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16-8-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72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个书法家的业余生活* I2 k, v4 _! D% i) D9 w, ~8 ~, R8 g
(关于我自己的非传统“报告文学”); ^5 a( f/ z7 p8 _$ {* q3 j
7 ~: j1 T9 O( x) ]- w( @" q
; F: H! X( ~1 g! {0 ], v! w$ e2 g: y6 Y" }: {4 X$ z& B. E c; b) b
曾经犹豫:题目中的“书法家”这三个字加不加引号?& ^' E( x+ A" B/ ~4 T* T. [
9 n$ d$ m2 a1 }% E加,就说明自己不认为自己是个书法家!不加吧,又觉得心虚。# F! w- x% Q+ W& C i: |4 {
3 n# Z, M8 [: E* e) d
谁说县一级的书协会员就不是书法家?何况自己还是省一级的书协会员!7 A. W4 S' g/ M) o2 _6 b; u
5 C( K+ u4 t7 Z; |作品上过省报,文章上过《书法》杂志,还两次!对了,文章还上过《中国书法报》,也是两次。这还不算是书法家吗?小城里达到这个标准的还有吗?环顾四周,没有!所以决定,不给题目中的“书法家”三个字加引号了!
# q' w2 V% w4 n. q8 b4 }* `" _* Y4 z: K8 a8 r8 U
就这么的吧,爱谁谁!
0 V) p5 ~4 V- p0 D: u( T& v
9 r8 N& X% w3 \9 c- t0 `. M0 u L' Z搁以前,发三篇文章就会加入中书协的!现在不行了,三篇还是三篇,但得篇篇超过五千字据说,还得“符合学术规范”,就是前面弄个内容提要关键词什么的,后面再来个引文出处,好像不这样就不是学术文章。这还是让人参与学术研究的吗?不会电脑打字的怎么办?前些日子凤凰网报道说,有篇文章在《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发表,作者开篇就说:“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这作者真牛,换书法界,他不怼死你!" Z! Q( h7 }2 [7 _5 h1 z5 `8 i
) s& r; f7 a+ w( `' }4 h% B
还有一个问题:业余?什么叫业余?你还有主业吗?已经不上班了,没有公干了,还有什么主业?
# i, V/ d1 J( h+ J8 A: }0 x" _4 C* |7 D
哪个是主业?哪个是业余?这是个问题!& Y% }! q% b r$ ?
( Z1 @- F* J! o2 u8 k
回头说正事吧!
z) v4 T# i5 H$ W
+ h$ `3 r9 X, u- d/ r# x: t# @在下正在做的事情有这么几件:一是文学,准确点说是文学评论,精准一点说,撰写文学评论!怎么个玩法?随便写写就算是在做?那要这样说的话,小城里玩这个的多了去了,都算?当然不算!写过的不说了,说发表过的吧!第一篇,评论叶文福的,叶文福知道吧,著名诗人,还想不起来的话,想想《将军,不能这样做》,想想《圆明园遗址》,想想《我是飞蛾》,这都是叶文福的作品,我这样说,你要是还想不起来,我就没辙了!我评论他的文章叫《雄性的太阳》,发表在河南省的《今日安报》上,对,省级报,现在改名了,叫《河南法制报》,就是这个!这文章还获得许昌市第十二届文学奖呢!第二篇,评论何英的,何英知道不?不知道哈,文学博士啊,新疆文联的,人很漂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说她的,你信不信?呵呵!有段时间闲,就随便找书看,偶然看见何英写的几篇文章,开始也没什么,越看越觉得这妮子有点飘,口气蛮大,于是就气不过,网上买来她的集子,一口气看下来,然后就开奋笔疾书,弄了一篇批评她的文章,题目很直接,就叫《给自我感觉超好的何英泼一点点凉水》。文章寄给天津的《文学自由谈》,很快就发表了。. F) Q: k9 E" j& G' ^! D
. k2 [$ l* e1 M0 _5 t( {8 y; U
正在做的第二件事是研究地方志!这东西你觉得很陌生是吧?其实你也听说过,就是县志市志省志什么的。咱不是业内人士,不操心编纂的事,老百姓玩这东西就俩事:收藏,研究!要说呢,这事情几乎所有的史志办都在做,但总觉得他们没做到点子上,深度也不够。比如收藏,他们一是没积极性,一个省满打满算也就百十来个县市区,十年二十年过去了还没收齐所有的县志;二是什么都收没有边界,全国几千个县市区,你收的过来吗你?再说了,你一个区区小县,收集千里之外的县志干什么?谁会来查阅?说实在的,方志馆的核心要义是“地情文献收藏中心”,主要是研究地方文献,县市区里的方志馆,尤其是私家方志馆,不必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见本志书都收藏没必要,只要能把本省范围内的三级志书收齐就已经是功德无量了!就这个标准,你瞅瞅,有几个做到的?咱做到了! ` G+ d6 z! C3 `" E3 V
& N- P. P/ H' O' n3 Q5 Q再就是光收不研究,等于是仓库保管员!自己先是用三年时间把全省的三级新志全部收藏到位,然后开始做研究,一个春节紧紧咬住字数多达千万的《萧山市志》,搜集资料做笔记,三个月拿出一篇六七千字的学术文章,投给业界著名期刊《江苏地方志》,主编很快回复:发!
! x9 ?1 ?3 T* ~" B
5 d$ ]( {/ ?3 ?7 }: F2 l/ n对了,咱自己的方志馆,叫“鸿鹄方志馆”,鸿鹄(HU)啊,可不是鸿“号”,记着哟!北大校长可以读错,你不可以的!
" ~: }" e3 e% H4 t0 e8 u2 k' d
8 L& h( R" o$ A正在做的第三件事:研究收藏!收藏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深奥也深奥,全看您在乎的是什么?如果就是玩玩,花上个三五百三五千买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朝夕把玩倒也无可厚非,真假也无所谓,不就那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嘛!如果要玩大的,要投资,那您可真是要小心了!仅字画就有这么多说道,其他的金银铜器竹木牙雕古籍善本邮票钱币什么的,说道就更多了!人啊,活着就已经够累了,要添也得添快乐,累就别添了!哥可不是吓唬您,有些地儿,您要掉进去,魂儿都找不着!可这道理没几个人明白呀,怎么办呢?写文章!先是在业界知名期刊《收藏》和《收藏界》上发,后来觉得太慢,着急,就和一个编辑商定,把文章发网上去!现在你在百度输入“海成谈收藏”试试看,咱谈收藏的文章呼啸而至铺天盖地!
7 D( r( M2 d# N4 K2 k0 T
7 d9 K0 Z. p0 F" x: G, F正在做的第四个事:研究票币!什么票?邮票!什么币?当然是钱币了,确切一点说,纪念币!! k' L; v" D+ l, j, K1 `
8 J: C2 M' z* h7 w" V; E6 s说老实话,“票币”这东西其实就是老百姓玩的东西,你说他是小市民股票也好,你说他是理财品种也好,反正他就是一种既适合把玩又适合投资的一种大众理财产品,这样说的理由有三:一是他没有太过高深的让人望而生畏的理论数据,翻过来复过去就是一个发行量和品相的问题,其他没有什么。二是他没有太高的门槛,三五百可以玩,三五千可以玩,如果你真有个三五十万,同样也可以大显身手。三是他不必让你像盯股市一样时时刻刻盯着大屏幕,只要你不是专业邮商钱币商,没必要一天到晚看行情,看准东西就下手,东西拿到手后找个地方好好放着就行了,别老操心!
6 x7 W7 k! I' p5 x9 z& Z
4 b6 x, n7 @9 t" [: @6 C: Z" w现在普通百姓之所以对这个还不是太会玩,原因还是接触的少,问题还是出在官方,你说好好地一个大众产品,老是在发行的时候搞得神神秘秘神经兮兮的不透明,即使有时候在窗口出售也是蜻蜓点水做做样子,大批的货源都从“后门”溜出去了,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市场如火如荼如烈火烹油就指日可待!不过,话还得说回来,说是张邮票是枚钱币就值得投资也是胡扯,一个城市再大人口再多市长也只有一个,精英也只是少数,和股票一样,你下手之前得把功课做足!# D% `1 i3 E9 i& P, l( O! T( ?
; Z1 h+ o2 D4 i' S2 x( V5 I1 D比如邮票,每年都发行几十套数亿枚哪能都值钱呀!教你三招:一、论品种,只紧紧盯住生肖和名画,逢低就进!二、论发行量,千万以下的优先考虑。三、论时机,东西刚出来时一般别碰,等他凉透了,价格稳定了,然后出手!巴菲特说过:让你的每一只股票都赚钱!看准的品种拿到手以后,不要为她的起起伏伏所骚扰,憋住气耐住性子等着你心目中的最高价出现!再说钱币,也是三句话:一、贵金属币一般别碰,那玩意水深,紧盯流通纪念币就可以了。二、和邮票一样,死死盯住生肖流通纪念币。任何一种东西,只有参与者众多才会尽快升值,太深奥的东西再好也不行,流行歌曲和交响乐的结局就是例证。三、防伪措施好的优先,发行千万以下的优先。钱币和邮票不一样,钱币在发行的时候就告诉你发行量了,让你做到心中有数。3 P1 e9 d7 B* ]
% J) W9 s8 E. B A6 p- E玩家都知道玩东西需要“三闲”,闲钱闲心闲功夫!这个世界可以玩玩的东西太多,在你有“三闲”的前提下就可以挑选一两种自己熟悉的东西试试身手。钱币和邮票只是其中一项,有兴趣的话不妨一试,说不定就会给你带来惊喜!预祝你成功!$ z' R% e9 g9 ], f- B+ l
^ c$ \- S2 Z9 B' Z% L最后说说“主业”:书法!这事放在最后说,并不是因为他不重要,咱主要是玩书法嘛,怎么能说他不重要呢?本来嘛,书法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自己闷着头写就是了,可这年头见鬼的事情天天有,本来该闷在屋子里好好写字的人,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厉害,论坛上杂志上报刊上还有各式各样的研讨会开幕式上,那些本来该好好写字的人一个比一个能白活儿,说嘛的都有,你嘴皮子不大利索的就不敢接茬。其实,咱老百姓别在乎这些,你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写字!) Y1 P: a( T$ V- f
- \9 j6 q* s( V5 P8 ]* q
书法这事,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也别把谁的标准强加于人。很早以前冯小刚说过,写字画画这事,你要不是为了参加比赛什么的,你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谁也管不了,爱咋咋的!换句话说就是,你要真是为了参加国展或者其他什么体制内的正规比赛,你就得遵守一定的规矩,问题又来了:什么规矩呢?谁说的是规矩呢?恐怕目前来讲,中国书法院里的老师们说的应该就是规矩了!可把董玮的《痕迹》拿来一看就立马傻眼,怎么回事呢,这些最讲规矩的地方最没规矩,上一节课的老师和下一节课的老师讲得完全相反,刚刚才有人说“书法有法”,讲究法度严谨笔笔有出处,马上就有人说“这玩意没个标准”;刚刚有人说学书第一是选帖,然后就无休无止的临摹,马上徐海老师就说“自己从来没有完整临过一本帖,现在根本不临帖,”。白砥老师说书法就是一个练习,一般人一天最好写上十几个小时,体制内的专业人士也要像上班一样每天写上七八个小时,而欧阳中石先生就说,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凡此种种,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该怎么办?现在几乎天天都有正儿八经的书坛大佬在各种传媒上“传经布道”,前一个大师级人物还正在纵横捭阖滔滔不绝如一江春水向东流,遥控器轻轻一摁你就会发现有另外一个大师级人物把刚才那个大师的理论瞬间颠覆,还没等你迷瞪过来,专业的报刊杂志上又出来一位博士生导师另辟蹊径独领风骚,作为刚刚入道的你该怎么办?是坚持“登楼四十年不下”,坚信“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还是兴之所至任笔为体,“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呢?我看,还是冯小刚那句话,要看你写字画画是为什么的,是纯粹的个人消遣打发时光还是探讨艺术追求审美,是培养业余爱好学习掌握一个艺术门类还是为了当个什么会员去体制内分一杯羹?目的不一样,渠道和手段当然就不会一样!抛开那种纯粹的兴之所至任笔为体和心血来潮偶尔为之,一般情况下的书法爱好者或者发烧友确实有必要头脑清醒,“乱花渐欲迷人眼”你管不着,你需要管住的是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手!“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固不可取,但也确实需要让自己安静下来,唐诗几万首,你看《唐诗三百首》足矣!古文浩如烟海卷帙浩繁,你看《古文观止》即可。书法也是这个道理。# \2 {9 Z5 q0 T9 i5 J
- l3 g- o! I7 q8 i, X, f) C0 k3 a- W人对知识的接纳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上来就要求一个晨练者按王军霞的技术要点去训练未必是最佳选择!李铁梅也是到了十七岁才知道“我姓陈,你姓李,你爹他姓张”,太早告诉她没用,只会耽误事!所以说,一般的书法爱好者应该倡导一种书法学习的“极简生活”,不要因为看到许多书坛大佬危言耸听就畏首畏尾,不要因为古往今来的书论卷帙浩繁就望洋兴叹,初学乍练不必太麻烦,一套简单的文房四宝,一本自己喜欢的帖子,顶多再订上一本自己想看的杂志,就可以开张!如果碰巧你周围就有一个很知名的“业内人士”那就更好!还是冯小刚那句话,如果你只是为自己玩玩,那就快乐书写!如果想闹出点名堂,别的不需要准备,长期持续的坚持是必要的,有句时髦的话叫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 a1 ]: Z! K# N, H; I
. ]- r) l5 e$ G% ~" l好了,这次就是这样,以后再聊!4 O3 n- G6 m4 U% J4 k
0 n/ U' B6 |3 W' B! Q b6 k5 d( B
8 f6 H9 @3 n, w; `* x$ ]+ s1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