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5-9-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09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个人物,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间,是应该为其哀悼的。
" d h" j# z D# H" U1 [3 j' z2 y3 I6 g
这是情的角度。+ d: F: S* i8 q/ E/ |8 i
& n( J& n& f2 V! B3 Y# p; `一个人为社会做了什么,应该让大家有一个认识:这个人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7 m, M+ J ?9 U9 _2 L) z5 S
0 i9 s9 p4 M' D5 I: c这是理的角度。通常理要大于情吧?& B9 x" [! J0 ~% Q9 J! Z7 P8 G
, Z, [: \+ q# a' B
因为多数人不知道细节——现在叫做信息不对称,这又对那些知道实情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种“要求”,一种“社会责任”。我觉得曹保麟发表的《我看刘炳森》,是在履行这种“社会责任”。
9 T6 J" g% ~7 s6 ~7 ?/ b# ]' k7 c2 Z0 g5 Y% m+ e6 Q
这是法的角度。不管有没有形成文本的规则条款。: L' [, i0 z" o2 t" D( H7 K
) n0 V8 ~5 A) }4 l/ ~8 l
通常人们会要求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于情理法三个角度上都要做稳当,此之谓修养,此之谓圆滑,此之谓“道行”!
( o' l4 W+ h$ `, ?! a$ x* w2 y3 @- q, ~* i& b
而我看人,以恕为本。不要其圆熟、世故、玲珑、高妙,但要其血气充盈,敢说真话做了实事!
9 |3 ]) f: o+ Q8 Q6 @% w; a* @6 J
( |3 n% o `0 c能够照顾到自己利益,说话时留有余地,这也不妨其义气可嘉!如能拍案而起,不吝惜羽毛,当是真豪杰!) m: o" m! w3 y
( V; @# b% U4 _8 I曹的文章是否取材真实,可以暂且不论。这里只是拿它来做例子。我也希望大家继续讨论,争鸣。
4 k+ p4 ^0 i9 I! r$ h/ d. o
4 ?% w! D/ X9 ?0 v! }我这里想问问:中书协为什么不出面?为什么盖棺不定论?那么多盘踞书法协会高位的人物,为什么不出来说话?1 W! p ~' ^( A
$ W9 _8 N/ [5 }# ~& q书坛另有一套潜规则吧?
$ Z, h2 @- |8 M* F0 H( Y2 c4 m" e; ^. z4 w8 D! A0 h4 b1 \
说了一大堆,好象离题了。还有事情要做。不能多说了。
' k1 }+ Z% I( Q4 ^& w6 {7 ^
) e( H- B8 T4 r回归一下主题:我觉得对刘炳森的评价,人品其次,重要的是其作品的艺术价值。非常有必要!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可以澄清一个现象:历史有时候会把二三流的人物捧为明星!
+ i. y$ [4 f/ m" y! l9 ~6 G$ |1 u/ L. O0 Q
如董其昌所言之“最下最传者”!——不幸董自己也不是“最上”者。
" J" d8 k, U' S5 N. c( U2 M' o& c* \
[ 本帖最后由 林荫下 于 2006-6-28 00:3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