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6-6-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81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赵仁珪纪念启功先生 转自:中国书画国际网 楼主
+ c \+ L4 g( _; B5 G7 x$ v/ H赵仁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从师启功先生近三十年是先生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以下简称赵) ' W6 E# X3 L3 M( N' \0 m. w
问:启先生去世以后您觉得对您个人和整个国学界有什么影响?3 L3 M2 F9 ~. z
7 P( k3 U5 K, O6 Z/ s) `4 W) ~
赵:启先生的去世就我个人而言失去了最好的导师,不仅是事业上的导师也是人生的导师。先生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一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想到去找先生,但一转念先生不在了心里十分的难过。在学术上科研上先生不愧为“百科全书”总能答疑释惑,对答如流,遇到问题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向启先生求教。
S0 f3 d& z: j* x2 g6 l8 K! }; T
3 w' f7 w J* S7 |9 s 对整个国学界而言失去了一位领军人物,启先生的成就非常全面不愧为当代国学大师。他在书画理论、诗词、史学、语言文字学、版本目录学、红学、经学、训诂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且他人品极好平易近人、据有很大的亲和力,他答疑释惑、奖掖后学在学界据有很好的口碑。比如说当年他就曾以全票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他就是学界的一面旗帜。
% _" j9 |2 A8 [: R" w. C' [1 P! X
5 Q3 \# l) U2 y6 r* U 问:我们听说由北京师范大学广东校友会和包括您在内的启先生的几位学生发起为启先生铸了铜像,您能跟我们谈谈具体情况吗?6 F! c, A2 F# p# F6 q& l
# f J1 n) w- a8 O6 Z/ {
赵:是的。因为北京师范大学的老校长、启功先生的恩师陈垣先生是广东新会人,在师大建校一百周年的时候由广东校友会为陈垣校长铸了两座铜像,一座安放在师大校园内另一座安放到广东新会陈校长老家。启先生是陈校长的弟子中成就最大的,所以先生去世后由师大广东校友会首先发起为先生铸造两座铜像,我们听说后78级中文研究生班的九位同学也参与了进来,现铜像已铸完一座准备于六月三十日下午安置于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陈校长铜像旁。另一座安放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以是对先生的永远怀念。4 b9 d) l( O; Q, l
4 l0 L2 o/ r x
铜像高约一米八,是先生着西装执手杖半身像,铜象的基座上刻有铭文:铜像既铸,音容永固。高山仰止,瞻陬如宿。铜像既成,丰碑永恒。景行行止,千秋范型。
! B& t! h/ F) j" n0 [: x+ R: ~
9 A# b/ L$ t5 s; C8 p% ~ 问:我们听说启先生墓碑前刻上了他那段著名的墓志铭,您对这段墓志铭是怎么理解的?
% l0 r. H# D& n1 t! I* s4 v) B. B, `: O; U* H% h+ T8 L' i X
赵:这段墓志铭是先生典型的处世哲学的体现,表现了幽默、旷达的个性,这幽默、旷达背后深藏着许多苦难包括他被打成右派、身体多病和对母亲、老伴的怀念。但先生不沉于痛苦之中。另读之者无不大笑,不笑不足以成为启先生的诗。. z1 p& J/ Y( z0 O# o
5 f2 E1 w, O* l# O) Q2 ~' c8 \5 _
看到这段墓志铭让我想起了苏轼,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元白与东坡》因为我觉得这个先生跟苏轼很像他们都是全才,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建树,都是文化巨匠,人品也很像。苏轼有一首诗跟先生的墓志铭有异曲同工之妙: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都是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不朽之作。
5 f) |" I; B2 X7 p3 u/ E$ D* y
, l* }' x1 W& ?: N) j! ] 我对先生的去世也有一段铭文,铭日:9 i, P5 ?. X6 y% O" K
* [6 N+ P6 a. b! E7 V先生之望,浩浩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8 G3 ?2 i. C$ \, y" I; `% e5 k) j" r8 |5 ^7 _6 w
先生之在,学艺有纲。先生之去,举国皆殇。# n. k, f$ X0 _2 m$ H9 f* |1 q
. _; g( k7 {4 Z举国皆殇兮热泪滂滂,热泪滂滂兮化为文章。
( e: z& J4 d9 i5 j( C! M/ V6 v4 ~7 i. Q' w# ]0 |
化为文章兮可以永藏,可以永藏兮地老天荒。(记者:周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