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6-4-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78838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9-5-6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 _+ z j4 k0 t
: R1 X9 O6 ~# ~) ~, z2 a% w , h+ \8 B0 V- m C. I3 y L
! i$ N l2 Q( }" ]. k7 i8 y' v9 N●第三日(4月29日)
' L6 S* t2 p) z m) C. g2 k2 a/ K5 [* ^3 B, o
. d. c9 Y9 x5 m2 r5 a
因为宾馆在山间的缘故,天刚蒙蒙亮,外面的鸟声不断,此唱彼和,煞是热闹。我看了下表,才四点多,就又翻身睡了。
; |. u1 D2 O& F9 k6 j# Y+ H! J5 x3 a1 e7 |
昨夜和米闹兄、颜涛兄聊天甚投机,一直聊到午夜。我回房后,还能听到他们继续聊天的声音。
) N6 J0 u0 v2 e9 [$ z
+ |) A- q) y K! Q早饭时候,在餐厅遇到高庆春、西中文、吉欣章、李强等先生,张宏伟也赶到了,一一打个招呼,和省书协的杨天才兄同桌就餐。0 N- _" u+ B, f' Q) y8 p' y3 V! o# K9 t
6 H N; C. z' r& u: N1 E; u
上午,继续去西湖美术馆布展,大家肩扛手抬,忙得热火朝天。7 L7 L0 G/ M" r0 k3 h
8 g$ ]7 M% [8 z7 j$ N
正干着,本次展览的主人公张海先生到了现场,同行者有中国书协的赵长青、白煦、张陆一等人。
: g/ j; H! _, V9 A# j张海先生巡视一番,按照自己的眼光,对字的布局做了调整。张先生今年68岁了,一袭白发,面色和善,说话一口豫西乡音,轻言细语,举手投足皆是长者风范。" b) A" Z5 C7 s; Q
6 N! P) x7 b' k
张海先生这次书法展的前言《我的心声》写得真好,读起来有悲壮之感。他在最后一段写道:拙诗云:“人书俱老对斜晖,检点平生幸不菲。付与后人评得失,仍将余力探几微”。人虽已老,书还未敢称老。所以我仍将努力探索,直到生命蜡烛燃尽的那一天!如此情怀,令人肃然起敬!2 x5 ~* J6 w$ N1 x# F, P) S+ R
1 g& [' U( K y( ?展品大都是张海先生近年所写,大幅居多。有一八尺的十三屏,内容是坡翁的密州出猎。一屏仅写六个大字,每个字大致有二尺许。字体为张先生代表书体——隶书,写的真力弥漫,神采飞扬,一个68岁的老人写的如此厚重、大气,和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意境相符,实令吾辈叹服。还有一幅是“一笔草”,顾名思义,就是蘸一次墨水,一气写完整篇内容。作品内容是欧阳修的一首词,字迹从重到轻,一丝不苟,没有深厚的功力很难驾驭。试想,如果蘸墨多了,墨水要流下来;反之,墨水则不够,不能完成一幅作品,这绝对是对功力的一种展现。小展厅里的一组小作品也非常精彩,字体是行草书,每个字大概有指甲盖那么大,写的珠圆玉润,那么多内容,无一笔苟且、局促。我对照自己想了想,我真写不了。一个年届古稀的老人如此勤奋,让我惭愧,汗颜!
+ w. f; i& n( u$ g0 F
, r+ k1 D" K; I7 ^" N; W, f4 ^按说,身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事务繁多,不会有什么大量的创作时间。但他却一直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每年都有新著问世,书法艺术也在悄无声息地升华,作为晚辈后学,我只能向老人致敬了!
' g# W4 k8 m3 @" g0 n7 H' B& Y7 q9 S
上午,萧风、李刚田、周俊杰、宋华平、李强、赵雁君等先生先后来展厅查看布展情况。" n+ e& V9 O. y6 n% H
$ M2 `1 ^2 {/ E* E, q$ B( [
由于布展任务较大,布展人员午饭都是盒饭,就地解决。
9 v' `. P# d- R% K
" W/ _( @; \! K' e饭后,因我下午要参加媒体发布会,就先行一步,回到长桥宾馆。到得房间,雪庵兄已经在房间里发帖。& G) \0 _# r- ]% ?, k8 l/ p% t' a
0 q* n$ d! b" i, ^1 h9 |下午2时30分,集体乘车去金溪宾馆参加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萧风主持,张海先生也到现场向大家表示感谢。参加发布会的除了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这些纸媒外,其余的就是几家网络媒体了,有些网友很熟悉,但生活中却是第一次见面,比如申屠为政、车帝麟等。申屠长得很有个性,我们在阳台上合影留念,我说和你照相,我很自信;申屠说,我和谁照相都很自信。自信——你们没我长得丑!大家一片哗然。
# d8 H) T/ {( s8 z3 O/ ~4 c5 V R
第一次见到书法报的江红编辑,我也算是书法报的老作者了,以前给江红投过稿,故,此次见面比较亲切。江红说话很客气,好像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欢迎赐稿”,很敬业的。
% s' u. e, I! I0 l/ B" J" H( a1 t3 V- v e9 f/ [
晚餐是浙江书协招待,我和李刚田、高庆春、孟会祥、蔡树农、江红以及各个网媒的老大坐一席。蔡树农代表省书协尽地主之谊,频频举杯;车帝麟个大善饮,啤酒一杯接一杯;雪庵、老齐滴酒不进;老薛则是来者不拒。
' O4 Z# K" [; g7 o! r; m# t! O, f. {% B7 x Z: P4 o
饭后,集体乘车回长桥宾馆。回到房间,我和雪庵把今日所拍照片导出,雪庵处理图片,我写文案,把这两日所拍花絮,迅速发出。- ^' O1 p- f8 k
9 p* W B' J6 [发帖到22时,忽有叩门之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张海先生的太太杨凤兰女士来看望雪庵我们,同行者有朱桥、洪厚甜等。老太太满头华发,慈眉善目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代表张先生向我们致谢,并告诫我们不要休息的太晚,一派大家风范。
* j4 W& u5 ~$ u3 n* q' J6 n, r( m$ ?/ m
送走老太太,雪庵又把张海先生的所有作品处理完毕,并一一在网络上发布。$ \0 A: P$ }2 `8 ]2 a! o
- B3 T! y$ q+ X V, G& K就寝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 ^' C$ {% c& L R
6 a* y, ^; m+ [! ~% O& i& n$ f[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9-5-6 23:5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