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121|回复: 3

[原创] 漫谈临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0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漫谈临帖
2 W# p) A% q. _$ y" n3 n1 ]0 r1 |
      临帖几乎是每一个学书者的必经之路,从古到今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在此鄙人也凑上两句。- Y8 F: F( r4 B* `. Q! d+ _1 Z7 y
且作漫谈临帖。
$ C* K' r9 L; a8 Z+ y  k    一、重复和再现经典几乎是研习书法的唯一6 d8 A: m: N2 O
    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任何艺术都有其发展的高峰。且几乎是不可超越。唐诗是盛唐文学的
/ Q- |+ J4 `! J, ]6 Z0 q- j& o代表。宋代诗人成千上万,但不能越唐。倒是把宋词推向了巅峰。明清依然诗人如云,也只好8 [8 {6 l. y! ~2 S* F
以小说名垂青史。于是,汉文章、晋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便各自成为不可逾越的
" S% t2 D3 `0 V; X6 j& j巅峰各领风骚。
  @$ V+ q8 u5 g& B9 J    中国书法在东晋时已登峰造极,穷尽其法。虽在唐、宋、明、清有所发展,但万变不离其* b; o: R9 A2 |5 m+ Q" l
宗。几乎无一不师二王。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便是此理。% x# l0 z6 c% M+ O1 _
    今后的书法艺术肯定还会有创新和发展,但也有可能消退和消亡。毛笔不在是工具而是古
) g. L/ f/ v# I6 S2 M* q2 P董。象汉代的青铜鼎,宋代的高古瓷一样,被不绣钢锅和塑料盆代替。/ }0 n3 }" _' f
    书法发展到现在已退出了实用舞台,更不是入仕之阶。蜕变成了少数艺术家的事业。书法" A) k* I# l4 Y' K3 r7 q$ y4 s
发展的原生态已再难找回。- d# M. @2 c" n( U) U
    其实每一位书法家都想创新,可是一种发展了一千多年的艺术,耗尽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精
8 O: n  T. E' Z; h9 F力,角角落落都被搜空,创新谈何容易!
4 i9 }. e0 o) n' D  R1 V    书法易学难成,是一门高投入(主要指时间)低产出且充满遗憾的艺术。别说出帖,仅入6 m0 u8 ?: t% E6 }+ \8 ^
帖没有十几年下来也未必行。大家想一想,读个博士也就几年。多可怕呀!所以我认为每一个
! L  [8 }# }; B( E实践书法艺术的人,都是勇敢的人。我乃愚钝之人,造型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差。临帖尚难
$ Q! B$ R+ E. `求形似怎敢想神似。因此便没有入帖之说。当然更谈不上出帖难的问题。
# Q: y1 k5 r" X& e+ `& ~    我虽有心涉古为徒,奴古人。却往往不切实际的解古人,注古人。纵然不断临帖,想当个8 k# u/ O& y6 e( k5 q
书奴都不易。
. J% ]; b2 c& z2 m    我没有能力钻到古人心里,只试图站在古人的肩上。古人的肩膀是伟岸的,沉淀了千年历# ?; s4 N; e4 Y+ ~2 D3 K
史的文明,站上去谈何容易!临帖实际上是登攀的过程,上啊,上啊,不要管自己能不能上去。2 {; r7 R+ X  p2 |# b  N: o
    纵观历史上所有创新的书法家,都是笔成冢,墨成池的师古人。不可能有捷径可走!我的9 Z- D) Y2 j) k
体会是:创新就是师古!象米芾那样集古字。听起来这种说法很保守,不象创新那样激动和鼓. a. d" _; R" @! U: c2 Z, b
舞人心,但却来的实实在在。3 Q8 R8 d/ }2 D
    入帖是物理反应,用功可能有效。, J7 r6 B  V: W6 t4 }
    出帖是化学反应,重要是思考。
: J- J8 Z# X7 j+ Y: G6 n! c! x    创新是书法艺术的生命。2 O5 c$ j5 J* l  N9 v
    临帖是书法家的终生。5 H( E! w" G  \- D
    这是我走了十几年的弯路,得到的深刻体会。
+ e* d" V) A' z* T) P  C& ~: R    不排除有号称前无古人的书法家出现,象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的野兽派、抽象派、立体派、和4 U# B* A) u& o- p$ g
日本的前卫派。我想那只能从中国的书法文字造型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水墨文字画或别的品种,
" Z) k  r$ ^$ M- f# E8 R能不能叫书法还很难说。: `+ ]9 }& @0 q, j7 L$ j
    我说这些主要还是想说明,重复和再现经典几乎是学习书法的唯一,并坚信之。
/ T1 m' a. U+ c8 r    我这里说的是经典,是被历史检验和公认的。而不是指传统,传统有优劣。  g0 Y2 w1 H, Y# _! C
    艺术的实践证明经典的重复依然有着永恒的艺术感染力!
& R5 Y) ^( \" Z0 x7 k( x    二、写什么帖
4 P& X$ O9 Q# w6 n' @    一句话:取法乎上+适合自己。- @# Y$ @% r( W' j! R
    这问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求眼高,有慧眼!
" U! u$ Z2 |4 u' g' {0 I    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博大精深。打开之后象阿里巴巴的宝库到处是珠光宝气你不知道拿那个
/ j6 \6 s! V5 Q4 K- r5 C8 Z" G好。越深入越会感到与经典的差距。会感到离古人的境界很遥远。但是,有一个规侓无论你从那里入9 e( c" Z+ M! H+ O6 g+ g, E
手最后仍然要写汉晋的。比如我开始写王铎,现在写汉晋,不然心中就空落落的,不舒服。这可能
# ?# r% U- P6 f# b2 Z! ~7 _是书法的一个基础。先写叫做打牢基础,后写叫做回归基础。显然前者省时省力。(我不是新帖学
( j2 i* B( x2 n& i* j的信徒,只是个人体会而已。)& w) c8 H: t0 f: l! N
    艺术家是敏感的。往往比别人更早的更强烈的感到自己艺术表到达的冲动。选帖要跟着感觉走
8 N* d4 J. M# h- f你大感觉好就好,不要搞得神兮兮的。/ r6 P8 O1 ~" L, M# }( Z% H
   
/ |8 z: }; z  K    三、尽量还原和想象古人书写的样子" b* c7 k1 d* r& a9 k0 v
    & F/ `+ a& _" B4 t
    这很重要。因为有很多帖在翻刻和传印时已非原貌。得魏晋风,先做魏晋人。知王羲之潇洒出
( z8 W$ I2 b6 ~8 {3 Z7 T) Y尘,淡于功利,不滞于物。高古简淡之雅韵当自得也。9 r1 ?7 m6 A1 J. m; H( o& ~3 v
    书得华丽易,得古拙难,得小美易,得大美难!不入晋难有高雅,不入汉难得大气!
. T: W# o* g9 T1 N8 `  s    在这里很关键的是要“我注六经”而非“六经注我”。人的精力时间有限,研究深入难以实现。7 X2 b* L* N! b7 g
找到自己契合古人之处,不要问为什么,就可以大胆往前走!
, I4 z5 M) U3 u" z    四、速度和转换
" O2 K( C" {6 E5 }* u9 a- c; \; x: j    在基本形似的前提下要加快书写速度,但要注重书写节奏。草书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入的自2 m3 _# f) ]8 ~7 r3 v
然、出的容易。+ h) n5 ~% A/ x3 r" E3 Z! f8 _+ C
   在神形俱来,得心应手时搞创作可能消化的更快更好。也是临帖与创作转换的最好时机。. L2 w# J0 b. E( w& i: v
   在经典的法帖中取法,好像人体补充各种维他命。需要一个提炼和分解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吸- d3 w( d+ ]4 D+ Q, I  s* k) }$ `
收吃的营养品再好,吸收不好,没有用。同时也如进食,多则胀。何况此法非我法,取法要因人而异。
; g  l% J# L' H$ v! u9 U$ V一句话,消化吸收比吃重要!且不要拟古不化。/ U5 a$ x$ p! p8 R# {' t+ q
    五、关于手感, `% j3 y, \" ^& q. A" ]8 c
   
6 b& V8 }( i5 V" T+ |' v1 F/ X    我是搞体育的。体育也是一门艺术。感觉往往是优秀运动员不可缺少的重要天质。游泳运动员的' |% m) ~; W) Q+ g) I0 a- X
水感,手掌的粘水性,篮球运动员手对篮球的感觉即:球感。体操运动员通过手美妙而准确的感觉,' A/ P8 s( _3 T$ F3 V
产生了惊险高超的动作。同样一位书法家的手感依然非常重要。在临帖中要尽量找到手握毛笔的奇妙8 U8 t" u: K1 g
感觉。并通过临帖训练表现出来,固定下来。形成生理上的自动化。: d0 W1 {' u6 z7 l
    经典法帖中精细而富有灵性的点线,是靠书法家手的准确感觉和艺术情怀的输出而自然表现的。
+ P! I! ?# S, T+ k$ ~- m    手感是一种奇妙而模糊的感觉,很难用语言描述,也不可能刻意做到。归根到底是书家学养、天
5 S! c0 z8 _  ?/ w质、和刻苦训练的综合体现。好的书法家,要注意手感的涵养、培植和提升。) I/ s5 [) y! A" C+ Q
    六、长锋如剑
8 W% j- {# V. v5 I   
6 O. T- i2 W3 V9 U3 A) P& v9 _    长锋如剑,短锋似刀。剑舞游龙飞凤,出神入化,刚柔相济。刀砍斧劈,金石气象,雄浑厚重。但
, K. L; i! g0 Z# w% L! k# Z% [用之不当,生硬陡峭,貌似有力,不可细观。
1 i/ @4 m+ [0 y) o: z# ?: ]    锋太软则放任难收,锋太硬则徒有其长。刚柔适中,八面出锋,奇怪自生。' I: B0 c  a  F5 I0 L6 f) p
    七、不于人同,形成个性1 _+ n% I& _* C+ Z5 ~
     个性风貌、性格情趣是每位书法家的追求。不于人同是衡量书法家的重要标准。于法度间彰显个性, L; E9 Z0 t% e) D! s
始终是一个难圆的梦。
0 o6 \) {7 ^: C$ D- A6 g; {# M* a1 Y      此路有两解,一种是通过师古人、强修养自然流露得以扩展。这很漫长,很难,很费力。
/ i& |$ K' Y$ l( m% ^, U/ Z  B      一种是受时风影响强行做作。抽取经典中的部分,把汉字残酷的肢解然后毫无节制的拼装产生一
" a2 h" p2 V1 z' V4 j  T% k种新的东西,装腔作势。冒充个性。3 W/ x  c$ s# O2 I7 N' c
      狂来轻世界,狂要有高难度技法支撑。醉里得真如,所有醉都只能是娴熟笔法的忘我创作状态。6 v/ C8 J( Y% p* X1 E
我把他称为法度上的自动化。反之,你种下的是狂放,收获的是狂妄、狂躁。你表现的是醉仙,出来的/ W" B: E$ t$ M  n+ C" F' {  g
只能是醉鬼。试想,狂妄、狰狞、鬼面妖气的作品会有人欣赏吗?
8 z7 x5 X+ S2 H' L      因此,读懂了经典能抵12级台风。当然这很难!一辈子就创作一两幅经典作品的优秀艺术家并不
  p- c: V' |4 N  L$ R鲜见。
% c1 C& o" R- E& Q     现在是展览的时代,展览的好处自不必说,但必然也会干扰和同化艺术家的艺术取向,这点应当6 R# P: O4 F! j
警惕!3 x, Y: l  b% t* s# S% U
     总之,具慧眼、识真性、挚铁腕、见永恒,达清风之大知,收人生之闲适,方可达到书法艺术的  g- s; n) G7 @: |
自由王国。7 D$ @- }" K' M. z! U% m& [# t

; M0 F$ f) a# Y. t/ k0 b2 V4 t                                                
5 z+ p) b$ Z1 k( A6 S& [6 h                                                                                                                                                                                王广超
  n2 ?+ J; @; G6 f                                                         2007.4.26于自如斋
5 C! ?: p; Q  d: N) A   附:乐之堂临帖   

" F+ x) x) j# n6 V# k5 X5 l5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07-9-1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好文不得不顶啊!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