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580|回复: 0

砚边札记 ▪ 自析楹联: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8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雪桐子 于 2012-11-19 17:13 编辑

余,习书以来,昏昏噩噩,不知所向。东涂西抹,自鸣得意!年界知命,略有所悟,始以两汉碑、砖、摩崖遗迹为准绳。摹点画、习结构、品线条、宗笔墨。晓得用笔的提按、顿挫的分明;线条粗细、方圆的结合;用墨浓淡、枯润的调节;结体疏密、虚实的运用;章法跌宕、挪让的安排;用印大小、远近的思考。等等!

    至此,同行才逐渐有人关注我的每一件作品,或赞赏、或批评,便从不同方向向我反馈消息,使我稍觉有点儿得失感!


    下面就近作:“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这幅对联谈点儿创作感受。


    “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这件作品在用笔上力求稚拙、凝练,追求线质的生辣、厚重,体现碑的张力!在用墨上使之带燥方润,韵致再现!创作完毕,感觉不错,便用印。


    用印时,我一反常态。用了一方特小的方印和一方较大的长条印,并加大了两印的距离。两方都是白文我是知道的,心想尝试借白文的厚重强化印的分量!使作品的白、黑、红相互映衬,达到“作品张力”的预期的效果。


    作品用完印,我又琢磨了一会儿,感觉可以,便收拾起来,邀朋友拍了照,将图片发到网上,原作也销掉了。


    近日,上网浏览,发现这件作品或多或少有点儿不尽人意处。于是,酝酿。想写一点儿文字,就教方家!


    现在来看这件作品,作品的得失轮廓仿佛清晰起来:
   

    下联,可以。五个字由于“竹”字的长线调节,加上用印,整幅疏密有致,虚实相生。而上联,则不尽然。五字基本平均分配,虽有虚实、大小、枯润,但仍有“状如算珠,结字成篇”之嫌。尚若在上联的“格”字右下角往外一点儿用上一大一小两印,在“梅”字右上方开外点儿,用上一方两点儿五的白文印就破了板滞的毛病,使作品内部的信息丰富起来!


    可惜,作品销掉了,不能补救,遂成憾事!

IMG_001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