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7 11:35 编辑 4 f }) ~* Q" ~( i: g4 w8 r* _
* b* d3 ^- R: f
——写在前面——- y' L! E7 {/ Q2 s$ r; P
! ?$ t2 A" n8 m0 n
辛卯上巳雅集的“前世今生”
+ f/ M9 H5 L" \
9 P. S, ^$ A( v; j4 @1 s' Y. B+ V文/贺进
- R$ A/ T9 f! m: S' q R3 v/ y8 J, F4 z; t+ [1 s- l4 l# r
我们的“八零点将录”从2010年10月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大家在这个栏目中逐渐认识了八十年代的六位佼佼者,他们的书法艺术或激情澎湃或潺潺溪流,多多少少都能给人以慰藉。做到现在,我一直觉得这个栏目做的是值得的,首先说正是这个平台的搭建让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有一个舞台,让大家有展示才华的阵地,再者说,也是因为这个平台,让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年轻一辈的心路历程,以及取得的较为喜人的成果。六个网络展览汇集作者的心血,更包含他们对艺术的执着情怀,得到更多的网友的够理解与包容,所以说网上无论是网友的真挚建议还是友情意见,我觉得都会对他们产生重大的改变,在人生的历练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9 ~4 L4 R/ T5 K, E* @- a4 R
9 ?* r3 N, K9 y4 }/ f我记得上次给李立山做的专题中,他的作品我都是前往立山的住处拍摄的,在闲聊中,我跟立山说能否提供集子给网友,以便大家能够更加积极参与,立山讲到,如果送集子,我们可以设“最佳批评奖”,并不是夸大其词的赞美,而是真知灼见的建议。我听后很受启发,我觉得立山说的是对的,其实八十年代的书家需要的别人的建议,需要的是在目前这个状态哪里需要摒弃,哪里需要坚守。我为立山的说辞感到欣慰,因为我觉得立山说的是真挚的,他想得到大家的建议,其实代表了别的作者的想法,所以我想在以后的专题中我会坚持这个理念,这是立山对我们栏目的潜台词。
6 _, `7 t) X8 J9 d- G1 D- K
4 w* N0 ^( g: H' [" ^% {# h六个月的专题介绍,大家都直言不讳,当然也有更多的网友给我电话,提出更好的建议,我感慨良多。我记得年后有位河南的网友打电话问我为何要以“八零点将录”为题做这栏目?由于当时我在外地,没能给这位朋友分析清楚,在此一并解释。先说“点将录”一词,我们可以想到古典体裁的学术史,如正史的《儒林传》,如《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无不以人为纲。故以“点将录”的形式评点学术人物,并非纯属文字游戏,也是具体而微的学术论衡。选择何种人物,即呈现何种学术观,人名录亦是一种学术史。近人汪辟疆著有《光宣诗坛点将录》、钱仲联著有《近百年诗坛点将录》,都将“点将录”作为重要的意态表现。我们的栏目取名为“八零点将录”,也是企图能够在八十年代书家中甄选优秀书家、代表书家,以点带面地了解八十年代书家的水平,我想这样的一个方式应该会得到更多人的共识。 # S4 l6 j! D0 {" v G( U6 L
, b, b2 @( I+ i3 f, o
“八零点将录”开始运作起来的一个月之后,我们组建了“八零点将录专用QQ群”,招贤纳士,现在已经达到将近百人的规模,这是可喜的局面,同龄的朋友大家互相切磋技艺,交朋唤友,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团队,这让大家有了一个新的平台。青凯从通州搬到宣武区后,凤凰画馆呈现更加别样的风景。他在群内邀请同仁前往凤凰画馆品茗,多有乐途之友附和。记得青凯跟我说过三次,邀请我前往,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那日见朋友情绪高涨,我说这次一定要前往,随后青凯与我同时想到,既然如此,何不将这次聚会当做一次雅集?于是我跟青凯商议,那就在凤凰画馆做一个雅集,召集“八零点将录”的北京兄弟共同赴会。经过缜密安排,这一想法得到落实,青凯负责接待与海报设计,我来统筹人员及相关事宜。后来的工作是经过电话联络的,先后得到许飞飞、李立山、黄乐辉、张圆满的首肯,并最终将时间确定在4月3日。青凯也是不断地忙碌着,设计的海报在两天时间完成,开始的题目为“八零点将录凤凰画馆辛卯春季雅集”,我看了农历纪年,发现4月3日正值农历三月一,距离传统的“上巳节”仅隔两日,随即告知青凯那我们就改为“八零点将录凤凰画馆辛卯上巳雅集”,同时确定凤凰画馆作为“八零点将录”的指定会馆。以这次雅集为契机,开始以后的雅集活动。! K% W. x: P) t( y8 P% \
( |8 ^5 E5 z3 _( ^* m4月3日清晨起来,就发现阳光明媚,昭示今天是个好日子,乘车前往市区。凤凰画馆是位于琉璃厂南的一个名为“陶然北岸”的小区,从地铁和平门下来,路过琉璃厂,发现琉璃厂还是处在闲时,走过琉璃厂再往南,路过虎坊路,便看到一片米色的高层,这就是“陶然北岸”,凤凰画馆位于7号楼的9层,在我抵达画馆时,已经9点过了十分,心里还在愧疚,本来答应青凯我要提前到的。开门后发现立山已经处在厅堂,几句寒暄,落座等候佳朋到来。大概过了半小时,三位朋友序列到齐。没有太多寒暄,直奔主题,正式开始今天难得的雅聚机会。9 C0 Q, n6 x# f
6 ]) j$ f T3 U3 A
朋友相见是难得的,大家可以想见,其实真正知心的朋友坐在一起聊天更是难得。我们六位兄弟在雅集之前就统一商议,减免就餐时间,更去掉喝酒环节,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交流书艺上面。上午的安排首先是座谈会,大家一起为“八零点将录”栏目出谋划策,共商艺事,期间大家直言不讳,对栏目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接下来的环节是藏品品鉴,大家共同怀古,学习先贤佳作,然后就是书艺交流,互相点评,在轻松的氛围中有序展开。午饭过后,大家挥毫泼墨。由于我和飞飞临时有安排,所以便提前离席,而后剩余四位兄弟继续,直到傍晚才结束。
3 V4 F- o! R9 u% r! x( a$ M
( i' v! g+ y, ~7 E* [' W雅集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形式,大家在一起怀念“兰亭雅聚”的情景,再现先贤雅聚情怀。其实我们的雅集贴合了书法艺术本身,因为在这样的雅集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切磋技艺。我也在想,是否能将这样的形式继续下去?我觉得是可以的,以后的雅集我们还可以增加更多的环节,展开雅集的细节,让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所以在这种想法下,我在斟酌、考量下次雅集的模式与地点,相信下次的雅集会更加精彩。7 V! [- p+ ^: J
8 v4 ?' @! e; g' b6 ] ?
“八零点将录”是一个团队,更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因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会让这个团队更加和谐。我相信有更多的朋友参与会使得这个栏目会更加辉煌。
7 f* c4 m# I a% Z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