就会引起传统派的反感
- v0 J2 |3 o; Y6 I2 \
' I" r2 Q  [+ Q. v+ `: c- w/ A3 T流行书风重的是线条的"质",节奏,以及"势",也就是大家说的能吸引人眼球# U3 M( N$ S9 ]6 z. R
9 j" ^; H% ]3 p* M
你看不懂王镛,刘彦湖的作品只能说你的眼光不同,不能说明作品不好* Z' L6 q  n" m5 g

( ^, V2 v. b2 f5 I! x+ K' n但王,刘的作品也有很多缺点,但他们是在不断的改变4 Z8 e' k$ [3 R! m& B: q/ b

5 D% f; w. l: T' S! R王的字缺"势",所以现在加了点魏碑的型和羲之的笔法,优点是其线条的"质"3 N4 p5 Z! L& e

9 D: p% @2 Q  ^/ ?0 @' z刘的作品优点是其"势",节奏,笔法的使转,与字的造型能力9 M8 x+ q0 ]5 s9 r& I' \
1 P) \2 a/ P3 Y  @% `; x
缺点是线条的"质"不行,.传统的东西太少,节奏感怪异,我只能把他归为王铎一路(传统书法的突破者)/ `) @9 F3 D5 r
* X; [$ k  _0 C1 x  X

& f' |+ h' N- x( L& t) C- g愚见,让大家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热闹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

看到书法厚黑学的帖子,再把它当顶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2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回头再写
8 b- n1 l# s8 F0 L$ m% l: q9 H! D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现代书家之“黔驴技穷”

论现代书家之“黔驴技穷”0 [0 C6 c' A3 }+ m
“法”:法则,方法。8 p$ b' \: m+ Z. {# m
“道”:达到目标的路径,手段。
" m  l* ^. B/ v“训练”:学会违反本性的能力。: h8 X( r, {) R4 u  Z  w
由此可知书法乃是强调书写技法的,以期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基础上达到神采,气韵,意蕴的完美展现的目标。
3 W4 o2 U" w% z4 t: F假令连技法都达不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标准更妄谈神采,气韵,意蕴,那不是硬逼着人掉牙砸脚背吗!. w/ x/ j9 J( A( U6 L7 J
论据1:从人的进化历史来说,现代人应该说是比晋唐人聪明的,但现代人的急功近利也是古人所望尘莫及的。试问现代那位高人曾潜心于一波三折之间三年之久?现代那位高人又曾划被破絮?现代人练字三年就想赶超二王的到是不小。
* b1 I5 P; l8 b' w1 x0 N3 E; [论据2:就训练时间来说,相信当代即使最用功的书家也是难以跟古代的一般的读书人相比的。
/ \+ J$ W/ r8 E9 P' I/ ^/ N+ Z. x论据3:魏晋时期的案几与现在的大大的不同。那时的人必须跪在塌上写字,屁股后坐在脚跟上,因此腰必须要直,中气储胸,手肘抬起,这样使用笔能够尽情的翻转变化。
4 b& M. \8 H, K- }. ^/ C论据4:现代人唯一所占的优势是化个十元二十元的就可尽情享受现代的影印技术带来的古人笔墨真迹,而古人呢?即便象毛泽东那样的伟人,借别人一本帖子,也要面临被在一个星期之中催要三次,最后不得不换的尴尬。就这样也要算是有缘的了。更有终生不得一见者。但现代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把这种优势给尽情的蒙蔽了。
% ~3 K/ t5 _& H论据5:书写必须的纸张的改变使笔法受到了局限。古人非常强调和着重的笔法在生宣上不能够尽情的发挥,而生宣所强调的和体现的是墨色的展现,由于生宣具有洇润的特性,即便你随意的一划也会是圆晕的。但笔锋的潜微的变化也被洇润的一塌糊涂了,古人所忌讳的墨猪却再也挥之不去了。于是现代人就再也不求精通笔法的了,而是尽力在体式和形态的怪异中求变。9 r' Q/ s" I+ D* h) `7 @' o' x
但笔法在书法中却起到达微通变的重要作用。现代人不知,却以耻为荣的自称画字。这在现在的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和书论中屡见不鲜。应该明确的是,书法是通过笔势和体势的动态变幻来体现作品的精妙,而不是仅仅以墨型和水墨的交融来造型的,因此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还很清晰的记得现代大家范曾所指出的:线条的体势是不能像面条那样没有活力。范老所指出的仅仅是线条的张力,却没有明确的指出线条是不能等同于点划的。相信线条是不能体现出高峰坠石的气势的。。。。。。5 o8 S+ L! _( F9 }* y/ \
再者,据说王羲之有入木三分的功力,我不相信这样的传说,但我信服可以利用笔势的速度和锐利来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的,因此我主张用笔要快而利,稳而健,反对拖泥带水的用笔。
& ]3 ?% c% B. }1 o/ d: g论据6:为了出名,每个书家皆挖空心思的创体张扬个性,更有甚者,左右开弓,用脚,口,或写几十米的大字,它奶奶个腿的这不是在练杂耍吗!连正正经经的都写不好,还在那玩虚的。% c, x5 l" w8 ~& T% E
你不是要创体,要张扬个性吗,这俺支持,但哪个书家不是师古苦逆源的苦练出来的。再说创体还要那样的挖空心事玩虚的吗?首先每个人的笔迹是不同的,虽然你苦意的模仿,能够以假乱真的临摹,但放手随意的写出,总会带有自己个性烙印以及自己思维学习的轨迹,这种轨迹越明显,不就越具有体势。5 B  p; s; r9 q" v6 t5 P  W
论据7:书法风气的氛围使书法再也难以回归正途,却在野路中装神弄鬼。从明末清初以来,诚然有杰出的书法大家诞生,如:0 T2 E$ Y+ w# s8 @; S/ N
但他们却也仅仅列伍于大家,难以脱凡入圣,究其功过,他们却开启了书道的万恶之源。8 p& Y. ]% O, C3 t! b2 H$ @/ A0 J
其罪1:名人临碑
9 k1 g8 W$ N# j+ J& r其罪2:名人用笔
+ F/ Z8 a1 W& U2 w+ Q5 @8 h其罪3:名人结体:现代的书法只在造型上出新造意,岂知“书道之妙,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 q6 z( N6 g, ?其罪4:名人的变化:如:板桥先生在同一幅作品中追求一个字的不同造型,如腰字要挖空心思的把月旁放在要之下等等。更有百福图,百寿图等等之类,这怎么可以称的上是变化呢!与王羲之的变化无方其在一个层次?9 w1 E- i. d+ v
其罪5:造意:意境是造出来的吗?是精工细雕出来的吗?更何况意境不如气韵,气韵不如神采。
2 T, {+ F* N% j. ?9 q" r, e# Y
面对书法现代人再也无能为力了,这是黔驴技穷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阿弥陀佛! V* M2 y: z' T: r/ ?! q

7 E( p7 i2 b3 X( R5 E# `" z4 ^" X流行书风乃末法时代,妖魔横行,在书法界地一种表现而已。
8 {- j, _9 _: Q9 x  |8 m6 G! A
( e5 o$ j4 w5 `+ B7 V8 H善哉 善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评论家时刻应该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