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002|回复: 3

特惠【邱振中著作】:《书法与中国社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邱振中著作】:《书法与中国社会》. V3 \$ y: x* k2 m# j/ ^7 t, P
定价: 36.805 V  P, Z2 n, J4 B; g1 O4 j, [& w

, }5 }' E- v# X" h
特惠价格:26.00元
(已包含挂号邮寄费,快递请另加10元)
/ o5 e5 O& Y" P1 j( c  g, v2 v
; L, d" r$ U- l4 L% M  `5 y2 i. ^! n5 g) k; [
【银行或网上汇款】
$ J  A1 h0 Y% i/ B
  ◆ 中国工商银行  帐号:6222000200127096600  户名:李阳/ L# i. N5 I7 V! N

9 f- m( c" v- }6 u7 U+ ]( _您可以通过以上任意银行汇款或转帐到以上帐号。注意请带尾数,以便识别,如¥26.02。银行或网上汇款后请及时将您的姓名、邮编、通讯地址、电话信息短消息或致电:13366080547(李先生)即可!
* r3 i) g9 x/ N1 n6 E7 o4 r% _: C. g0 ^' H# G6 l3 c. @8 L
该贴已经同步到 论坛总务的微博
DSC041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提要' \! c- ]! v' H6 b! P. u
    “兰亭论坛”由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任学术主持,每年举办一届。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书法与中国社会”。
$ x1 r( L6 _' K6 _4 p8 ?6 C. v    中国书法是与广大社会成员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艺术现象、文化现象,但是书法与社会的关系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书法与中国社会”的论题已经成为对书法进行深入思考的新的、重要的出发点。论坛征集了若干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把人们的思路引向广阔的社会背景,这对书法研究的深入,对书法社会学的建立,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 K$ w* q+ U: L8 T1 ]* a- S( R" A
--------------------------------------------------------------------------------) }2 ?$ J( N* O9 D6 \3 U2 G
作者简介
8 K1 z. t6 b* n9 L8 b- Z, F% c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1947年生于南昌,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员教授。致力于书法理论与艺术创作。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当代的西绪福斯——邱振中的书法、绘画与诗歌》等。于北京、日内瓦、奈良、洛杉矶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书法与绘画作品曾参加国内外多种重要展览。
# I" K; g. V3 b/ I0 W+ n% z--------------------------------------------------------------------------------! n3 c8 T& X/ H+ A) I( ^* C
目录+ H9 r0 C6 y5 y* {: ]
前言
* E7 @( B( c* m9 e2 F  q5 f开放的视野
* ^/ L$ j4 o0 u; v2 @. A& H/ E  书法何为——论书法在古今社会文化中的变迁和在全球化时代新位的重建* G+ ^! H+ |2 E- S) k' r2 x
  关于当代文字环境及其相关的艺术史写作的思考2 R0 J$ R/ m& f9 Q+ C* I
    附:关于当代书法史写作的札记
  L* C. e, D2 h% A+ i5 S  书法社会学转型与现代性构建
5 X& `2 Z9 N( A9 Y' P  放宽研究的视野——读《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有感
# t0 ^9 `  P: p5 T5 v7 H! P个案与问题研究
2 Q' @" N# N0 K9 y# n9 {  甘谷土桥小学伏羲班的书法教学
  A. ^3 p% a1 P" w& F* s- w2 v% i, d# P  西安“书院门”调查——西安书院门书法工作者现状、问题及思考5 X( y* M2 h$ z/ G$ t% v5 k
  山东邹平“书法之乡”调研报告——一项艺术社会学研究的个案及其方法反思
8 g5 k. K) [) u8 R- K+ r2 v  1986和2006:当代书法话语转化的社会学反思——以《中国书法》和《书法》为例
& G) p. g5 D2 k/ F% ^+ {  中国美术馆近年书法展览析要4 a! v9 @9 I/ y5 K7 R+ ^  K8 p
  网络复兴书法  N' }, L7 A0 j
  从社会的发展变化看《中国钢笔书法》的兴衰: q# a8 H$ l1 n, ?6 s1 f
  关于文港毛笔制造业的调查报告
7 {- N! u1 X2 e: \  冷书系和热书系——重新审视书法传播系统
3 p1 q! K* h5 I  |, _$ j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对书法创变之影响- b! T; G4 T: z1 \2 D: v+ c
  书法的日常境遇与书法的时代挑战
8 P4 b( r2 F. ?, ]4 w+ C9 V& N# p8 o  日本非营利书法团体的社会活动$ i& z8 e. e$ a# z$ z6 {
  日本学校书法教育的缺失与社会对书法的轻视& B. m' P7 O4 d, v) @) n6 q
书法历史的社会学研究) q' s$ P7 g4 A$ s
  从书斋走向神龛——北宋中后期的“颜真卿热”现象考辨( ?  t  X. k/ x+ c* J$ ^
  足下负书名,安能拒乎?——王铎书法应酬研究! |, W( }+ |- \! J- h: R% h
  八大山人作品在当时社会中的流通方式及社会地位' B( }0 i/ i6 Z% ^8 [
  宋曹书法“恶赖”辩——清初书法批评的个案研究+ @' `( g; Z# `5 v9 N# a
  明末江南的书画与社会——《味水轩日记》研究的方法论总结
: N; O7 d7 r3 ?; Z4 c5 F  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书法
. d% c  c2 a$ B8 d  \! q8 p0 p  _ --------------------------------------------------------------------------------3 I) G" K% b  R- p) s) T) [
导语0 v( W- G0 D0 K: j& I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虽然被认为具有包容一切的表现力,如宇宙规律、人伦义理、社会特征、风俗变迁,以至作者的性格、修养、命运等,无不能在书法中得到反映,但是这些表现内涵都是从作品直接引申而来的,连接的机制从未被仔细讨论过,作品的含义只能靠接受者的体察来进行检验。在这些表现内涵中,被体察得最多的,是有关个体的内容,它们成为书法观念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成分。人们对书法感受思考的重点也正是集中在这些方面,其他部分则更多地停留在信念、传说的层面上。
" |6 w8 j' L# X7 {1 H% H6 p    本书征集了若干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把人们的思路引向广阔的社会背景,这对书法研究的深入,对书法社会学的建立,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DSC04114.JPG
DSC04115.JPG
DSC04116.JPG
DSC04117.JPG
DSC0411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与中国社会》
DSC04119.JPG
DSC04120.JPG
DSC04121.JPG
DSC04122.JPG
DSC0412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与中国社会》
DSC04124.JPG
DSC04125.JPG
DSC04126.JPG
DSC04127.JPG
DSC041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