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8 08:25
回复 #29 感恩之心 的帖子
em13 em13
幕弘館
发表于 2008-8-8 11:08
期待兄台破茧而出em1 em1 em1 em1
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8 12:54
回复 #30 盛唐之心. 的帖子
看到比自己好得多的临作,正有方向去努力,你说能改变吗?em13 em13
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8 12:57
回复 #32 幕弘館 的帖子
谢谢!用盛唐的话说,结壳太硬,破茧难呀。em13 em13 em13
大声堂
发表于 2008-8-9 22:41
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三奔书生
发表于 2008-8-9 22:58
em1 em1 em5 em5
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10 13:57
回复 #35 大声堂 的帖子
em13 em13 em13
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10 13:58
回复 #36 三奔书生 的帖子
em13 em13
黄中发
发表于 2008-8-14 11:36
米味十足。em1 em1 em1 em1
盛唐之心.
发表于 2008-8-14 15:06
回复 #33 黄仁麟 的帖子
先生其实不必看其他人的临贴,更没有必要与之比较,事实上书法在某个阶段就已经超出了书法本身的含义,完全是挖掘自我本心的一个过程;这时,发现自我或许更为重要。最近我有一个朋友入选这次的册页展,有一段谈话很值得玩味:“现在获奖的作品没有距离感,几乎千人一貌,无非王、米、铎一类,大体类似,很是无趣。”谈话中强调了风格的独特性(自我的)与纵横的距离感(历史的),他说一定要拉开距离,否则很快就会被时间淹没,我想是很有道理的。书艺公社的吴勇这次又得了个一等奖em5 em5 em5 (册页展),也不算是偶然,因为他的风格已经确立(风格确立的早真不知是好是坏),横向对比出众,虽然年轻,但对这一点的把握比较好。这一代年轻人“艺术”感觉敏锐,思想活跃,没有那么多的束缚,这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从思想上和思维方式上做参照,我想才是促变的根本。盛唐之语只作为先生参考,不可以为是,也不可不以为是。em13 em13 em13