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中国书法报道 于 2015-5-30 21:35 编辑 , c5 q6 j* t/ F0 U
3 v4 \' }% F0 B7 ?
7 @7 |$ ~% [! G; a. J/ A3 w/ _8 y' B2 t6 D% s+ |' c
3 k9 H8 U+ K. M
; q1 [3 F7 [, _8 _; ^+ O- i! z- g- o ! ]2 @: j, ` d0 |* }
) }# v# z5 ^2 P( V$ }6 P$ s9 u8 ?
卷首语
$ h8 r. Z' i, c: c! u' V 今年的夏天注定与书法有关,注定与“国展”有关。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展是书法界的盛事,其受关注的程度远超其他展览,这从投稿的数量可以得到印证。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的评审工作如期而至,万千书法人翘首以待结果,获奖或者入展,对于任何一位投稿者都变得意义非凡。书法界又迎来了一次书法狂欢。% B( l" r. w8 p9 j% I
7 @9 O9 x- z' E
( X: D; _4 @) ^2 J& _$ h当书法评委大腕们以最大的密度云集北京,当四万多位投稿者将目光投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位参与其间的人都为之血脉偾张。此届国展承前启后,仿佛构成了一个轮回。三十五年了,大家是否还能记起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是由《书法》杂志发起并主办?那时,中国书协尚未成立。9 F( D3 m# q' V% H
& n. I3 C7 \5 h
3 [# U2 c. |, u9 \本来陶冶性情的书法现在却和腐败联系在一起,其实真正能用毛笔撬动市场之门的书法家毕竟少之又少,更多的书法家都很艰难。曾看到一位书法爱好者背着小孩临帖的照片,这与动辄数万一平尺的书法大佬的境遇构成冰火两重天。三十多年来,书法市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急速壮大,形成的泡沫极易令人迷失。很多热衷搞个展的大腕们那种宏大的书法叙事,俨然已经具备了吞吐出文化“托拉斯”的气魄来。但书法家终归还是要用作品说话的,那些随心所欲的涂抹,如同一堆平摊在地上的泥,了无生气。年龄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书法的进步,这点书法大家们也心知肚明,于是当评审会上有人为名家缺席国展而叹惋时,就有人站出来反驳:“我们这些人(评委)投稿,有几个人能过得了初评?”3 l% N/ w' }4 P" p$ p9 @
" o# O- |% J. T6 x+ H* g- A1 P8 {
9 ^. J$ n( O# S2 L
如果把时间向前延伸几十年,从纵向的角度看,那些“获大奖的、市场好的、转益多师的、来北京混的”这四类外表成功的人其实最容易废掉,既虚荣入骨,又图利成癖,算盘不要打得太精!所以,名利是把双刃剑,很多名家之所以不会写字了,都是钱闹的。我们于是期待书法的新常态,寻求一种书法“绿色”发展的新方式。反观我们当下的书法展览,很多作者巧妙地避开原创的压力就像宜家家居般拼装起自己的创作,以是否更能打动评委,而不是表达自己独立的审美和真实情感为准绳。那种扭捏的姿态和撒娇式的布局令人生厌。/ ]% A8 ]6 n, N3 c
# _. k: x3 ~' Z* D$ m
9 ?; s0 n! O7 [4 f8 K4 x每次评审结束后都有评委为一些落选的作品抱憾。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国展评审的流程设计和评审细节均可圈可点。一方面,新形势下中国书协的工作方向必然是为会员服务;另一方面,之前的评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展览的要求。基于这两点考虑,本次国展评审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国展评审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两权分离(组织者不参与投票);评奖中文化考核的介入;初评延长为五天,并交叉复审,避免遗珠之憾;评委回避制(回避本省作者、学生和亲属作品);建立对评委的追责机制……! m, l! b3 s- E
$ p) m2 \ u0 a& ~7 t6 \
将本届国展放在当代书法史坐标上,纵向分析,进步神速,拿过去国展的作品集与现在的作品做个比较,书法水平的提高不言而喻。但横向研究,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现状类似,有高原没高峰。有的评委认为国展可以代表当前书法创作的最高水平,这种评价可能为时过早。一次国展,也就是反映当前的书法发展现状,能否代表历史最高水平,能否解决书法发展的种种问题,能否再推出一批杰出的书法人才和作品,对此,我们只能保持谨慎的乐观。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应为中国书协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壮士断腕的决心点赞。
- b* y" Y, C; Q; p) F7 \3 A/ k
& T% A$ ` v% k( U当代书法伴随着展览的引领、媒体的传播及书法教育的推广而快速发展,在技术层面上的锤炼日益提高,但深层次的审美导向及文化精神等方面仍然欠缺,这些问题通过一次严肃、缜密的评审恐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而且,国学大讲堂也好,国学修养班也好,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中国书协能做的,也只是对书家的文化品格和学术含量的提倡和引导。毕竟,中国书协不是文化部,也不是教育部。
! e: |. N- s% a/ B! j; x$ L: W( H- Q0 g; {
- z- W) k" k- g; W
据说,从下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开始,取消了理论奖和出版物奖,就像当年《书法研究》的停刊一样,书界人士对此充满惋惜。$ U5 E9 W, M) Z, C) D. r
5 q b7 p$ N s* e/ k1 R
$ [5 E4 A! u9 p6 C5 v: \, A《书法》杂志2015年6月号 作者: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