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5049|回复: 4

▊▊▊ 时势造名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6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时势造名家
来源:羊城晚报
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2012/11/02/13491128.shtm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秦咢生(上)、麦华三书法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双子星

  钟国康(知名篆刻家)

  秦字常见于广东商业招牌

秦咢生,世人称他有三绝:书法、篆刻、诗词。其中,书法最盛,以行书最为擅长。

秦咢生最早学习行书,是从元朝赵孟頫处采法,后来效仿二王,对明代文徵明的书法研习最为精深。秦咢生的行书,源于传统,又加以己见,糅合了碑和帖的笔法,豪放中有沉着朴厚,遒劲中见婉秀流丽。

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出了现在常用来评价书画的“四品说”,即:逸品、神品、妙品、能品。根据黄的阐述,大体意思是:逸品,随意自然,笔墨精炼,意趣出常;神品,形神兼备,立意妙合;妙品,得心应手,笔墨精妙;能品,有功力,生动。秦咢生的行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很少有连带之笔。虽然其行气能够从始至终、一贯到底,没有拖泥带水,但未能随意、得心应手,应算是能品。

实际上,行书是秦咢生书法的最高境界。虽然秦咢生自幼习书,融治百家,但除行书外,其他书体造诣都不高。即使是后来自创的“秦氏爨宝子体”,其美学意义也不是很大。

“秦氏爨宝子体”,主要是从魏晋《爨宝子碑》、《天玺碑》,以及黑体字中觅取养分。风格苍劲有力、浑重厚实。这为柔丽之风盛行的当时广东书法界,带来了一股恢宏之气。彼时,粤人很中意“秦氏爨宝子体”,常常拜访秦咢生求字。现在在广东,可以经常见到秦写就的商业招牌,比如“招商银行”、“锦园”等。

尽管,“秦氏爨宝子体”广受欢迎,但从书法鉴赏角度来说,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在用笔上,经常性地使用绘画中的排比法,略显俗气。而且,字体结构设计了太多的转弯抹角,有一些砌砖头的死板之气。比如他的“日”“月”两个字,用排比法写的横平竖直,就像在描画一般;两个字的四角都是撩起来的,使得字的整体态势显得造作了些。

秦氏一门多有好书法的人。但是,无出秦咢生右者,也无一人可以跳出秦咢生的书法“规矩”。

[size=+0]  麦字曾掀起习书热潮

麦华三幼时读私塾,便醉心于书法,家中没有书法藏卷,便经常流连于旧广州府学东街之旧书肆及各处名胜石刻之中。

麦华三早年主要是临摹刘墉,还有清光绪进士吴道镕,受“馆阁体”影响较深。后来,结识家藏丰富的黄文宽后,开始临摹历代的碑帖,尤爱钟繇的《三表》、王羲之的《乐毅论》。后来,他对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下苦工夫,钻研深学。终于,自成一家,成绩突出。

“馆阁体”,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风格是方正光洁美观,但是拘谨呆板。到了清后期,“馆阁体”基本上已经到了“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是矣”的地方。然而,麦华三的楷书融入了钟、王,以及唐人的书风,吸取精华,对“馆阁体”施以改革。麦华三去掉了“馆阁体”丰腴之风,削弱“馆阁体”欧体赵面的共性,融入自己的创新,赋予新颜。尽管如此,麦华三的书法未跳出“馆阁体”。他的“麦体”匀圆丰满、光洁妩媚,但刻板拘谨,还保留了“馆阁体”的特性。

麦华三的书法,红极一时。1958年,麦华三应邀,用端庄的“麦体”楷书抄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61年为广东省人民委员会书写了《马门烈士纪念碑》、《向秀丽纪念碑》等。当时,广东全省,甚至全国,还兴起了一股学习书法的热潮,《麦体书法帖》被广为传阅、模仿。我当时也有一本。

“麦体”圆润端庄,平和典丽,特别适合匾额、楹联或园林古建中使用。常常有商店、企业等前来,求麦华三赠大字招牌。麦华三也写春联,印刷,销往全国。

从书法美学上来看,麦华三的字同样研习二王、赵孟頫的楷体,在笔力上有所不足,字态软弱、不够刚劲。而且,字体结构松散,行气不够贯通。

[size=+0]  他们均为时代所造

秦、麦两人的书法声名远播内外,被看作是广东书法的重要人物。但从书法成就来看,虽略有所成,但不足之处明显,还都未成大家。这其实是特定的时代背景所造就的,正可谓是“时势造名家”,而非“名家造时势”。

秦咢生的字,颇像现在电脑的黑体字,风格浑重厚实。上世纪60、70年代,政治运动需要印刷大量的文字资料,恰恰需要这种大气有力的字体。而当时,电脑制字还未出现,秦咢生的字是极为合适的。

在“破除四旧”的时代,中国传统的个性化、苍劲古朴、浑穆朴拙的金石、篆、隶等字体,都被看做是旧东西,遭到冷弃。规矩、圆润、呆板的“馆阁体”则应时代的社会政治所需,大受欢迎。

今天的书法家,要想成就如同古人般的书法成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即使想拥有如秦咢生、麦华三般的成就,也是非常难的。其中有着与传统的割裂、现实的时间局限、社会的浮躁等多方面的原因。习书者该当广研名家名帖,汲天地之精华,包古今之高远,深习苦学,方可有所作为。

  钟国康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弘一法师的书法想开去


      佛教的潜意识成就了弘一法师,

也就成就了人们原本具备却忘了使

用的潜能力,替书法寻回了静善主

儿。我读到这静净态的书法,我的

心就自然心净,身子也就随之轻盈

起来……,内外惟复涤瑕垢,唯空

唯无地静净态了……。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的、

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什么都不是的

名人书法,却不愿了解和开发自我

的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的自个儿…

只有崇尚双手创造的思想者并愿意

开发自我强大的人,最终才能拥有

自已的天下。弘一法师就是拥有这

个天下的皎皎者。

       弘一法师……

(继续撰写中)

u=2506284724,2425531181&fm=23&gp=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12月21日 14:21
来源:羊城晚报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12/21/20408648_0.shtml
原标题:省档案局接受个人艺术档案捐赠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12月19日上午,广东省档案局收藏篆刻书法家
钟国康艺术档案进馆暨作品捐赠仪式在省档案
馆举行。据介绍,钟国康向省档案馆捐赠了出
版的图书、印章原拓、媒体的报道、生活照片、
寿山石篆刻与书法作品原件等实物一批,承诺
以后每10年捐赠一次。

钟国康告诉记者,这次捐赠的艺术档案中,主
要以他个人的篆刻作品为主,不仅有实用性的
篆刻印章,还有个人收藏20余年的孤本线装书。
除此,还附有个人文集与评论报道,包括他在
《新快报》上撰写发表的专栏“叫醒服务”。

省档案馆搜集整理部张凌告诉记者,钟国康是
第一位比较全面系统地向档案馆捐赠个人艺术
档案的体制外艺术家。她还表示,省名人档案
的入选标准并不以单位背景或职位高低评判,
更看重艺术家的个人艺术功力和成就。

朱绍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