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805|回复: 9

[命题创作] ■■■■■■“叫醒服务”如果中国书画里没有了印章,那会怎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钟国康 于 2012-6-22 20:15 编辑

“叫醒服务”如果中国书画里没有了印章,那会怎样?

--------周涌书法线条不好,一颗一颗的,这像啥?

Img344155347.jpg
广州美院老师周涌作品。



   印章对于中国书画来说有多重要?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如果中国书画里没有了印章,那会怎样?白纸黑字,只有白纸黑字——那是办丧事的色调。但加上一个红色的印章呢,这白纸黑字就喜庆起来。你说这重不重要?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印章就是沾上印泥,盖一下就了事。对于好的艺术家来说,当然不是这么随便。

  如果把宣纸比作母亲,毛笔字就是父亲,印章就是儿子。如果印章不讲究,那看起来就不是亲生儿子,而是捡来了。讲究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印泥的用色——现在很多书画家不注意印章颜色。有些画纸太白,而印章颜色过于鲜艳的话,就会让印章给人很突兀的感觉,这就像“这个儿子是捡来的”。怎么才能让颜色协调呢?其实只要往印泥里加一点点墨,它的颜色就不会那么“跳”了。

  再比如作品的风格。写意作品要配上粗犷的印章,工笔的作品最好配精细一点印章。再如印文的内容,最好也能和作品匹配,不同类型的作品用不同的印。

  在用印细致这方面,上海画家朱屺瞻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位。他可以为了一幅画专门刻一方印章。他看到齐白石所刻印章后很喜欢,第二天就通过荣宝斋订刻印章。后来他藏了一百多方齐白石的印章。这样的书画家用印,就只能用“富贵”来形容了。

  广州的书画家用印没有让我欣赏的,倒是有不少让我不欣赏的。比如说广州美院的画家周涌,印章用得不好,这和他的书法和创作思路也相关。周涌有很强烈的表现自我的想法,这一点很好,但却忽略了笔墨的自然属性——毛笔是软的,纸墨也是软的,而线条是流畅的。周涌的书法和画都破坏了毛笔线条的天然流畅,而呈现出一颗一颗的,真有点像山羊屎。新颖是很新颖了,但却没有了传统的筋骨,不美。

  现在很多艺术家都在创新,我认为创新必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传统好比骨架,创新好比衣服。只有骨架立起来了,衣服才可以千变万化。

钟国康
--------------------------------------------------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叫醒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2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文浅显易懂,说理透彻,拜读!希望能引起书画家的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真正的书法批评家,都成了“表扬家”了,是这样吧?这是社会风气使然。想当年,鲁迅骂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骂得多厉害,结果梁实秋没到法院告鲁迅,也没变成狗,后来过得很好,也没怎么样。今天的批评界,批评的人没有鲁迅的胆量,被批评的人没有梁实秋的胸怀,急了还会告你一下。”(陈传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真话!
心情有如地球还重!
支点被你他妈狗娘的啃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