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6-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512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6-7-2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写旧体诗进入绝境”,我记得当时只是一种十分强烈的感受,后来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道统的绝境,即由内圣而外王之道,在现实中已没有了实践的途径;二是文言的绝境,即文言世界与白话世界的断裂;三是自然的绝境,即在古人那里,文言语境与自然世界相对和谐,而现代人的存在与自然有着根本的对立,这使得诗中的“我”追求与自然和谐,从根本上是徒劳的。这三个方面的障碍我都无法克服,只能选择放弃旧体的创作。人也几乎处在一种近乎精神崩溃的状态。当时有《雨夜》一诗可以看成是“承诗梦”的最后挣扎。
, v5 A2 L, V9 c
% G3 z7 D0 }1 H; r- k 雨 夜
8 w$ z' H/ e5 Z9 \/ Y6 W6 O0 P0 C2 b! C& b9 }3 s: }. J' l* P9 ]. x; e
雨夜昏灯静听雨 闲来坐久细扪心
% z' n# e" x" F$ h1 d4 [3 Q我是何人复何欲 可曾尽心尽力为1 q$ \% D. k" h, _$ `
或曰寄语求索者
6 \+ d" m: P+ X/ l/ [甚矣 汝之不惠 尔何怀乎旧梦" N, Z( j& d7 N# f% w
文言云已逝 承诗可奈何
! |" }. M& a9 o3 j: A昨夜观天象 1 ?6 G3 a1 K, b: i( i
云际微星弱 中天小月明
6 @( R* f! F J7 e) B' U1 f! f我亦知其不可 奈何爱之笃深
# Z0 u! D% X: Z6 M6 }天涯芳草碧 或曰可以行
* ?: {; G# G8 k3 v再三言说汝 我实怜君故
0 U! g* t8 L: H: w5 @我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汝之聒噪不亦可以矣乎6 V3 a+ {8 G+ X0 h9 W0 {3 f; D9 y
君不见仲尼登车列国转 知其不可而为之
9 r' ~, \4 H* L4 J1 k8 @君不见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 L8 y6 K+ D* ]( u8 S; u0 Z1 j
诗事无所凭 唯余一生拼
) C8 [" G" M+ _2 M, N2 z如同掬水月 水尽月还空5 U- b" _; ]4 f- K
我之与我周旋久 夜长雨滴堪睡时+ l2 ]# Y& M/ k7 Y% A
寻思向来未必都是梦
3 u; z, i# H0 U/ Z6 R+ }: Y" c不雨黄昏余当外出觅陈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