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6-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618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31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伯敏(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 美术学博士生导师)
" D% R2 A( ?9 Y8 U* d u4 [; A
4 j/ ]5 F5 s: {. I6 @ 王冬龄的书法,其“后劲”确是愈来愈大。我不想多说什么,就其所书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逍遥游》,即可做一脔之尝,将这些书法作品,就其特点与优点,概括其要者有二,大器与大势。 * B7 _& j& F4 b* A) A1 K& I# `# A
1 e' _6 Q: s5 j/ O+ E! W U. K
6 C, s& @. w2 B& G
1 H( l, V1 n. R0 v) K
王冬龄书法,特别是巨幅书,一大器,一大势,整体而论有神韵,书法家能有如此的书法,诚如佛家所云:“善哉!善哉”。
o, E3 }; ]" T7 U4 m. }
4 `0 X" U+ ^/ e- B: m B—— 王伯敏 《美哉:大器、大势 —— 赞王冬龄的巨幅书》
; t9 V) c, } d4 g( h3 y" ?7 t& H% `3 s1 T9 ^
1 f' \8 ]: a, c& Y s' H, q& y( [) S: _! i1 |/ n! s! f
范景中( 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7 L F% V; C8 Y
7 W, q f4 x7 [, ]# _
王冬龄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成就卓越的书法大家。他经历了现代中国所经历的精神和思想的巨大变化,对书法艺术在社会与文化变革中的升沉有着深刻的认识。凭着渊源有自的师承和深厚的传统功力,他本可以置身于现代变革之外而依旧坐享盛名,可是他身上那种纯粹、真诚的艺术家气质,却促使他毫不苟且地投身于新的探索。而这时,他和传统书法世界的自然联系就使他成为一位目光锐利、思想深刻的最有资格的实验者。& E, W q8 e! T* Q) D# E% V0 l& H
' J" q6 ~+ L- Y/ O
他感受到西方艺术与中国书法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从更开放的立场上观察和思考中国书法的整个状况和前途,他意识到书法的问题必须纳入泛文化的艺术话题中去讨论。也是从这时起,他明确了属于他这一代书法家的任务,那就是在当代艺术的背景下,重建书法的价值。- O# h. h$ w9 T" O" H
4 }# V) ^$ P8 m1 h. Y
在王冬龄对书法艺术的构想中,古典书学作为书法艺术本源的位置非常明确。他不但坚持临摹古人名迹是学习书法艺术别无选择的通道,而且反复强调不守任何法度、不遵循任何规范的自我表达无异于疯狂。每当探索的道路被迷雾遮蔽时,他本人也总是回到古典的无尽源泉中去找回灵感。继美国讲学之后,王冬龄接着游历欧洲和日本,归国后又开始大做临帖工夫,尤其对斗方、长卷和巨幅草书的创作深自砥砺。近些年来,在形式和艺术性上渐臻于“人书俱老”的佳境。
- R" X" o: n+ p- ]) g3 A( U4 e) h* S7 Q0 x; a- M8 ]: o
—— 范景中 《王冬龄:从吴昌硕的再传弟子到现代书法的主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