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8-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819
- 点评币
-
- 学币
-
|
关注杨文浏老师,与其说是从硬笔书法开始的,倒不如说“他是长丰县人”而引起我的关注,因为我也是安徽省长丰县人。这个长丰县贫穷而落后,但却有个全国唯一——“全国唯一一个省会城市国家级贫困县”。
- l* a: w, D j, x* s但我并不引以贫穷而耻于说自己是长丰人。
: K2 |9 d- J; h( r9 D! S: }: J3 N- H* O. F& p4 b0 w
有一次我有幸遇到杨文浏老师,我告诉他我也是长丰人时,我以为他会对我热情一些,我也十分喜爱书法,但是苦于笨拙,毫无建树。杨老师对我冷淡一些,我也坦然了。
, {8 L1 `5 g0 n! O. T+ l% D# E9 \9 [$ n) r9 a
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家乡情结特别重。看到杨老师在《学书自语》中描述家乡的瓦埠湖畔,了解到和我差不多的农村环境,还有不识字的父母,莫名其妙的爱上书法……那些真实而诚恳的文字感动了我。我感动我们那个贫瘠的小县也能养育出国展级的优秀书法家,我们那贫穷的小县也能走出有真水平的书法人。. z- @) x4 ~* E Q1 x* `( T4 l
, ?1 x: \7 @, [, i: |我苦苦学习书艺,深知没有老师的苦闷和难处。读到杨文浏老师幸遇梁启忠老师,而后改变了命运,成了一个真正的书法人时,我想这何尝不是给我的一个启示?我也是安徽长丰县人,我有一个家乡的偶像了。
f# V: |7 _' _/ m4 [* Y
& ~4 f; W& ?4 G9 c3 b6 \$ H' q去年中秋时,也是在书艺公社,我做了一期“书艺公社安徽书道联盟巨献‘江淮风’名流系列之——杨文浏“专辑。那上面的杨文浏老师的简历是他亲自发给我,那个上面写着“安徽长丰县人”,我那份激动啊,当看到杨老师的作品时,我更是感动,那份感动是来自”老乡情结“的感动,杨老师隐居于这个小县城,竟然做出了如此大的成绩,而那个小县城,就是我的故乡啊。我骄傲,我兴奋,我感动……那个盛产草莓、龙虾的小县,那个带着”全国贫困县“帽子的小县,那个是我家乡的小县,走出了国展级的书法文人。我,引为自豪!! k2 J+ o* f" S7 ]) F1 v! m
2 w: ~5 Y8 I3 |: C, c+ M* |
不知道是主持人搞错了,还是什么原因,我看到杨文浏老师文中的瓦埠湖畔,在他的简历里竟然变成了“淮南人”时,我有着莫名的郁闷和伤感。5 m: k1 Q- B& Y1 ?: W; s x
这让我想到很多安徽人走到了外地闯荡,他们参加书法比赛时都写上自己是别的省份人时,我都会感到一些莫名的悲哀。安徽人真的这么自卑吗?安徽真的这么让人失望吗?失望到让人不愿认祖的地步??
. P0 p' |" Q- W8 `0 C) o0 i8 J+ ^% _3 {8 S. L6 H
写到这里,我几乎不愿再说下去。我曾在一家浙江企业就职,亲历那些浙江人对安徽的冷嘲热讽,让我愤怒却也无奈,试问:这份“耻辱”是谁“创造的”?谁让安徽变成了如此模样?谁把曾经300多年的徽文化遗忘了?谁把我们的安徽变成了“俺灰”???
( C% v8 \- @. h) O9 Z/ p: L5 Q$ w* B Q: D
话说的原来越远了,与书法无关,与杨文浏老师无关,与这个话题无关……一边听着世界杯的“嗡嗡乌拉”般苍蝇乱舞的噪音,一边打下这乱七八糟的文字。也不知谁人能读上三句,且记下自己的这份乡土之情,以激烈自己走自己的路吧。6 _! A0 I' y' D8 Q, K
( y. F2 y% b0 h" u. w& V) z) V
杨老师见谅,借宝地胡言乱语,但绝非有不敬之意。只杨文浏老师也是豪情直爽之人,言语不周之处,敬请谅解!
, P b# s7 L/ D+ H1 y6 Z/ H5 y0 ^ i3 q% r8 ?
4 p, \. [. G/ c1 V) X7 E$ r
青州府人顿首拜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