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言堂 发表于 2008-9-28 10:17

临孙爷爷书谱有感

其实临临所谓的墨迹,特别是类似象孙爷爷这样如此高妙的东西,也只是要感受一下古人用笔的细腻与精微,点画之间起承转合,,映带呼应的种种变化。
我总觉得所谓的碑,帖不应该给他划分的太开,碑,帖其实应该是一家,在清朝以前好像还没有过分的强调什么碑与帖,只是随着大量金石文字的不断出现,一些学者,勇士著书,立撰搞出了所谓碑学和帖学。试想一下王羲之他们那个年代学书法:他们的传统应该是秦,汉或更早一些的三代夏,商,周。我想在我们老祖宗还没有发明纸张以前,留给王羲之这样的被后人奉为帖派至高无上书圣的遗迹,我想除了竹,木,简椟以外,大部分可能都是金石文字,也就是说王羲之他们那个时代学书法也都要学金,石文字。但最后我们硬要把王羲之封为帖派大师,王羲之那个时代好像不提倡立碑,【是那个时代政治的要求】试想一下如果那个时代允许大量的立碑,象类似王羲之这样的大书家可能就会给我们留下大量的碑刻文字了,那我们会不会又说王羲之是碑派大师呢,
因此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所谓的碑,帖其实是一家人,不要过分的强调所谓的碑学,帖学,过分的强调对书法的学习是不利的。
以上只代表个人的观点,不足为训,大家可以讨论。

讷言堂 发表于 2008-9-28 10:18

22222222222

其实临临所谓的墨迹,特别是类似象孙爷爷这样如此高妙的东西,也只是要感受一下古人用笔的细腻与精微,点画之间起承转合,,映带呼应的种种变化。
我总觉得所谓的碑,帖不应该给他划分的太开,碑,帖其实应该是一家,在清朝以前好像还没有过分的强调什么碑与帖,只是随着大量金石文字的不断出现,一些学者,勇士著书,立撰搞出了所谓碑学和帖学。试想一下王羲之他们那个年代学书法:他们的传统应该是秦,汉或更早一些的三代夏,商,周。我想在我们老祖宗还没有发明纸张以前,留给王羲之这样的被后人奉为帖派至高无上书圣的遗迹,我想除了竹,木,简椟以外,大部分可能都是金石文字,也就是说王羲之他们那个时代学书法也都要学金,石文字。但最后我们硬要把王羲之封为帖派大师,王羲之那个时代好像不提倡立碑,【是那个时代政治的要求】试想一下如果那个时代允许大量的立碑,象类似王羲之这样的大书家可能就会给我们留下大量的碑刻文字了,那我们会不会又说王羲之是碑派大师呢,
因此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所谓的碑,帖其实是一家人,不要过分的强调所谓的碑学,帖学,过分的强调对书法的学习是不利的。
以上只代表个人的观点,不足为训,大家可以讨论。



附件

讷言堂 发表于 2008-9-28 10:19

22222222222222

其实临临所谓的墨迹,特别是类似象孙爷爷这样如此高妙的东西,也只是要感受一下古人用笔的细腻与精微,点画之间起承转合,,映带呼应的种种变化。
我总觉得所谓的碑,帖不应该给他划分的太开,碑,帖其实应该是一家,在清朝以前好像还没有过分的强调什么碑与帖,只是随着大量金石文字的不断出现,一些学者,勇士著书,立撰搞出了所谓碑学和帖学。试想一下王羲之他们那个年代学书法:他们的传统应该是秦,汉或更早一些的三代夏,商,周。我想在我们老祖宗还没有发明纸张以前,留给王羲之这样的被后人奉为帖派至高无上书圣的遗迹,我想除了竹,木,简椟以外,大部分可能都是金石文字,也就是说王羲之他们那个时代学书法也都要学金,石文字。但最后我们硬要把王羲之封为帖派大师,王羲之那个时代好像不提倡立碑,【是那个时代政治的要求】试想一下如果那个时代允许大量的立碑,象类似王羲之这样的大书家可能就会给我们留下大量的碑刻文字了,那我们会不会又说王羲之是碑派大师呢,
因此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所谓的碑,帖其实是一家人,不要过分的强调所谓的碑学,帖学,过分的强调对书法的学习是不利的。
以上只代表个人的观点,不足为训,大家可以讨论。



附件

讷言堂 发表于 2008-9-28 10:19

22222222222

66666666666

讷言堂 发表于 2008-9-28 10:20

22222222222

其实临临所谓的墨迹,特别是类似象孙爷爷这样如此高妙的东西,也只是要感受一下古人用笔的细腻与精微,点画之间起承转合,,映带呼应的种种变化。
我总觉得所谓的碑,帖不应该给他划分的太开,碑,帖其实应该是一家,在清朝以前好像还没有过分的强调什么碑与帖,只是随着大量金石文字的不断出现,一些学者,勇士著书,立撰搞出了所谓碑学和帖学。试想一下王羲之他们那个年代学书法:他们的传统应该是秦,汉或更早一些的三代夏,商,周。我想在我们老祖宗还没有发明纸张以前,留给王羲之这样的被后人奉为帖派至高无上书圣的遗迹,我想除了竹,木,简椟以外,大部分可能都是金石文字,也就是说王羲之他们那个时代学书法也都要学金,石文字。但最后我们硬要把王羲之封为帖派大师,王羲之那个时代好像不提倡立碑,【是那个时代政治的要求】试想一下如果那个时代允许大量的立碑,象类似王羲之这样的大书家可能就会给我们留下大量的碑刻文字了,那我们会不会又说王羲之是碑派大师呢,
因此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所谓的碑,帖其实是一家人,不要过分的强调所谓的碑学,帖学,过分的强调对书法的学习是不利的。
以上只代表个人的观点,不足为训,大家可以讨论。



附件

讷言堂 发表于 2008-9-28 10:20

22222222222222

777777777777

讷言堂 发表于 2008-9-28 10:21

22222222222222

7777777777777

讷言堂 发表于 2008-9-28 10:21

2222222222

6666666666666

讷言堂 发表于 2008-9-28 10:22

22222222222222

777777777777777

讷言堂 发表于 2008-9-28 10:22

22222222222

66666666666666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临孙爷爷书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